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90后、思想意識形態 交流
打開偶爾加了一個還在讀高一的小女生,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多加好友,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因為缺乏有效地語言溝通方式.網絡這個東西真假難辨是其次,更無法忍受的是各種過客,善忘是網絡的言語,即使認識了好幾年的朋友,感情說淡就淡的,想起的時候就可以很親密,忘記則是一種常態心理,把現實與虛幻劃分的一清二楚,各不相干.
很多人都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狀態,喜歡小女生的純真,又討厭她們的幼稚心態,感覺難以溝通,或者說她們擁有我們這一年齡沒有的單純,那是一種很嚮往的心態,談久了又會覺得她們太稚氣.
新加的好友聊了兩個小時,對於網絡來說,兩個小時不足為道,但這兩個小時對於我的思想認知來說,無疑是顛覆性,我不得不懷疑我一直認定的現實是否只是屬於我的認知.
研:“問你個問題唄!你是作家?”
我:“我不是作家,不是誰都可以被稱為作家的,也不是誰都可以稱為大師的.”
研:“老師讓我們寫500字的小說,該怎麼寫?”
我:“什麼類型的?我只能提供一些模版,怎麼寫還要你自己想.”
研:“沒說,隨意.”
我:“500字很少,一個結構完整的小說肯定很難寫,最好寫一個片段.
用一件事情的發生詮釋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思想理念什麼的.”
研:“哦,明白了.”
我:“我提供一個故事思路給你吧,怎麼寫看你自己的了.”
研:“還要加進去自己的感受嗎?”
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沒有寫出來.”
“中秋的夜,一群殘疾人在廣場賣唱,他們男女老少七八人以流浪他鄉賣唱為生,一圈圈上百人看客圍在一旁,別小看這上百人,人生百態就在他們之中演繹了出來.有人真慈悲,上去給錢給物(月餅、水果之類的),有人假慈悲,也要上去給錢,或多或少有人看熱鬧,一聽就是幾個小時,也不見給一文錢,有人...各式各樣的心態紛紛上演.”
“這就是你要寫的,盡量用一句話的描寫,或對話寫出這些人的心態.”
研:“哦,我知道了,謝謝你呢.”
我:“我提供一段有特色的片段給你,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拿着十元錢走上去放入那個錢箱子(賣唱所得),一旁也許是他的父母的兩人拿着相機 拍攝這個小孩放錢的動作.”
於是這次對話告一段落,我個人有個習慣,加了好友必然要進對方的空間看看,一看相冊,二看日誌,三看個人資料,這是了解對方的最簡單方式.一看相冊,可以看出對方的相貌和大體的家庭狀況,比如家境物質水平之類,相貌和名字是一個人的名片,是讓別人記住的最簡單方式.二看日誌,空間的日誌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寫的,一類是轉載的,看對方自己寫了什麼日誌和轉載什麼樣的日誌可以反映出這個人的精神風貌和思想狀態,是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最簡單方式.三看個人資料,其實這個步驟可有可無,看個人資料無非是看看對方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各種愛好什麼,這些東西很可能是對方胡亂填的,網絡就是這樣,看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無非是想多了解一下對方,拉近一點心理上的距離,畢竟網絡缺少一種安全感、可靠感.
我:“你的相冊怎麼進不去?”
研:“我鎖起來了,你要照片?我又不好看.”
我:“好看與否並不能成為拉近心靈關係的媒介.”
研:“我給你發,相冊里的更磕磣.”
她發了一張照片給我,其實15歲的小女生,能有多好看,畢竟年紀擺在那裡,看相片只不過是想知道她長什麼樣子,因為網絡中有太多的過客,能被銘記的太少了,我怕下次她打開聊天框,我會忘記她是誰了,更別說聊過什麼了.
研:“我才15啊,後悔了吧!”
我:“你的意思是女大十八變,以後就不認得了?暈死,看下照片有那麼嚴重的後果?還要後悔了!”
