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病使我當不成登山英雄

病使我當不成登山英雄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三年前的十月,我得到村主任的特許,和本村的外資廠廠長、部份村幹部一行41人,由外經辦主任和工會主席的帶領,到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旅遊觀光,我們飽攬了大理、麗江的山水風光和當地的風土人情。

  遊歷歸來,餘興尚存,外經辦主任叫我把這次雲南行寫一篇小記,錄下當時的景點和遊人的興緻。雖說我文思難抑,但拿筆生疏,是很難詳盡描述各廠長心情的。此作中若有說錯,還望各位加以指正。

  一、滄桑石林

  十月十六日的清晨,故鄉的人們還在夢中,我們已經登坐上往深圳機場的南遊客運大巴,悄然地離開了家鄉。九點半我們上了飛機,它如巨鳥振翅騰空,扶搖直上雲宵,一個半鐘頭就來到了雲南的昆明市。今年我已是六十一歲,大女婿為了我的安全,在朋友們的要求下,也陪着我入滇觀光。

  美麗的昆明,它四季如春,俗稱:“春城”,昆明是個理想的旅遊勝地。改革開放后,更是氣象萬千,生機勃勃。寬闊整潔的大道兩旁,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蔚為壯觀。公路上車水馬龍,雖時有塞車,仍秩序整然。行人道上鮮花盛開,街中心還加建了一條公共汽車專線,只准公共汽車行駛,不準其它車輛駛入,使該路暢通無阻,遊人很滿意,它是我國陸上交通網的首例。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石林”,它位於昆明東南方約一百公里處,據傳此地在兩億年前,因地殼的變動,滄海升高,海底千奇百怪的石頭冒了出來,又經歲月的剝蝕,而成今天的模樣。石林它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地質文物保護區”,這個地方是雲南的部分彝族同胞居住地,此地有世代相傳關於“阿詩瑪”和“阿黑哥”愛情故事的石像屹立在林中,專供遊人觀賞、憑弔。這裡的人,都把男子稱“阿黑哥”,女子稱“阿詩瑪”。

  我們在去石林途中,汽車時而跨過山丘,時而穿過峽谷,公路彎彎曲曲的,如蛇蜿蜒。兩邊山野的花草在山風的吹送下,香氣傳入車內,人們更覺精神倍增。大家入石林心切,很想早點到達,坐在車頭的廠長們,老是批評司機不敢開快,說他“無料”(廣東話),司機實是個好司機,他要負責全車44人的生命安全,廠長的埋怨他只坦言一笑。這次我們的旅行不是趕集,走慢一點又有何妨?兩邊的山景也是一個很漂亮的景點啊!人們是可盡情地透過車窗去觀賞路邊的風景的。車出了高地到了宜良,這時人們的視野又豁然開闊。這一片較大的平原區,農舍儼然,河叉縱橫交織,實乃魚米之鄉。我們向車窗外四處眺望,田野上農民在秋收過後正忙種蠶豆……。怎麼這個大的平原區看不到一頭耕牛?我很納悶,可能這裡人多田少?耕牛用不上?我只見中老年的農民在各自承包的田裡用鋤頭翻地。我們的心在想:“年輕人去了哪裡?是不是懶惰不勞動呀?”有個廠長說:“我廠有好多個宜良工人,他們在廠里工作很努力,勤快的很,非你的想象!”

  到了石林,石林果然天下一奇。石頭如平地生出的石筍,成群結隊向上挺拔,彷彿一夜之間突出了大地,它高低不齊,和風吹來,還好象聽到錚錚直直的拔節聲,也似大地巨人在造物弄人。面對石林,我們懷着崇高的敬意對傳說中的“阿詩瑪”之堅貞愛情肅立,又對當地群眾的認真保護美麗景區致敬。

  石林境好,花草滿地,石景俏麗。我們在女導遊劉玲玲的帶領下穿山過洞,石林有九曲縈迴的河道;山洞也撲朔迷;石路窄細而濕滑,高低不平;還有碰頭摔倒的危險;大家怕走失,一個跟着一個,在那如柱擎天的山石下和在石林中間天地生成的小渠邊迂迴觀賞。我們來到石林中間的空地進行小息,還手牽着手,學跳彝族同胞的歡樂舞蹈。

