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愛心如雨灑宜州善舉如酒香古城

愛心如雨灑宜州善舉如酒香古城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愛心如雨灑宜州善舉如酒香古城

  —記義縣國土資源局地籍規劃測繪管理股股長愛心捐助者吳世剛

  吳世剛,1967年生人,1988年畢業於遼寧冶金工業學校,現任義縣國土資源局地籍規劃測繪管理股股長(紀檢委員),工作上始終好學上進、孜孜以求,任勞任怨,默默地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知疲倦地在奉獻着,他不僅用無悔的青春樹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優秀國土幹部的良好風貌,而且用自己的愛心譜寫出了一曲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凱歌。

  一、情系國土鑄輝煌,立足崗位譜華章

  吳世剛從事國土工作多年,特別是任地籍規劃測繪管理股股長和局紀檢委員以來,工作任務很重,日常事務較多;但他始終沒有放鬆學習,並撰寫學習工作體會文章20多篇,筆記20多萬字。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他學到並掌握了基層幹部和群眾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可供借鑒的好經驗。有他制訂的義縣農村建房用地“四個不準、五個不批”的工作法則,嚴把了農村土地使用的質量關;有他倡導的地籍信息微機化”管理、由專人負責的地籍管理方案,即通過互聯網向省廳和市局報送數據和資料不僅貼近了義縣的實際,突出地籍科學管理的特點,且實施起來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為群眾服務,多次受到縣領導的好評。他,兢兢業業,在地籍工作中,他注重八字原則:“便民、高效、廉潔、規範”;為此他動腦筋、想辦法。他帶領股里同志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用切實可行的辦法落實建設用地“審批限時辦結”、“重大項目全程辦事代理”、“綠色通道”等有利於投資商的措施。在局領導的部署下,他曾經和股里的同志頂嚴寒、冒酷暑,先後完成了佔地300畝的鎂合金輪轂項目、佔地140畝的苯磺酸項目和佔地130畝的復氮醇項目的勘測定界測量等工作。也曾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縣委主要領導從瀋陽東進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引進落戶在高檯子鎮的糖醛廠項目的征地測量和實地定界放樣工作。他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和熟練的操作技術,讓投資商感到非常滿意,受到了縣委主要領導的稱讚和好評。為了落實縣委提出的城市南擴工程,他曾經不辭辛勞地先後完成了義縣體育場、義縣新型農民培訓中心、義縣人民檢察院和義縣人民法院辦公樓等重點項目的勘測定界測量工作,為城市南擴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基礎。

  他,愛崗敬業,工作時間從未因私事請過假。卻,總是早來晚歸,即使在星期天、節假日,單位里也經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由於長時間的緊張工作,患上了高血壓。2003年冬,他由於高血壓引起顱內硬膜下出血,出血面積較大,病情十分嚴重,需住院治療,躺在病床上,他想的最多的依然是工作,手術后從顱內放出瘀血多達60毫升。當時正值2004年申報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踏勘立項的關鍵階段,為了不影響工作,手術后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偷偷”出院上班了。

  就是這樣,他和局裡的同志們一起對前楊鄉133。3公頃的廢礦井及周圍的地塊進行了詳實的實地踏勘,並撰寫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將相關資料和圖件組卷后報送給省國土資源廳,整個踏勘、信息呈報等工作沒有耽誤一天。08年全市土地踏勘經驗交流會在義縣召開。義縣在會上介紹了土地踏勘工作的經驗和作法,受到了市政府領導和市局領導的稱讚。多年的勤奮和忘我的工作感動大家,他本人多次被縣委和市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二、灑播愛心如雨露,滋潤貧困好學童

  有人說:“愛心是雨水,滋潤大地,使枯萎的苗兒得以茁壯成長;有人說愛心是北斗,幫助人尋得前行的方向的,的確,愛心就是一盞常明的路燈,照亮人們前行的路”。愛心、捐助、扶貧、濟困在生活中每一回真誠的履踐,都能令人不由自主地萌發心靈的撼動。吳世剛就是這“真誠的踐行者”,他把自己的零花錢、節衣縮食省下的錢都捐助給他認為最需要的人。義縣城東北街曾經有一個貧困的家庭,家庭里有一個面臨著交不起學費即將圖學的孩子她叫吳楠,父親股骨頭壞死,不但幹不了活,掙不來錢還需常年吃藥打針維持,母親又是個下崗職工,所以家庭吃飯穿衣都非常困難,哪有錢供她讀書上學。孩子是個孝子理解家裡的困境正準備放棄學業,幫助媽媽掙點小錢以貼補家裡。眼看着孩子的希望變成失望。吳世剛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主動把他當年的學費承擔了。而且一管就是多年。

