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千古東坡酒飄香

千古東坡酒飄香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千古東坡酒飄香

  很早就知道唐宋八大家的蘇東坡 ,二十多年前隨單位舉辦的活動到得“三蘇”墳(即現在的三蘇園),很荒涼,沒有售票的地方,一個農民模樣的老者每人收了我們兩塊錢,大致講解了“三蘇”墳的來歷和園中柏樹朝向的寓意。後來又去了一次,乃至後來的很久,我都沒有搞明白“三蘇”中誰是父親誰是兒子誰是弟弟倘或是哥哥。及至這次郟縣東坡酒業善舉,組織“郟縣風情游”,得以再次成行,敬仰“三蘇”,回望“知青”,品味東坡酒文化,不虛此行啊!

  開始有人告訴我們說酒廠舉辦郟縣風情游,我們也將信將疑,不知道是什麼酒廠搞的什麼活動,害怕是有償促銷什麼的,有貓膩或是強制購物。世人的經驗就是不相信天上掉餡餅。報名排隊,組織者提前打電話核實,上車出示身份證,周末早上七點多就乘坐中巴車從市區出發了。我們熟悉的幾個人坐在車的後排,不久就和陌生的同車人熟悉了,一路上都在圍繞“三蘇”、“知青”和酒懷舊聊天,不外乎“大江東去浪淘盡……”、“明月幾時有……”和蘇東坡突圍,不外乎知青插隊、“城市妮兒”、“返城”,不外乎勾兌酒“”和“糧食精”的疑惑與爭論。

  三蘇園新穎高大的門把我們擋在了門外,下車后我一頭霧水迷茫,不知道是來到了三蘇墳。原來是鄉間土路溝壑,現在大路寬暢風景如畫,原來是廣慶寺單獨一個院落,我們就沒有進入,現在廣慶寺和三蘇園是一個整體了。修建了翠湖,塑立了碑林,修繕了蘇中南夫婦墓。蘇東坡的塑像是早就有的,那個蛤蟆踏的迴音也是早就知道的。原來我們去的人少,蛤蟆的叫聲確是聽到過的,這次人多,導遊提醒大家拍手,一片噪雜,有人說聽到了,有人沒有聽到也說聽到了。這次不僅免除了五十元的門票,還配備了專職的導遊講解。旅遊,尤其是觀看人文景觀,沒有導遊的參觀等於是瞎子摸象,只是了解個大概,有了導遊或是解說員,歷史的、傳說的、演繹的你便都知道了。這次隨講解員看到了三蘇祠的三蘇塑像,說是六百多年的歷史,文革時期得益於一幫學生給保護起來了。碑林長廊上解說員重點講解了有故事的蘇東坡的詞作品,當講解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時,我不禁滿心酸楚,慨嘆詞人縱是偉大也不乏凡人的真摯感情。小峨眉在解說員手指的方向若隱若現,我們彷彿以蘇東坡路過此地回望東北方向,剎那間的驚喜之情溢於言表;蘇東坡一生五任尚書六任太守四度流放幾番輝煌幾番落魄,都局限於一副不大的時間地理圖表;東南方向蘇中南夫婦墳冢上的那株椿樹自然生成高大茂盛,遊人幾多疑惑感嘆;六公子的墳丘偏居一隅,也尚在三蘇望鄉柏的庇蔭之下。重讀三蘇園,在文史資料了解蘇東坡的基礎上更立體的走近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數次瞻仰重溫,意猶未盡,不知道還要再游多少次啊。

  知青園是當代歷史的產物,早有耳聞,渴望已久。我沒有下鄉插隊的經歷,小的時候對我們老家的下鄉知青還是有一點記憶的。時尚的裝束打扮,放蕩不羈的花邊故事,總之不是那麼美好。倒是我後來在國營農場接觸的知青都是比較骨幹的勞動者,後來“病退”、“困退”,到某一年就完全的返城了。這個知青園經過了現代的打理包裝,放大了那個時代的烙印,雖有物什塞填的痕迹,還是很大程度還原了那個年代境況,使我們這些當代過來人重新走進了過往的歷史情景里,好似他鄉遇古交,大有百感交集的感覺。語錄本、汽燈、格式化的報紙、整齊劃一的服飾和髮型和青菜屎一樣的面孔。知青已經駕鶴去,空留園子在人間。教育是理性的,存在的意義更多是感性和警示。

  三蘇園和知青園是歷史的,勞什子永久的擺放在那裡,保持了她的唯一屬性。酒的釀造工藝和技術雖則具有唯一性,但模式應該大同小異,所以參觀釀酒過程才是我的最想,更大程度滿足我的好奇心。我不怎麼喝酒,知道白酒有多種香型,分釀造和勾兌。似乎名酒也勾兌。好酒貴,喝着也辣。這次看的是東坡蕎麥酒,先看一個老的酒廠廠址,后看一個規模更大的新酒廠廠址。未看見酒卻早已渾身染了酒氣。一個個偌大的酒池,有的是空的,幾個平方大小,一兩米那麼深;有的已經封上了泥巴,裡面應該是發酵的原料。許多冒着熱氣的金屬物體,有的還在滴酒。工人師傅在忙着用專用人力車推卸原料。一垛垛高粱蕎麥,很稀罕,不禁想起“蕎麥地里打死人”的農村傳說故事。我走近抓了一把,含在嘴裡嗑了一下,黑皮白瓤,嚼嚼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只是懷舊好奇而已。酒窖很大,和在電影里看見的一樣,一排排碩大的酒罈,用紅布封口,還分別有標籤註明生產的時間和酒的品質。工作人員讓大家品嘗新鮮的高度白酒,七十度,我用嘴咂了一點,感覺像是用刀子在舌頭上割了一下,火辣辣的。這也是難得的經歷。中午主辦方安排了午飯,八人一桌,其樂融融。十個菜很實惠,餄餎面是當地正宗的土特產。飯間知識競猜,我有幸猜對了“東坡酒和蘇東坡是什麼關係”這道題,當然是傳承關係,東坡酒以酒文化的方式傳承了東坡文化,這種惠民的宣傳形式就很大程度的延續了東坡先生體恤民情的偉大精神,使市民在遊覽途中認知蘇東坡博大精深,感知東坡蕎麥酒的源遠流長,於人於己,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