  走出石林,我們回望佳景。這時的石林已嵌在金黃夕照中,尖峭的石柱,它彷彿要刺破歲月的蒼茫。並鑄成永恆。

  汽車沿着迴路,要入昆明市郊的一個名為“七彩雲南”的展場活動。大家在此吃飯、觀光和購物。此地是專賣玉石、藥材、茶葉、書畫等雲南特產,可價錢太貴,我們沒有購物慾,只好到廣場中心的人工建造的小島參觀,該島又稱許願池,踏上玲瓏拱橋,大家對島中央的雲南戰將名宿石像進行參拜。各廠長爭着許願,他們雖不明說,但我也知他們的想法,他們一定是祝願:“祖國富強、人民幸福;工業發展、廠長加薪”。而我卻想起要引進美國朋友來家鄉投資的事,就大聲祝願說:“希望與美國朋友合作成功”。在場的兩兄弟,也和我這樣說,也都重複了這句話。共6頁,當前第1頁1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

  二、花香引蝶的世博園

  十七日一早,我們要去昆明的東北角觀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雲南人很精明,他們巧借“春城”美名,圈地為園,選擇了一塊人傑地靈的寶地,將全世界的園藝絕活集中於昆明,建了展館,讓全世界人民到來觀光。現在此園既是昆明的,更是世界的。這裡人們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天衣無縫地連綴在一起了。同來的團友,在乘飛機時曾經講過:“來昆明,不入世博園,等於沒有到過雲南,現在來了,哪有不入園之理。”

  我們入園了,大家在那裡看着,果然是百萬園中之首,它有山有水,樹木蔥鬱,花草更盛,萬紫嫣紅。世界各地也在此處建了一個可代表該國的建設特點的縮影展館。我們不看旗號,也知此館是哪個國家。這次我不和青年們爭,只到世界貨幣館看各國的鈔票樣本。

  展場很大,時間只給我們兩個小時,人們是無法子仔細觀看,大家的腳下,好像安了滑輪,走路飛快,雖無詳閱,但都記住此場的輪廓。世博園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裡的花草樹木,在我們家鄉不論人們怎樣去種植和管理,始終沒有昆明好和多。我們很留戀這個美麗的景點,回來后,腦中還頻頻浮現出世博園的影子。

  三、夜宿楚雄彝族都市

  十七日,中午我們坐汽車去大理。汽車在崇山峻岭中沿着之字形山路行駛,車窗外的田野、山寨、高山、流水、樹木向車后倒退。在車上我們看到建在半山腰處昆明至大理的鐵路,路上火車像游龍一樣的爬坡下坡,還要穿山洞過河溪,與汽車平行前進。山區鐵路修築的應是很艱巨,這裡山洞、橋樑又多,人們對該鐵路建設是給予很高的評價的,有些廠長講:“這鐵路很可能是1969年我村的幾個當兵仔有份來參加建設的,鐵道兵真是英雄!偉大!”

  公路兩邊的村莊居民較窮,我們還見到當地人使用雙牛犁地,民居住得較疏。村子很小,極少見到水田,多為山中旱地。坐在車頭的廠長陳煥權說:“此地村民可能很窮,為何連雞狗都看不到一隻,養個母雞生蛋也好啊!,”廠長陳錦平也說:“這裡村民太辛苦了,那麼多土地,幹活的人又少,農作物生長又差,年輕人很可能到沿海各省打工掙錢了!”汽車在山路上行走,山路彎彎曲曲,車速很慢,但路面還屬平坦,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到了楚雄。當晚我們要入住楚雄,飯後我和耀輝兄弟不怕累,還要出街散步。畢竟,這裡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楚雄的城市、街道建設卻很好,有一條大河在市中心流過,經過此地是山區平原,城市很美麗,當地人們也來來往往的逛街購物。但我們卻看不到有一個穿着民族服飾的人。甚至連老人也一樣。我經過打聽,此處是六十五年前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那時的彝族人已經和漢人結識了,並結交為好朋友、好兄弟。幾十年變化,這裡的彝族人民,只有在重大的節日慶典時才會穿上民族服裝,現在他們說話和寫字均用漢語和漢字,這個地方的實際人已經全被漢化了。

  四、“風花雪月”說大理

  十八日上午十點,汽車到了大理,我們在大理女導遊金花姑娘的帶領下,先入喜洲鎮嚴家大院品嘗“三道茶”,后看當地的白族青年男女表演節目。

  大理以白族人居多,據介紹,在唐代這裡已有一個南詔國,它亡於元代忽必烈,南詔國的國都遺址是現在的大理古城,此城仍保留着當年的原貌,盛唐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發展到一個巔峰,而中國的西南一隅,竟還存在着這樣的一個小國,其繁華自不必說了。

