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散文欣賞>問道堆雲洞

問道堆雲洞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濃縮的仙境,放大的盆景,狀如小布達拉宮。積雲繚繞,雲封門洞,天成一個堆雲洞!

  一座道觀,一座迷宮,香煙繚繞在虔誠的臉龐,怎看不清人世間的朦朧。經聲佛號,暮鼓晨鐘,過往的生靈能否走出迷惘……

  【道家之道】

  堆雲洞,一個古老而又璀璨的歷史傳奇,一部精雕細琢傾心鐫刻的精裝史書,一個飄浮在雲中且又恬謐的山野廟宇,鍾一聲,鼓一聲,虛幻而飄渺,真實而存在。但凡山清水秀的地方,綠樹紅牆,梵音縹緲,不時會納入眼帘,傳入耳鼓,這些大隱於市、小隱歸山的道觀,與青山相伴,與綠水並存。堆雲洞,就是這樣一座別有洞天的道觀,一座在稷王山下被祥雲籠罩、被香煙繚繞了幾百年的“清凈世界”。兩側溝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澗環繞,澗水東流入涑水河。因雨後崗上積雲繚繞,霧靄長存,洞門雲封,故稱“堆雲洞”。堆雲洞中古碑上記載:“以其從壑連霄謂之堆雲,以其穴崖而入謂之洞”,這就是堆雲洞名字的由來。

  是堆雲洞選擇了道家,還是道家鍾情於堆雲洞?“一缽即天涯,隨緣度年華,是山皆可住,何處不為家。”那些雲遊四方道人,追隨悠悠白雲,一衣一缽,一根竹杖、一把紙傘,在山水間上下求索,在西風古道上苦行。為何還要尋找一方清幽的棲身之地呢?道家講求不但聽人說法,也要聆聽山河大地的聲音,在天光水色、悠悠白雲中或許更易大徹大悟。

  如果說,仰慕是一條無形的磁力線,那麼,憧憬就是一種動力,把一顆心緊緊吸住。生於斯,長於斯,怎能不嚮往斯?攜着一路風塵,踩着悠遠的時光,行走在浸泡着歲月煙雲的道觀里,想起了老子,想起了《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一部永遠也參不透的《道德經》。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道家似乎始終沒有登廟堂之高,領一代風騷;儒、佛、道,惟獨道家。靜心寡慾,隱遁山野,既無出將入相的堂皇,亦無香燭繞樑的喧鬧。或許,“安貧樂道”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吧。

  幾百年來,這高牆內的道士,讀着高深莫測的經卷,品着清淡寡味的素食,於他們看來,苦行之中隱寓了大歡樂,覺悟之中擁有了大自在,那種深長的參悟令到來的每個心懷虔誠的人,在步入高牆的那一瞬間不自覺地湧上一種莊嚴肅穆,在流轉的香火味中斂了濁重的塵世氣息,心中的浮華也隨之殆盡。

  只要是寺廟,不管是旅遊旺季還是清冷的平日,人總是不能擺脫內心的寄託,都會跪拜祈禱,都會有心靈的寄託,尤其遇到一些帶着傳奇色彩的廟宇聖物。你看大門前的兩顆皂角樹,一大一小,枝繁葉茂,宛如翩翩仙女迎客來。樹上系滿了紅布條,隨風搖曳,煞是好看。想那每一條紅布帶子或許都栓着一個心愿,一份祝福,一個念想吧!

  道家特別崇拜神仙,所以是最講究風水的。堆雲洞的山門就修有三重門洞,走進山門就表示進入山門的人已經跳出了“三界”,這所謂的“三界”就是無極界、太極界和現實界,這樣就可以修鍊成仙了。成仙與否,不得而知。神仙應該是道家教義中的精神圖騰。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只要心存善念,行止修善,那自然成神成仙了……

  穿越沙石洞,頓覺透身涼爽,但心存忐忑,唯恐沙石墜落。據導遊講,這個洞雖為沙石結構,但非常堅固,可謂是堆雲洞的神奇之處,也是該道觀稱之為洞的緣由。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土丘的四周,甚至距它不足三米的水井和窯洞皆為黃土,唯獨此洞上下高達六米皆處於沙石之中。怪在奇中,這大概是大自然造化與道家意境的完美結合吧!每當天雨將至,雲從洞起,若煙,像雲,似霧,飄逸洒脫,無束無縛,在沉睡的古觀靜靜瀰漫開來,氤氳於殘碑廢桓之旁,繚繞在雕樑畫棟之上,彌蒙在空幽的山林中……於此空靈幽境,輕走徐行,飄若宛雲,襲煙踏霧而來。此時頓然發現,自己已置身在一個清麗如水,沉定如鐘的桃源幽世,一顆心也被浸潤得晶瑩剔透,平滑如鏡,不惹半點塵埃,有萬千話語卻又欲言而止。

  過了沙石洞,又是天一重。堆雲洞上下行走雖不筆直暢通,但曲折迂迴也頗有韻味,恰似一座神奇的迷宮,宛若遊走於錯綜複雜、玄機暗藏的八卦圖中。抬步拾階,穿院過庭,層層出新,步步成趣。可謂是:房上有房,院中套院,洞里藏洞,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飄上飄下,左回右轉,處處迷霧,堂堂玄機,目目驚奇。有詩為贊:“玲瓏一朵碧芙蓉,白雲常把洞門封。曲折螺旋步步升,青雲足下會飛騰。回頭試看行經處,已歷瓊樓十二層。”小道觀大奇迹,小天地大乾坤!