研:“只是感覺太難看了.”
我:“一看就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女生.”
研:“不好看,你看了嗎?”
我:“哦,你太在意外表相貌了.”
“我又不是那種生理和心理年齡未成年的小男生,外在的只是表象的皮囊,美麗的是會讓人產生親近感,但這與心靈的距離無關.”
研:“把你的審美觀都拉下來一個檔次.”
我:“說明你對於自己的外貌有淺層次的自卑,這樣的心態不好,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靠相貌吃飯的.”
研:“我恨這樣的女人.”
我:“呵呵,15歲的小女孩,談不上有多漂亮,更談不上丑了,青春就是最靚麗的風景啊.”
研:“嗯,是嘛?不太懂唉.”
我:“呵呵,年紀的問題吧,看待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
其實關於相貌的問題,很多青少年年齡段的人都很看重,把這個當做擇偶的標準,談不上心理年齡成不成熟,追求美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只是如果把相貌這一條件過分誇大就沒有必要了.愛情可以使隨心所欲的,把相貌列入第一選擇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婚姻就要考慮太多與“美、帥”無關的東西了.長得美可以當飯吃,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識,長得帥要當成飯吃就頗有爭議了,這變幻莫測的時代,誰說得清呢,各有各的選擇和活法,深究下去又有何意義.
研:“對了,那個作文的事,謝謝你.”
不知道怎的,我忽然偶有所感,就把想到的發了出去:“有的文字是需要靜下心來靜靜體會的,可惜的是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很難有這種閑暇之情.”
然後接着有寫到:“我想學着去寫一部長篇小說,正在收集女性心理的資料,你可以為我的小說事業貢獻一點力量么?”
研:“可以,可我不是女性啊.”
我:“我暈......你不是女生?”
研:“我是女生,不是女性.”
我:“那就對了,我說的女性指的是雌性......哈哈.”
研:“去去去......要我說什麼?”
我:“說說你的小秘密,比如喜歡哪個小男生什麼的...哈哈,告訴我一個真實的你就好了.”
研:“追我的倒是有很多,喜歡的沒有.”
我:“嘿嘿,有情書么?”
研:“我都沒看就撕了啊.”
我:“忽悠誰呢!”
研:“我喜歡的人就是無論他提什麼要求我都盡我最大可能答應.”
“愛一個人就是想為他付出一切,不計代價,不求回報.”
“無論他說什麼都會放在心上.”
我:“真的都撕掉了啊?”
研:“我都撕了.”
我:“真是可愛的小丫頭.”
“學校學習的壓力大么?”
研:“這跟學校壓力有什麼關係?”
我:“我問問你們學校的情況啊,了解一下現在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狀態呢.”
研:“是私立學校呢.”
我:“我還沒上過私利學校呢...學校風氣咋樣?”
研:“風氣不是很好.”
我:“談戀愛、早戀的多麼?”
研:“太多了,沒對象的是鳳毛菱角,哪個學校都一樣.”
我:“嗯,你們好幸福啊,羨慕ing...”
“想當初的我的學生歲月...無限悲催.”
研:“學習不好?環境不好?”
我:“與學習無關,我讀書那會學校管理很嚴格,戀愛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羨慕啊.”
“我就只收到過一封情書,還不確定是不是女生送的...經常有人搞惡作劇..寫假情書作弄別人.”
研:“額,要命啊!”
我:“猶豫了好幾天,終於回了一封過去,石沉大海了...從此以後我就絕望了...”
“別讓我知道是誰在玩弄我的感情!被我知道非要 碾碎他不可!”
研:“還是不收到比較好.真可憐!”
我:“呵呵,學生時代談戀愛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哈,成績好的和長得帥的最吃香...可惜我與長得帥無關,學習也只能說是中上,不是拔尖.”
研:“成績又不算數,那是什麼年代的想法啊.”