  位在南距大理古城20公里的喜洲鎮,有一座嚴家大院,當年居住的應是一個大財主。他建造的房屋,很像我處的“祠堂”,其建築特點是“三光一壁照”。它庭院之幽深,門楣之精巧,格局之科學,很合理實用。這不朽的傑作是來之於民間的工匠們,可為今後研究中國民居的學者提供一處完整的範本,嚴家大財主只是這傑作的組織者。那塊大壁照好象學校的大黑板,只是全部塗了白色,位在牆身中央還兩邊對稱,聽說屋內外都可見到壁照,是用來反照光線的。瓦房屋高兩層,二樓用木料搭建,三間互連,有前後閣,上面住人,下為大廳、倉庫,中為天井,走馬閣串通,天井則接受天上雨水,瓦檐下還有花草人物的雕品和繪圖,圖形栩栩如生,只是瓦頂壓物沒有我處的祠堂飾品多。我門在這個經曆數百年風雨的大院內品茗、觀舞,茶是當年皇宮貢品,有六百年歷史,舞蹈則是白族的民間舞蹈,由當地的青年男女表演着,演員邊獻茶邊跳舞,節目演得好,它可忙壞了不少帶相機的遊人。共6頁,當前第2頁2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

  我們走出嚴家大院,被汽車送到感通寺,要上蒼山看山景。路上我們看到大理的“風花雪月”。風,指“下關風”,下關是大理新城城區,位於洱海南端,城南兩邊高山接口處南北風對吹,風力強勁,我在入大理時已見到在下關建有很多利用風力的風車;花,則稱“上關花”,上關位於蒼山腳下的一個平原區,(大理古城在上關)當地農民廣種花草,有一種叫朝珠花(為此地最有名),還盛產山茶花,富人以嘗花為樂,農民則種來出售;雪,稱“蒼山雪”,它指大理的天然屏障,蒼山峰頂雪多,終年不化,(近年氣溫升高,這時暫見不到積雪)此山最高是海拔4122米,平時山上白雪皚皚,山腰樹木鬱鬱蔥蔥,山腳又奼紫嫣紅,真似一幅美麗的圖畫;月,稱“洱海月”,至於蒼山的地勢,其山勢險要,大理又是一個盆地,高聳的山脈流水,自山中流入盆地,形成一個大湖泊,此湖有十公里寬,七十公里長,湖水碧波萬頃,水質清,水面平,人們稱這湖叫“洱海”,傳說天上玉皇之女曾飛越蒼山之巔,來到波凌渺渺的洱海與一白族漁民小子幽會,后被玉皇發覺,仙女臨走時將她的梳妝鏡沉於湖底,自此洱海魚兒驟多,倒也富庶了一方百姓。

  蒼山峰多,地圖上標有十八、九個,最出名的當數聖應峰。該峰海拔3666米,遠看巍然聳立,峰頂雪影綽綽,山的腳下有寺廟名“感通”,寺旁建有索道,長達3000米,人們分坐吊籃上山,在吊籃里人如翔鳥,飄飄忽忽,向上飛升。初時覺熱,后愈上愈冷,人在吊籃向下看,山坡上均種了高大的雲南松樹、杉樹。索道越過山包就朝山下滑落,轉入幽谷,這時山風很大,眾人噤聲縮縮,吊籃下落時,心被懸空,人們有點怕怕。

  索道的終點設在峽谷的平地上,人們出了籃,本想看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可此時山谷久旱無雨,難見瀑布蹤影。只有少量泉水從石壁縫中滲出,泉水清澈寒凍,大家各取了一瓶帶回飲用。還在電視“天龍八部”拍照場的珍瓏棋局處照相留念。

  我們離開感通寺,進入大理古城,這時斜陽西照,各屋頂上它如象鍍上一層金黃色彩,顯的古城更美麗。大理的古城是盛唐時的南詔國,還相當完整地保存着當年的古風。街上石路是粗石鋪成,進入南門,街道兩邊均為做生意的小店面,商品多為本地出產的手工藝品,我們購物的人不多,多以參觀為主,而我則只購了一副老花鏡。大家步行來到北門對處,在餐館里集中,餐后仍去崇聖寺看三塔。可當時已開始入夜,人已疲累。女導遊只好為我們在三塔旁的三塔苑租房住下,讓遊人各自入崇聖寺內觀看,夜間三塔被射燈照着更覺美麗。

