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兒時記事

兒時記事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有人說,當你只有回憶時,那就說明你已老了。近來,腦中經常會浮現齣兒童時的點滴記憶,大概是我的心境已開始進入老年狀態了吧。老了,心態平和了,即使是苦痛,也能平靜地去回憶了。

  一

  我三歲不到,母親就已離開人世。母親,在我的記憶中,連模糊的影子都沒有。我有三個哥二個姐,母親去世后,曾有親戚提議,把我送給鄰村的一戶人家。家裡為此商議時,我大哥和大姐極力反對,於是,家裡就把我留了下來。這一切也是我長大后,別人告訴我才知道的。在我母親去世一年還是兩年後,我不清楚,大姐也離開了人世。大姐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但近幾年的頭腦中會經常浮現出人們扛着安放大姐遺體的棺木上山時的景象。大姐去世時,聽人們說,好像只有19歲。當時家境十分貧困,母親與大姐只能草草葬埋。時隔五十年,父親去世后,我們把他埋葬在母親旁邊,同時,把墓地整修了一下,刻上墓碑。母親倘九泉有知,當可得到一點安慰。可我大姐安葬之地,僅知道與母親在同一座山上,具體的地方我至今也不清楚。她年輕夭亡,生前沒有領略過人生的幸福和美好,身後與荒草為伴,從沒有人到墓前憑弔,作為受過關愛的小弟,卻連她的葬埋之地也不知道。少時在家跟哥哥們去掃墓,只是去母親墓地,不知什麼原因,從沒去過大姐墓地,大概是大姐年輕去世,兄弟不能為她掃墓的吧。她的安葬地,大哥二哥大概是知道的,可現在大哥二哥也已作古,我即使想去看看,也無從知曉了。我的心中,埋着大姐的那座山,就是她的墓地。清明節回老家掃墓時,就對着大山三鞠躬,算是對年輕大姐的一種祭奠吧。大姐如果九泉有知,還有個曾經是年幼無知的弟弟,現在心中還默默地記掛着你,使你孤寂的靈魂聊有一點慰藉。

  我家的老屋原是一個四合院,住着十幾戶人家。住在這個院子里有五個家庭的主婦,在先後幾年的時間裡,像我母親那樣中年去世。據父親一輩的老人說,這是春節舞獅惹的禍。一年春節,鄰村一個舞獅隊來院子舞獅,舞獅時,一般都有雜技和武術表演。我們院子里有一家有一外來的親戚,站出來表演武術和雜技,無論是雜技和武術,都比舞獅隊厲害,舞獅隊覺得丟了面子,停了鑼鼓,獅子尾巴倒拖着離開四合院。停了鑼鼓,獅子尾巴倒拖,是犯忌的。就在舞獅后的清明,有一條掃墓時掛在墓上的紙錢飄來,貼在院子中堂上面的棟樑上。自那年起,每年都有家庭主婦得病去世,直至1960年,一場大火燒光了整個宅院。老宅院中出現的各種災難,不一定與舞獅的紛爭有關,老人們對各種災難找不到科學解釋,一般都會歸咎於迷信。但,人類少一點紛爭,人就會少一點煩惱,災禍也必然會減少許多。

  二

  我六歲時,父親把我送進村裡的小學讀書。當時,家裡雖然一貧如洗,但我畢竟太少,不能做事,即使能做事,也用不着我做什麼,父親正當壯年,大哥二哥也已參加生產隊勞動,我在家也沒人看管。那時入學,不像現在必須滿七周歲,沒有年齡限制,不管你多大,只要能去讀,學校都接受。我上學第一天,父親送我到學校,後來每天都很自覺地去學校。後來,我在學校讀得不錯,經常拿點什麼獎。父親也常對人誇獎說:“這孩子我開始時擔心年紀太小,學校會呆不住,那知道,第一天送去后,就不用我操心了,看來他讀書還可能有點出息。”

  那時的小學老師,特別是初小的老師,基本上都是沒受過師範教育的。有些關係的,高小畢業就出來當民辦教師了。老師上課講的都是本地土話,第一冊時幾個漢語拼音字母認了一下,老師自己也讀不準,以後就把它徹底丟開了。致使我後來一直分不清什麼前鼻后鼻、翹舌平舌,現在我雖然能用漢語拼音純熟地打字,但一講普通話就跑調,申報語文特級教師時,也因普通話太差,省里評審時被甩了下來。當然,我不會埋怨那時的老師,畢竟是他們教給了我識字讀書的基礎,使我邁出了走出偏僻山村的第一步,我還是從心底感謝他們。

  三年的初小生活,留在記憶中的印象已經很少了,只記得教過的老師有三個,基本上是一年一換。高小是在鄰村的小學上的,要走三里路,中午是自帶熟食。那時上學,天熱時倒沒什麼,冬日雨天,就有點難受。那時沒有雨鞋可穿,冬日雨天,赤腳行走在凄風苦雨中,其艱辛可想而知。那時的辛苦,大多是選擇性遺忘了,只是冬日雨天上學的一幕,還不時浮現腦際,揮之不去,可能是印象實在太深,想過濾也過濾不了。

  我父親少時讀過一年私塾,在偏僻的山村算是有文化了。他看過《封神演義》《薛仁貴徵東》等書。冬夜,左鄰右舍常圍坐我家火塘邊,聽我父親講故事。從小大概受父親講故事的影響,讀書即使很辛苦,我仍喜歡。這辛苦主要是指物質生活方面的,那時的學業沒有多少負擔,讀書並不是為了考上中學。當時全鄉二三所完小,能考上中學的,加在一起也僅是個位數。因不討厭讀書,輕輕鬆鬆也成了班裡讀書最好的學生。記得一次全校發獎,共是三支鋼筆,我與三哥各得了一支。那時我們讀書,根本買不起鋼筆,而全校近二百人,獎三個,我家有二人得獎,這成了我父親的驕傲。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子女的教育,一味逼子女讀書,結果往往使子女厭學。讓孩子輕鬆學習,盡量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這才能使孩子讀好書。急於求成,過於功利,往往適得其反。

  讀小學高年級時,一個箍桶匠住在我家,他帶着一本《薛仁貴徵東》。我向他借來,每天夜裡就着豆大的煤油燈,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它讀完,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課外閱讀文學作品。就現在來看,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是很低的。但當時沉浸在“薛仁貴徵東”的故事中,簡直如痴如醉,致使箍桶匠打工結束,把書拿走後,為了避免時間久了忘掉故事,我於是開始默寫。記得一共默寫了十七回,後來不記得什麼原因中止了。我記得默寫出的十七回,故事還是順暢的,漏落是不多的。可見,那時的記憶力是很強的。如果在記憶力很強的兒童時期,有大量的書可讀,有人指導多讀一些經典,那我的發展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樣子。由此,我又聯想到,現在的小學語文教育,老師每天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每天回到家裡,忙於完成老師的作業,我實在為孩子們惋惜。小學讀書時期,是記憶力最強的時期,為什麼不讓他們多讀書,多讀經典,培養孩子對白紙黑字的興趣、閱讀的興趣?每天一張張的練習作業,什麼概括段落,分析文章中心,這簡直是在糟蹋孩子!

  童年的生活,留在我記憶中實在很少。大概是太多的苦難,沒有多少樂事趣事讓我難忘。但苦難還是會過去的,雖然少時吃過糠糕,糠糕的難以下咽已遺忘了,而用野苧麻葉和麵粉做的餅的清香還留在我的記憶之中。我想,人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困苦和磨難,只要挺住,生命不被夭折,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將會成為一種美好的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