我:“學校壓力大么?”
研:“不大,我就是那種壓力大不大對我來說沒關係的,沒心沒肺型的,壓力越大玩得越嗨,壓力小我才會學.”
我:“你爸媽不揍你?”
研:“不,在他們眼裡,我是乖孩子,很乖很乖.”
“實際上我是壞孩子.”
我:“為什麼這麼說?”
研:“很壞很壞,不學好.”
我:“想要去學壞?放縱自己的情緒么?”
研:“嗯,一直在學壞.”
我:“說說你有多壞?”
研:“欺騙別人的感情,和很多人處對象,其實我很煩他們.”
我:“你...十惡不赦啊!”
研:“跟各式各樣的人出門...約會.”
我一開始以為只是小女生對於愛情的嚮往,和小男生約會什麼的,以前讀書的時候,也有很多高中的小情侶在晚自習以後去操場上、步行街約會什麼的,那時候(2005年)即使是高中生談戀愛也是頂風作案的行為,小情侶偷偷摸摸談戀愛拉拉小手都是限制級動作,親親小嘴那就不得了,算是非常實質性的進展了,雖然也有學生在外面同居,但那只是極個例的現象,被發現是要被叫家長並退學的,很嚴重的處罰.即使我初三讀的是三流學校,學風都依然很嚴謹,對於學生的各種行為管治的厲害,我們甚至不知道“出去開房”一詞所代表的含義.也許那些只屬於我們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所具有的,學生情節的純愛時代過去了,現在的孩子不可否定的被打上了社會的標籤.
我:“你的初吻還在么....”
研:“不了.”
我:“那是什麼意思?”
研:“不在了.”
我:“給了幾個小男生啊?”
研:“忘了,懶得數了.”
我:“.......”
我對於她這種語態有些無言以對,是我out了?最後只好掩飾自己的心態回答.
我:“呵呵,青春也許就是如此吧.”
研:“玩得很累,不能回頭了,我已經收斂很多了.”
我:“呵呵,和我說說你們學校的事情吧,比如學生的思想形態什麼的.”
過了一會,沒有回答,我以為她不喜歡談論這個.
我:“說說你感興趣的吧,你想到說什麼就說什麼.”
研:“我很愛笑,但是不太喜歡對不熟悉的人笑,不會很放肆的笑.”
我:“平時都有什麼愛好呢?”
研:“沒什麼.”
我:“這可不好啊,每個人都該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愛好這是最基本的.”
研:“我不一定,總是換.”
我:“那說說.”
研:“吃喝睡.”
我:“......”
談話陷入了僵局,淡然和無所謂的心態是有區別的,我並不喜歡她這種夾雜着無所謂的心態,想打破這種陷入僵局的思維,突然間想到新聞中常出現的“未成年女生墮胎率成逐年增長的趨勢”這篇新聞,突然就鬼使神差的問了出來.
我:“對於性和愛,你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怎麼看待的呢?”
打出來我就後悔了,怎麼可以這麼齷蹉和猥瑣呢,和未成年的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剛想說抱歉,她就回答了.
研:“很正常啊,現在發生性,很正常啊.”
我:“額,現在的學生都這麼開放么?”(我苦笑中...)
研:“現在的人很開放,是你太···1···”
我:“......”
“好吧,是我Out了.”
我突然間問出了一句:“你有過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出於什麼心態問出這句話的,真的很難說清,人的思想真的很複雜,自己在泥潭裡,看着別人會產生兩種心態,一種是希望對方乾乾淨淨的,不要被淤泥污染;另一種是希望別人也被染黑,大家一般黑,以滿足自己某種難以啟齒的心態.
研:“有.”
我:“最初是什麼時候啊?”
研:“初中畢業.”
我:“感覺咋樣?”(問出這句話我感覺自己無比齷蹉了...)
研:“還算好.”
我:“這是常態心理么?”