  當晚我確是很累了,但頭腦卻很清醒,我們住處離新城又遠,人們多數不上街,年輕人則圍座在一堆玩撲克、搓麻將,當英雄、爭第一。我則早早休息,但卻無法入睡,在床上我想起我來雲南已經多天,今天正好是十月十八號,是我的大女兒的生日,我想起往年全家圍座在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的情景,而這幾天我和女婿卻自我“放逐”,遠在天邊,無法當面向女兒祝賀,只好撥電話給妻子,叫她代為傳達心意,才安然睡下。(回家后聽妻子說:“女兒知道我打電話回家很高興,覺得爸爸在遠方也沒忘記她,很感動。”)

  五、麗江路上行

  十九日我們起得很早,要去麗江城看玉龍雪山。汽車離開大理城一直往北,過了軍馬場,車子開始爬坡,它載着我們在大山中穿插。雲南省的領導很重視公路建設,公路都是柏油路。我們在大理境內看到的公路兩邊多為荒山野嶺。快到了松桂,汽車開始下坡,這裡卻變了另一個天地,原荒涼的山嶺上全種滿松樹,車窗外都是綠色的海洋丗界,只有一條10米寬、灰黑的山路在車頭前方延伸。雲貴高原的車道全是山路。汽車時而像上天空摘星,時而像落谷底捉鱉。人們在此路上行走,才真正看到祖國大地的美麗和遼闊。這時汽車前進猶如海洋中的快艇,又好象升空的飛船,載着我們在碧波中遨遊,在太空中散步。共6頁,當前第3頁3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

  車到了鶴慶就進入山區平原地,這裡我們雖然看不到家鄉的嶺南佳果,也沒法子看到婆娑的大葉榕和高大的木棉樹,但此處卻有高原的桑林,山區的梨子和平原的銀杏、棗子……當地的人們也正在田間搶種蠶豆,那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很似1980年時我們的家鄉。大家在回憶在對比在欣賞中不知不覺地到了麗江古城。

  麗江市位於雲南省的西北部,隔了窄小的迪慶高原區與西藏相望,此處的地勢高度約海拔2800米,氣候和新疆相仿,屬早晚涼,中午熱,太陽的紫外光線相當強,當地的男男女女均曬得黑黑的,他們以黑為榮,以胖為美,這裡居住的民族是納西族,納西族人稱美麗的姑娘叫“攀金妹”,麗江的女人很能幹,也很勤勞,她們在傳統上是愛用背的方式來運送東西,個個女人身後都有一個小包包。而男人卻留在家裡管家務、帶孩子。這裡的女人愛勞動,被雲南人稱為“一個麗江女人可頂八匹驢”。我們家鄉的婦女也是一樣勤勞肯干,也是很值得表揚的。

  位於麗江北部的約五十公里處,有一個民族叫摩梭族(屬納西族分支)這個民族更是奇特,被人稱為“女兒國”。當然該地並不是沒有男人,只是這個民族是中國最後的一個母系氏族社會,它以女人為尊,該民族長期以走婚為傳統,小孩子只知有母親,卻不知父親是誰,男人全是舅父輩。所謂男大不娶,女大不嫁。(解放后此民族開始學習漢人,逐步改變男大不娶女大不嫁的風族)

  麗江城是在1997年開始發展的新城市,因1996年的雲南大地震,麗江損失最慘重,世界各國都伸出了友誼之手,幫助這裡的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從那時起,新的城市建設如雨後春荀,商貿大廈和商品樓房日益增多,現在的街道是標準式的六車道。可惜因建設時間短,新城區面積還不大,它有待於今後繼續發展和建設,相信不用二十年,此地會變成第二個昆明。

  麗江古城得黑龍潭的溪水引進,主渠道自古城入口處分多條支渠在古城的街道流過,這裡家家戶戶繞水而居。多數店門口均建有石橋或木橋,有一派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人們在那彎彎曲曲的、熱熱鬧鬧的街上行走,各店鋪酒肆熙熙攘攘,這裡有講着各種方言、更有穿着各種民族服飾的人們包括外國遊人,他們在街道中來回穿插,購物觀光。迷宮式的麗江古城更具獨特的風格。古城裡遺留下的建築,房子不高,可佔地卻大,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古城入口處有幾塊大牌坊,是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物遺產名錄的記載。一塊上書:“麗江古城”;一塊是江澤民主席為麗江古城的題詞;另一塊寫着麗江古城的簡介,其記載是;“麗江古城始於宋末元初,距今800年歷史,現有六千住戶,近三萬人口,乃滇、川、藏三省的交通要衝……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