  更可貴的是他為了讓孩子省點學費、再釀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還動用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送到一個教育水平較高、收費標準較低的私立學校,要知道“老吳”臉皮兒薄,一般不會輕易求人的,況且都知道“求人難,難求人”。這對於他來說更是難為情了,但是愛心的浪花在他心靈的深處蕩漾,他為了孩子的今天、明天、將來都能夠美好下去,還是豁出去了。“老吳”多像一個勤勞的農夫在貧瘠的土地上用虔誠的態度來播種着愛的種子,他付出的是血汗、付出是心靈的疲憊,但他目的只有一個,讓愛的種子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成果。老吳做到了愛心、慈心同情弱者,義舉、善舉解救危困。這是一種燃燒自己、溫暖別人”的奉獻行為,這是一種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奉獻意識。他的慈善救助,不僅撥開了一個貧困孩子生活中的陰霾,更重要的是給予了她心靈能棲息的港灣,和安放信心、勇氣、力量的場所。他的每一次宅心仁厚的舉動,都是對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的助推,每一次善舉都是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托舉。

  三、資助他人平常事,收穫快樂如讀詩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吳世剛則把他“簡單”理解為“尊老愛幼、善待他人”八個字,且作為其為人處事的生活準則。今年40多歲的吳世剛出生在紅牆子鄉(現並為城關鄉)的一個村子里,小時候由於家裡貧窮,交學費很困難,對此他刻骨銘心。他常常想:“學費對於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通往幸福的路,對於一個困難的家庭學費往往成了孩子求學的奢望,沒有了學費孩子就會面臨著失學,面臨著像她們出生的家庭一樣從新走進貧困“死穴”的危險。對於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學費這時就像一把湛藍的大傘,能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就像一根小棒,能扶起一棵無助的幼苗;學費就像一根拐杖能支持其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所以參加工作后,他就有了資助貧困生的想法。2005年7月里一個星期三的上午,他在九道嶺鎮測繪時,聽說一雙小姐妹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父母多病(父親現已病故),生活舉步維堅,難以為繼,面臨著輟學的危險,就主動團縣委聯繫,設法資助這雙小姐妹讀書。從此,他毅然決然承擔起這雙小姐妹的讀書的學費。他總是將自己的零用錢湊積起來,捐獻給她們,自己卻過着十分拮据的生活。從那時起,他經常利用工作之餘看望李想、李貌小姐妹,了解她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自己掏腰包年節為她們家送去米、面、油、水果和食品。開學初,為她們送去文具和學費,鼓勵姐妹倆努力學習。此外,幫助她們解決了低保。替姐妹倆解了燃眉之急,還給他們帶去了社會的溫暖和人間最寶貴的真情。幾年下來,資助錢物共摺合人民幣5000餘元。

  因為有愛,所以人間沒有永遠的黑夜,在黑夜之後就是黎明;心裡有感恩的漣漪,世上就沒有漫長的寒冬,凜冽霜雪過後,溫煦的春天的訊息便會飄然而至,後來這雙小姐妹在他的幫助下,在他愛心的暖意里,在他賦予的慈善的春光里、在他愛心的助威下、在他慈善的誘導中,她們都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刻苦、學會努力;在他仁慈的目光中,在他偉岸的背影里孩子們都選擇了堅韌、選擇了進取、選擇了上進…。。不久喜訊頻頻傳來,一個考入了義縣重點高中,進而考上理想的大學;一個考入了九道嶺初級中學,而後也學有所成。如果說愛心的江河,從來靠愛心的小溪在不斷的匯聚;愛心的噴泉也靠人們一次次愛心的托舉;靠社會上一次又一次善舉的積澱。大愛的大廈靠的是愛心的“一磚一瓦”來堆砌。“老吳”對孩子們的無私捐贈無疑是是一種善意的“主張”,亦是一次大愛的彰顯,更是大愛無私的傳遞;他對別人每一次無私的幫扶都是一次愛心的醞釀和發酵。都是一次對人間無私愛心的生長、發育、壯大做出的有力的“推動”。

  2007年六月的一天,東部山區的一位75歲的老大娘到地籍股辦證,因其年老體衰,腿腳不便,視聽能力較差,加之不能提供完善的辦證資料,按規定應不予受理。見此情況,他幫助老人複印資料、裝訂資料,並將老人送上回家的三輪車。第二天,老人滿懷感激之情,提着水果感謝他。象這樣的事很多很多,他曾經借出4000元幫助一名貧困村民發展養殖業,他曾經借出4000元幫助一名下崗職工辦起了廢品回收站,他曾經借出5000元幫助一名出租車司機處理了車禍,雖然影響了妻子商店的一些收入,為此妻子也曾埋怨過他。人總是有差距的,他的義舉和善行雖然大多人都給予誇讚,但也有人背後說風涼話、說他傻、說他彪。而他,卻像《幽窗小記》中那副幅對聯說的那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他“行起善來”依舊“痴心不改”、以往如故。他這種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感動、使人敬佩《錦州日報》、《宜州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都曾經對他的感人事迹做過大量的訊息報道。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事把好事一直做下去;他做到了,而且現在還在做着、做着、做着……

  遼寧義縣檔案局:喬建國(頭道河侯家嶺黨組織第一書記)

  2012年7月19日郵編:121100地址:遼寧義縣城南關路87號郵箱:qt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