研:“嗯.”
我:“就是說你們學校的學生都是這樣的么?”
研:“是啊.”
我:“......”
她那理所當然的心態,讓我好受傷,我難道是古代穿越來的么?與時代脫節這麼嚴重?很多次我都陷入無語狀態中.
我:“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個貞操女神的新聞,宣揚貞操論的來着.”
研:“無所謂.”
她的一句無所謂,讓我的心靈好受打擊,她們女孩子都無所謂了,我還在糾結什麼......我也不知道.
我:“呵呵,思想隨時代變化吧.”
“越禁止的越嚮往,這也許是學生時代的典型思想吧.”
研:“嗯.”
我:“與其說是叛逆還不如說是人性吧,的確是兩種極端,開放與保守思想並存的年代.”
研:“嗯,我是矛盾體.”
我:“談不上對錯,現在越來越有這種趨勢了,很多東西都談不上對與錯、是與非.”
這段對話完了,我們都陷入了短時間的沉默狀態,或者在思索這個時代到底怎麼了,只是我們所想的絕對不一樣.
我:“你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么?”
長時間沒有下文,過了一會我才問道:“下了?”
研:“沒,我爸回來了,我給鎖了.”
我:“嗯,怎麼說呢,也許純愛時代已經過去了,那些只屬於我們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學生情節的純愛時代過去了.”
研:“唉.”
我:“現在的孩子不可否定的被打上了社會的標籤.”
“嗯,抱歉,說了些不着調的話哈.”
“只是現實有些顛覆我曾經的認知罷了,雖然不願承認,但卻是事實.”
“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記憶已經變成了完完全全、不可複製的回憶.”
研:“是我們自己打的.”
“自己的青春要自己選擇.”
“沒有人可以左右我們的決定.”
“因為路是自己的.”
“只有走了自己喜歡的路才不會後悔.”
我:“是啊,我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研:“那現在呢?”
我:“沒什麼好說的,對與錯已經失去了意義,因為已經成為現實.”
研:“覺得當初的選擇已經失去了意義?”
我:“我是說討論當初的選擇的對與錯失去了意義,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沒有人可以例外.”
研:“可只有這樣才是人生.”
我:“是啊,做自己想做的,也許是錯的,也要堅持到底.”
“只是再張狂、再叛逆,最終還是需要回歸理智、回到原點.”
研:“沒有自己的選擇,因為別人去改變自己的選擇,那樣的人生不是我要的,為那是為別人而活.”
“我要選擇我要的路,不想為任何人改變.”
我:“我們都曾認為自己是對的,然後在錯誤的時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是最悲哀的.”
研:“畢竟是自己的選擇,不會去埋怨什麼!”
我:“呵呵,不是說抱怨.”
我已經不確定是想要說服她,還是說服我自己了.
研:“如果是別人給選擇的路,有一點問題都會抱怨!”
我:“只是有些沉重的感悟,我只是說我們在選擇時太缺少理性的色彩,把感性的一面過分誇大.”
研:“嗯,缺少理性啊.”
我:“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吧,每天父母讓我們按時吃飯,時間久了,交代的次數多了我們便會煩了,即使父母的出發點是好意關愛,但我們仍然會固執的把這種囑咐當成是啰嗦,感到厭倦和反感,甚至產生對抗.”
“漸漸地這種可怕的對抗變成了常態,越加煩躁父母所安排的一切,從拒不合作到公然反抗,最終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叛逆舉動,叛逆一詞就成了一種青春時代的標籤印記.”
研:“只要他們不重複,一切都好.”
我:“問題的關鍵是他們總把你當成小孩,當這種囑咐關心延續了十多年,所有的安排都成為習慣的力量,你認為他們能改掉這種習慣么?”
研:“在他們眼裡我們都是小孩,不太可能改變.”
我:“是啊,所以說國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成熟的心態.”
研:“嗯.”