  參觀后,我們步行來到新城區的紅太陽廣場,遠遠就可看到毛澤東的巨型雕塑。塑像背後的屏風上是毛主席的狂草書法字體,它寫着偉人的詩詞《滿江紅》,詩詞曰:“小小環球,有幾隻蒼蠅碰壁,嗡嗡叫……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晚上7點鐘,我們進入麗江文化宮看民族舞蹈表演,舞台上建有淺水池,表演時可利用機械控制台板的開啟,再加上舞檯燈光的配合,更顯民族舞蹈的特色,使表演出來的節目更是精彩、更是生動和活躍。可惜我在看戲途中,突然感到不舒服,要離場入麗江人民醫院看病。這次得病,可能是高原氣候之故,老人受不了,雖然時間不長,真難為了大女婿和侄兒沃權。我由女導遊楊香君帶着,女婿、侄兒陪着看急診,真不好意思。在醫院輸液時,同村兄弟也很關心,他們多次打電話來問候。

  六、敢登雪峰降玉龍

  二十日上午七點正,汽車向玉龍雪山出發,玉龍雪山在麗江的正北方約一百公里處,它海拔5596米,為雲南省的第一高山,山頂上白雪皚皚,山腳下卻春意盎然。由於山上山下的氣溫不同,出現的景色也迂迴不同,這裡應是雲南省最優秀的景點之一了。在路上我們先進入玉水寨參觀,此寨位於玉龍雪山南麓,是當地居民新開發出來的景點,山地上新種了不少雲松、雲衫,村寨靠山而建,此景以流水為特色,其流水是雪山融化的雪水,彙集山澗泉水而成,清澈寒凍,分為多股從山坡上往下流落,山坡下築了多層的防水堤壩,讓水迂迴流淌,最低處還建有淺蓄水池,還養有山溪鯉魚,吸引着遊人。水順山溪下落,人向景點上爬,溪流湍急,沖刷出白色的浪花,形成一條白色玉帶,惹人憐愛,更顯美麗。共6頁,當前第4頁4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

  上雪山,人們要在白水河洗手、凈腳。還要入白水山莊飲靈芝茶,大家經過洗手、飲茶,就會產生一種臨時抵抗高原氣候的能力。我在麗江城病癒不久,體力欠佳,決定不隨大夥上山了,由兩位兄弟陪同着在山下等待。我們在下面仰望玉龍峰頂,只見峰頂被大霧籠罩,山的上半截幾乎看不到,大風吹動,尖峰若隱若現,要真正看到神秘的山峰確是很難哦!玉龍雪山共有十三個峰,我們無法數齊,只看到其中部分。12點到了,我覺得餓,但團友們還未下山,沒辦法,只好坐進汽車裡看VCD。

  人們下山了,我經下山的團友介紹,知他們是坐吊籃上到海拔4506米處,上山後,因地勢升高天氣變冷,身體差的人就留在那裡看景不上了,而青年們有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一定要爬到海拔4680米的最高處。為了安全,人們在觀雪點處租了棉大衣保暖,還有人怕上山出意外,購了氧氣瓶帶在身邊以防不測。山上氣溫越高越冷,但有些團友不怕凍,反而把原來穿在身上的毛衣脫下,纏在腰間努力爬山,更有些人急於求成,想以最快時間到達最高點。他們快步登山,可不知道高山上的氣壓越高越低,氧氣稀少,人越想快到,反而慢了,快步爬坡,累得氣喘呼呼,雙腿發軟,結果事與願違,還要經多次休息才能到達,相對來講是落後了。

  這次上山的登山英雄,可算揚光廠廠長陳煥權和韓東亞廠廠長陳耀輝,婦女們則是梁玉青的妻子,她在丈夫的鼓勵下,齊齊而上,以全團第四位的名次(女子第一)到達最高點。至於別的團友,他們也一個一個地相繼到達,都摸到了玉龍頭顱,人們在4680米的牌子處還留下了倩影,興高采烈地下山。

