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
朋友叫我寫一篇勸學的文章予他,覺得不知道如何下手,便推辭道可以去參閱荀子的《勸學》和柳永的《勸學文》,但他再三邀約,便也不好再推辭。
想想也是每個事物總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和適用的環境,雖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卻不可照搬全收。
說到勸學,首先就得明白“學”,倘若懂了“學”的意義、目的便也不必再去勸了。
當我們還在母親的肚子里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了我們的學習之旅,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胎教。
當我們呱呱墜地之後,還未睜開雙眼的時候,我們已經在用自己的雙耳細聽八方的動靜,在形成自己的初步記憶。而真正的學習,是從我們睜開雙眼開始,我們便是模仿者,目所能及的動態的、靜態的人、事、物,都是我們模仿、學習的對象。
到我們開始初步的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認識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踏進學校的時候。
而後經歷小學,初中,緊接着的就是高中,大學,甚至是讀研、讀博。
小學嘛,大家都還是比較的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跟着家長、老師規劃,當然還是有部分紈絝子弟。在這個時間段,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的高中”,而且我們大多數人就這樣做了。
順利的來到高中,緊接着最為經常聽到的就是“現在好好的努力,辛苦這三年,大學就輕鬆了”,多少人在為這樣的一句話奮鬥,特別是高三的同學,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就靠這一年的最後衝刺了。為了大學,為了大學的自由,為了大學的戀愛,為了大學所有的美好,對自己狠一點。
到了大學你才會明白,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過於充裕的時間會讓你覺得難耐,你就會試圖着去尋找那一份充實,充實無非就是我們常說的“外正其貌,內正其心”——運動、讀書、參加一些實踐活動、談情說愛……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生活的軌跡完全沒有你在課本上學的拋物線那麼簡單,很多事情都是你所不能預料的,就像等你畢業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你平時參加的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完全只是把你當做勞力,你能鍛煉到的不過就是體力罷了。在這些活動之中你也會看到並不是你努力人家就會給你展現的機會,這點才有了“大學”是個小型社會的樣子。而最為關鍵的就是你曾經不屑一顧的專業,會成為你尋找工作的“硬傷”,你發現你什麼都不懂……
你的最好年華就是融化在這樣的糖衣之中。那些所謂的愛情也不過是走馬觀花之後的夢幻泡影。
其實,我倒是覺得,到了高中、大學的時候,我們就得明白一些事情。我們必須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人云亦云,跟着別人的腳步走在人群之中,那樣你會過得很安逸,卻很難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你也可以對很多事情有獨到的眼光,不要墨守成規,你可以不上課,可以不讀自己的專業,但是你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一定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有立足點,你才可以藉助這樣的一個平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學歷 是你的敲門磚”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真正的人生就是你參加工作開始,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以前的所學幾乎跟現在斷了層,但是那些你曾經以為毫無用途的學習——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還有你一直關注的時事,形成的獨具慧眼和周密思維才真正有了用途。
永遠不要覺得學習是一個“拿錢買罪受”的事情,其實,你看的每一篇報道、每一張報紙、甚至是你看的電影都會有它用處,前提是你回去思考。其實,學習不過就是在培養自己的思維,一種學習能力的技巧。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孟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放手去“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