方明大學畢業后,留在城裡工作,而且很快娶妻生子,有了一個很舒適的小家。父親則在一百多公里的鄉下。周末和節假日,方明經常背上大包小包,帶着妻子、領着孩子,到鄉下去看望老父親。
方明是棵“獨苗”,母親死得又早,父親一個人在鄉下生活,孤孤單單的。方明很想把父親接到城裡來一起生活,可老人來過兩回,總是不習慣。每次來,不等跟小孫子混個臉熟,就急匆匆地趕回去了。
方明的妻子是在城市長大的女孩,她總是想不明白,這城裡哪一點不比鄉下好,老人家每次來,怎麼過不幾天,就要急着回去呢 這天,妻子跟方明開玩笑,說:“咱們老爸,是不是在鄉下有了相好的 ”
方明白了妻子一眼,說:“你胡說什麼呀!”
在方明的心目中,父親是可敬可佩的!前些年,方明在鄉下讀書的時候,父親起早貪黑,又當爹又當娘,為讓方明考上大學,可算是歷盡了千辛萬苦!方明不允許妻子說他老爸的半句壞話。可妻子偏偏拿出“證據”來,告訴方明,說:“上回老爸來,過的時間最長,原因是樓下小春玲的外婆從鄉下來此小住,他跟人家混在一起,才多過了些日子,你懂嗎 ”
方明訓訴妻子,說:“你又胡說什麼呀!”
妻子反唇相譏,說:“什麼胡說,這是事實。”
方明向來話少,他不想跟女人多口羅唆。但方明還是想起來了,上回父親來的時候,樓下小春玲的外婆確實跟父親很談得來,兩個老人每天相約着,到前面小廣場那邊去看護孫子、外孫女。但方明沒像妻子想得那樣豐富多彩。在方明看來,老人嘛,儘管不是一家人,但在一起聊聊天,也是在共享天倫之樂,沒有什麼不妥的。
就說春玲的外婆,別看人家也是一個孤老太太,可那老太太有三四個閨女,大都在城裡安了家。那老太太,一家一家地輪着過,挺有福氣的。
方明儘管只他一個,可他還是很孝道的,處處盡到一個做兒子的責任,盡量想讓老人的晚年過得幸福、開心一些。
方明告訴妻子:“快過年了,你收拾收拾東西,我們還像往年那樣,趕在大年三十的下午,一起回老爸那兒過年去。”
在鄉下,每逢春節,老人們都想兒女們圍在身邊,圖個兒女滿堂。
可今年,妻子出了個主意,問方明:“我們年年春節都往鄉下跑,今年,就不能把老爸叫到城裡來過年 ”
方明兩手一攤,說:“叫不來!”
在這之前,方明通過書信和電話的方式,已經多次做過老人的思想工作了,父親就是不來。
方明的妻子偏不信這個理兒,她告訴方明:“這事,你別管啦,我想辦法讓老爸來城裡過年。”
方明嘴上沒說啥,可心裡想:如真能把老爸叫到城裡來過年,當然更好!
可巧,過了幾天,也就是方明妻子打聽到樓下春玲的外婆要來此過年時,她一個電話打到鄉下,嗲聲嗲氣地問老爸:“爸,鄉下當年的新米還有沒有 ”
老爸說:“多着啦,別說是新米,紅豆、黃豆、黑豆、花生、大棗、山核桃什麼的,我都給你們留着吶,你們趕快拾掇拾掇回來過年吧。”
方明妻子說:“不是我們想吃,是樓下春玲的外婆想嘗個新鮮!”
老爸一時語塞,頓了半天,忽然問:“是,是你們家樓下那個老太太又回來啦 ”
方明妻子說:“是呀,人家一回來,就打聽您呢!”
“是嗎 ”老爸在電話那端連忙說,“那好,我,我明兒一早就趕到城裡去!”之後,老人還自告奮勇地告訴兒媳婦,說:“今年,我就在你們那裡過年啦。”
(責編: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