  這次觀雪,只有山下的三個體弱者不爭氣,我從英雄們下山時的神態,和他們被山風吹亂了的頭髮看出,山上雪多,風大,特別是冰川寒風吹得人們臉色發青,上山實在太辛苦了,但他們看到雪山的實景,辛苦了一點也是值得,英雄們的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之大無畏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飯後汽車要回麗江城,人們看了雪山美景后心情愉快,一路上與導遊小姐同歌共唱,歡聲笑語,甚是喜悅。沒多久,楊香君下車和我們講再見,大家在一片依依不捨的氣氛中離開了麗江城回到大理。

  昆明有十八怪,其中一怪叫火車沒有汽車快,為什麼?原來汽車司機空車從大理回昆明,車速可以加快,時間只用六個小時,而火車因在山區行駛,受到上落坡的速度限制規定,而且該鐵路只是單線路,還經常要遇車,火車停站時間長,火車從大理回到昆明,卻要花去十個小時,你說,汽車是不是比火車快?我們就是坐了十個小時的火車才回到昆明的。當晚大家在車上的卧鋪上休息過夜,也得到了較好的安置。

  七、腰纏萬貫上雲南

  回到昆明,已是二十一日上午十點,汽車送我們到昆明的西山公園遊覽,西山像個睡美人,她有美人的頭、臉和身軀,這時睡美人被大霧鎖住,若隱若現,更顯仙氣。昆明霧氣重,汽車不敢快開,晌午,車子才到達半山腰車場,人們又要坐纜車上山頂,步行下山要經過龍門石窟看窟里的古迹,也可看山上的各種精奇植物,又可以看到山下的五百里滇池。人們還在下山的路邊選購紀念品。我在一間店裡見有畫師在小玻璃瓶內繪畫,選購了兩件,還請畫師即時為我在瓶內寫上昆明、癸未年等字,心滿意足地下山。

  在今天有錢的年代,旅行的人通常會購點當地紀念品回家的,這是旅遊人的共同習慣。說起購物,它讓我想起了祖國東海的楊州,古代詩人曾對它用了不少美好的詩詞描寫當時的美景,它可說明古時這裡已很有名氣。當時的商賈、才子云集,暢遊楊州,他們在那裡大量揮霍,我在購物時也想起了這樣一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楊州”。究竟十萬貫是多少?我不知道,應該是很多錢吧。我們這次到雲南,廠長們是有計劃的,他們所帶的旅費少則三、五千,多則一、二萬,大家都想在雲南滿足一下自己的購物慾。雲南這個地區因地處熱帶、亞熱帶與高寒帶的交匯點,其物產集天地之靈氣,集萬物之優長,是很值得購買的。我們在昆明世博園旁的瑞丹珠寶加工場看到:耳環、戒指、玉鐲、玉觀音、玉佛像;在大理看到:名貴藥材、茶葉和大理石;在麗江看到:有防癌、治癌的紅豆杉製成的食具、藏紅花;在昆明的藥材批發中心看到:天麻、三七、白葯、冬蟲草、當歸……應有盡有,標價低,貨品精。昆明還有將“三七”碎成粉末的免費加工,人們還排着隊等候打粉啊!冬蟲草也算便宜,我們也爭着買,我團有個人一次就購買了3000多元。由於我們購物多,從不講價,購物果斷,該買就買,決不猶豫,可被雲南人稱廣東人為“水魚”。其實那些物品是比廣東價廉物美的,我們有錢帶來,為何不買呢?經初步的估計,我們全團這次購物所用的貨款,可能達十三萬元之巨啊!與古時的商賈、才子花費可相媲美,也看出我們這群東莞人豪氣的一面。共6頁,當前第5頁5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

  這次的雲南之行,它給我的啟發是:人是要外出去見見世面,要增加見識的,要在旅行中取長補短,不致坐井觀天。團隊還要有協作精神,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配合,才能使旅程更為愉快。做人還要有誠心,對自然對人文要懷着敬仰之心,對人間蒼桑的變化要隨緣、豁達,也就是我們要對人生的短暫要珍惜和尊重。

  最後一個的體會就是:要想磨練自己的身心,就應大膽出去遊歷,不怕艱苦,大膽放逐,在路途中增強個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這才是克服困難和戰勝困難的動力。

  回來后,我們都參加工作了,這次入滇我得病受到當地導遊小姐的照顧,為了感謝她,我寫了一封表揚信寄給麗江玉泉旅行社,表揚“攀金妹”楊香君。不知麗江玉泉公司收信後有何反應?

  寫於2003-10-22  2006-10-15修改

  共6頁,當前第6頁6

  本文作者:東莞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