我:“他們忽視了對話的作用,不斷的用高壓區管制自己的孩子.”
“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為孩子的將來考慮,卻忽視了自己的方式.”
研:“嗯,太對了!可是這種根生蒂固的理念是很難改掉的.”
我:“溝通成了一個舉國為難的問題,各式各樣的家庭都存在的問題.”
研:“嗯,每一個人都是.”
我:“哎,這種無奈不知道要持續多久,有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問題,可是卻束手無策.”
“我只是想知道,當你們這一代成為父母之後又該如何自己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研:“或許到我們這一帶就會好點了吧.”
研並沒有意識到我問這句話的意思,我的潛台詞是:你現在選擇用你的方式對抗你父母的安排,要自己走自己的路,那麼將來你的後代如果也這樣,你又該如何自處?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選擇將來會如何影響她的一生,乃至她的後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而且是用四分之三的時間去償還四分之一時間作出的選擇.
我:“那麼等你成為父母之後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研:“會更科學一點了.”
我:“做子女的不知道父母的苦啊!”
研:“嗯,我們畢竟不是他們,無法了解.也沒有孩子,無法換位思考啊.”
說完這些我們又陷入了沉默中,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對於現實,我們總感覺到自己的無力,有種沉重的思想包袱壓在身上.
我:“說了這麼久你還沒有告訴我叫什麼名字?”
研:“你不覺得這樣很好嘛?”
“為什麼要那麼了解?”
我:“怎麼你心理有戒備么?不希望別人過多的了解你?”
“感覺自己有些不可告人么...”
研:“嗯.”
我:“這可不像你的脾氣哈!”
研:“不想別人太了解我.”
我:“哎!這是何必呢!”
研:“就是不想.沒有原因.沒有理由.”
我:“這也不算太了解你吧?問問你的名字而已.”
研:“我喜歡陌生.”
我:“名字這個東西就是一種烙印,讓別人記住你而已.”
研:“你就叫我......研”
我:“突然間對你很好奇.”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女生呢?”
“穿過你層層偽裝之後,你又是何種摸樣?”
研:“我自己都不知道.”
“偽裝的連我自己都看不見了.”
我:“真想撥開你的外殼,你偽裝的刺,看看本質的你.”
研:“我已經看不見自己的心了.”
我:“脫下你防備的刺,你是要防備什麼?對於未知的迷茫么?”
研:“已經忘了,偽裝得連自己都看不透了,早就忘了最初是什麼模樣.”
我:“哎,你只是一個孩子.”
“無論你承不承認,你都只是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無論身體還是心理.”
之後便是持久的沉默,我們彼此都失去繼續聊下去的心思....
我無法理解這個才年僅15歲的女孩到底是何種心態,什麼樣的思想,只是眼眶突然有些濕潤,無法想象這個時代到底怎麼了,一個才15歲的孩子本該坐在學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年紀,怎麼會裝載着這麼多不屬於她這個年紀的東西,而她並不是我遇見的個例,過去還有一些像她這樣的女生,只是很少有機會這麼深入的談及一些隱私的想法罷了...
在網上我認識很多形形色色人,也有許多像她這般年紀的孩子,有一部分很純真,彷彿生活在童話中一般,她們的純真與現實社會無關;還有一部分則像研這樣的,她們彷彿失去這個年紀該有的單純,甚至用一些老氣橫秋的語氣說我太落伍了,鄙視我的某些想法,然後用她們獨有的神態語氣來彰顯自己個性的存在.
也許,不是我錯了,也更不是她們錯了,說這個時代錯了那就顯得有些無稽之談了,因為無論誰對誰錯,我們還得在這個時代走下去,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終結.而這一段對話也僅僅在我們記憶中短暫停留,然後淡漠,還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着我們去經歷...
——寫給研、寫給90后以及之後的00后、10后......雨晴、念安好!
2012.10.13 落言 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