  “已出絕頂出風塵,更上高台寄此身。未語同儕莫豪詠,恐驚天上落星辰。”登上聳立雲天的北極台,便可北覽稷王雄峰煙雲閑聚,南望中條秀嶺飛青縹碧。徘徊在堆雲洞的頂峰,一幅幅山水風景畫清晰在目:雙澗合流、石穴隱雲、路盤層登、庭俯喬林、東樓朝雨、西殿晚風、筆鋒留月、高台孤峰。有詩曰:“遠眺雲上浮,近瞧蓬萊中……房掩濃陰里,人在霧中行。”有此等美景,誰人不羨慕嚮往。感微風曳雲,看道觀清穆,賞竹影輕舞,察古樹參天。以青山為琴台,以天水為聽眾,於雲蒸霞蔚間而得自在,於雨露甘霖里悠然徜徉。雲淡風輕聽琴語,靜思道心洗俗塵。一曲雲水畢,敢以冰心映晶天!

  “拔出三千界,登臨豈偶然,浮塵飛不到,即此晤群仙”。建一座廟宇,塑一座真身,讓信男善女有一個發布心境的地方,有一個求香許願的地方,有一個陶冶情操的地方。最高之處,當是“三清殿”。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靈寶天尊,合成“三清”,是道教最尊崇的三位天神,供奉在百姓的口碑里,供奉在民間傳說里,供奉在神話故事中。他們慈目善目,白須拂肩,餐霞飲露,端坐在堆雲仙境,飽覽自然美景,盡觀人世百態,福佑芸芸蒼生。“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暮鼓晨鐘警醒塵寰魂。”焚一支香吧,沿着心靈幽暗的小徑走進佛陀大智大慧的光明;擊一下清磬吧,敲開那扇虛無縹緲的空門,放下那顆沉重的世俗之心。巍巍廟堂,熠熠神光,裊裊梵音,寥寥青煙,只容肅然凝視,只容意念至誠,多少遊客神香一炷,合掌求拜,虔誠懺悔,恭敬祈福。在不經意間,人們把自己的心愿投進了功德箱;在不經意間,人們把吉祥飾物購買,把心中的祈禱虔誠地掛在脖頸間。可是茫茫人世,芸芸眾生,熙熙攘攘,又有幾人能放得下呢?問心,問道,問道家老祖?

  【革命之道】

  逡巡在堆雲洞里,我試圖解開這令人心結的命題。驀然回首,嘉康傑,這位河東革命的先驅,身穿長衫、神采奕奕地迎面走來……“道是一種信仰!棄小我顧大家,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信仰!”只聽他的聲音如大呂洪鐘。大道至簡,大道至撲!

  1922年之秋,嘉康傑懷揣一顆“教育醒民救國”的赤誠之心,曾在堆雲洞留下堅實的革命足跡,可謂是:“古老道觀逢新生,平民中學播火種。馬列主義是明燈,進步青年燃激情。”歷史不會忘記,堆雲有幸見證:1928年春,以嘉康傑為首的河東特委在堆雲洞秘密成立,從此拉開了艱苦卓絕的河東革命帷幕。堆雲洞成為河東受苦受難民眾的革命搖籃。瞻仰康傑生前居住的窯洞,感慨萬千;撫摸先烈親栽的夜合歡,凝重無語;聆聽先烈“計術藏身,機智甩敵”的傳奇故事,心生敬仰。嘉康傑為民謀福祉,放下了功名利祿,放下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道嗎?

  鳴條的晨霧

  藏着滿腹的悲傷

  沙沙的細雨

  理解清明的哀思

  嘉康傑

  夏縣人民的好兒子

  站着

  你分明是衝鋒的戰士

  倒下

  依舊是河東**的旗幟

  佇立在你的墓前

  眼前揮之不去是

  武家坪火紅的楓葉

  那是你

  留給世間最後的絕筆

  翩翩少年

  福熟讀經史子集

  卻是封建家庭的叛逆

  韓家嶺一把火

  焚燒自家的地契

  氣壞了父親

  連聲罵你孽子孽子

  未名湖畔

  青年才俊激揚文字

  辛亥革命

  你萌生了民主的種子

  五四運動

  你高舉反帝的旗幟

  火燒趙家樓

  你張揚了愛國的意志

  扶桑歸來

  你將軍閥的誘惑蔑視

  可悲可笑啊

  燕雀怎知鴻鵠之志

  面對滿目的瘡夷

  你上下求索不停息

  一所所新學堂傳播新思想

  教育救國

  能否喚醒長夜難明

  維新之路

  可否驅趕百年魔怪

  一張通緝令

  你身陷囹圄

  但思想的羽翼

  早已去迎接

  黎明的晨曦

  煤油燈下

  鮮艷的黨旗映紅了你

  條山上下

  涑水兩岸

  星火燎原

  河東革命從此磅礴大氣

  誰能料到

  罪惡的子彈射向了你

  倒下的一剎那

  你笑了

  你彷彿看到了

  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你笑了

  你彷彿聽到了

  義勇軍進行曲奏起

  一副堅挺的脊樑

  為人民共和國永遠奠基

  猶如流星劃過天際

  你短暫的生命

  化作最絢爛的璀璨綻放

  豐功偉績

  永垂不朽

  主席的讚譽

  就是至上的碑銘

  永遠刻在河東記憶

  於是我說,堆雲洞不是一座普通的道觀。它是我靈魂深處的一本厚重的詞典,扉頁上流淌着烈士的鮮血。問道堆雲洞,只須輕輕翻開它,便見大“道”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