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南嶽壽苑

南嶽壽苑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南嶽素以“壽岳”著稱,人們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就是指南嶽衡山。南嶽佛道共存,古剎如林,且為天台和禪宗之發源地;南嶽古木參天,幽徑重重,以五嶽獨秀聞名於世。因而,世有南嶽外秀於林,內秀於文之說。壽永遠是南嶽的主題。

  走出南嶽大廟,即達南嶽壽苑。壽苑由萬壽廣場、萬壽公園、延壽別墅區等部分組成,登臨壽亭,南嶽城就在眼底,一覽無遺,非常空闊,一種王者大氣,自心底自然而生。萬壽廣場是2000中國南嶽衡山壽文化節暨廟會的主會場,可容納數萬餘人,遙想當年盛況,是怎樣一種人頭攢動。

  廣場設有敞開式主席台,主席台兩側為觀禮台。台背面用綠草鑲嵌一幅特大對聯。聯曰:天下和鳴,中外同崇。萬壽公園內的中華萬壽大鼎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最高、最重的祭祀鼎。鼎高9.999米,寓意中華民族九九歸一;鼎重56噸,寓意中華大地56個民族大團結。大鼎四周銘鑄一萬個不同書體的“壽”字。密密麻麻,形體各異,大多不認識,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怎麼有這麼多的“壽”!特別突出的大字有毛澤東草書、趙朴初行草、歐陽詢楷書、何紹基隸書、齊白石篆書大壽字。大鼎內壁為直徑兩米的貼金“壽”字一個,正、行、草、隸、楷、篆各體皆備,也有各少數民族的壽字書法。或古樸典雅,雄渾持重;或行雲流水,瀟洒飄逸;或狂放雄豪,筆力扛鼎。形神兼備,氣象萬千,簡直就是中華文化史。

  10000個“壽”字寓意中華民族萬壽無疆、萬民壽永、萬方同壽。大鼎全部用錫青銅合金鑄造。四足高3.45米,直徑I米。大鼎正面左足與背面右足設旋轉樓梯,鼎內立一尊1.8米高的全身壽星佛像。登臨攬勝,南嶽秀色可餐;閱讀鼎文,中華文化滄桑。雄豪之氣,隨山風浩蕩,彷彿自己就是天地間的王者,感悟釋迦牟尼佛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博大寬廣的心靈境界。

  第一次到壽苑,壽苑並沒有完工,是從接龍橋那邊過去的,一個小山坡上,看見了萬壽大鼎,孤零零的一個小亭子,周圍甚是荒涼。也不見遊人上去,獨自品味了一番,甚是寂寥。亭子後面是一個小松樹林,還雜着些柳樹類的小樹,看見一個小木牌,上書:“情侶林”。可能是南嶽少男少女談戀愛時愛鑽的小山,因為這裡比較荒僻,遊人不會過來,怎樣親昵,都無人打擾。接龍橋是座花崗石砌成的石拱橋,兩岸高山夾峙,橋底溪水迂迴,流水之聲,不絕於耳。 從南嶽大廟後門過街道,上坡,幾十步就到接龍橋。左邊是南嶽大門,右邊是萬壽鼎,分別幾十米可到。橋端有迎客松、大樟樹,枝葉茂密,樹榦如虯,蔽日蔭天,好不涼爽;樹下麻石長凳,數人閑坐。適逢七月,正好有人賣蓮蓬,便買了一些品嘗,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蓮子,記憶非常深刻。接龍橋有一個故事:相傳蒙古貴族,人據中原,聽信星卜者言,朱吸峰在脈直連大廟,有王氣,恐於皇帝龍位不利。於是降旨從廟后掘小溪,引壽澗水流經,以斬斷王氣龍脈,但結果還是被朱明王朝取代了龍位,正應了“朱明王氣”之說。明萬曆年問湖南副使管大勛為“填接後龍”,重建此橋,故名“接龍橋”。

  看見莽莽群山,心想這樣一座大山,一個大門加上圍牆,怎能鎖住?於是便另闢蹊徑,從情侶林里鑽進去,順着小溪的方向走,卻是另一番景色,阡陌縱橫,有農田,有菜地,有好幾戶山野人家,儼然世外桃源。心想,這是隱居的好地方,住在這裡,就可以天天登南嶽了。果然不出所料,行不過兩里,就登上了引水渠,順着水渠,走了幾百米,見到了小溪,這就是壽澗吧。只見岸石犬牙差互,頗有氣勢。記得澗中的大石頭上曾刻“不息”二字,寓意人應該如水一樣奮鬥不息,也象徵自然生生不息。

  順着溪水,不覺就來到一潭,名叫“絡絲潭”, 潭畔有石亭,名梵仙亭,可以觀瀑。舊志載:“納壽澗水匯而成潭。”置身亭上,只見水從華嚴湖水庫奔流直下,懸挂成一道恢宏的瀑布,大壩非常高,落差甚大,瀑布衝擊亂石的聲音地動山搖,好不壯觀。水在亂石間衝突,掀起滾滾白浪,重重漩渦。水流入潭,水滿外溢,在水中石灘上流成絡絲狀。亂石林立,臨流掬水,倚石看山,小憩片刻,亭、泉、木、石,相映增輝,一個字“爽”。更爽的是:居然不用買門票!於是更增愉悅。以後便輕車熟路,野徑入,大門出,更添一份野趣,也節約了鈔票,即使天天游,也不用為錢傷心。

  華嚴湖位於華嚴峰下,因峰得名。由金簡峰、芙蓉峰及煙霞峰山谷的水彙集而成。原來湖面不寬,只是來南嶽朝聖拜佛的人修繕放生的水池,所以又名“放生池”,后改建為水庫,更名華嚴湖。湖水波平如鏡,岸線曲折,多陰柔之美,只見滿山的樹,滿眼的綠,讓心靈回歸寧靜。青山綠水,湖碧如玉,籠罩着淡淡的輕煙,靜謐、空寂……不愧為南嶽登山途中第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