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午了,大街小巷都擺滿了各色各樣的粽子,香味四溢。有像枕子一樣長方體的黃粽子或是白色的;有三角形狀的,用糯米混合著綠豆包着的;或者是用草木灰將糯米染成灰色狀加上豆子、肉。用粽子葉緊緊包捆着,叫賣的還隨身帶有白糖和豆粉,隨時想吃,便可買了用袋子裝着放上些糖或是些豆粉,便可大口大口的吃。
我愛吃灰色的粽子,經常也在街上買着吃,但口味始終沒有自己家的好。
母親知道我愛吃灰色的,於是每年秋收之際特地的跑到鄉下外公外婆那,存放着一些乾淨的好的稻草。每年一到這個時節,便拿着預先存放的稻草燒成灰。混合著糯米、綠豆、紅豆一起攪拌,同時讓全家人一起包,我嘛就專挑我喜歡的包。
母親買來了粽子葉,和捆綁粽子用的稻草,把準備好的糯米拿了上來,一家人便一手拿着青色的粽子葉,另一隻手抓起一把一把的米往葉上方,然後又拿出一隻筷子在上下插。把粽子填緊后,將葉子的兩個邊對摺過來蓋住,用稻草緊緊地捆綁着。
母親手腳利索,一下子就包了好幾個,小妹也是幾下子就是一堆,就我手最笨,磨磨蹭蹭才包了幾個,還是歪東倒西的,父親重來也不幹這活,他只管吃現呈的。
包了十來個便開始拿去煮。一般都是鍋子里煮三角形的粽子,鍋子上再加一個甑子,裡面放着的是昨天晚上母親包好的黃粽子。
小時候曾聽母親說過,黃色的粽子是用糯米打成米面,加上一些黃豆面混合攪拌,在包之前就把大量的白糖放在上面一起加攪拌均勻。但時常會加上一些玉米面和蜂蜜進去做調味用,因此不能用水直接煮,這會讓水把甜味沖淡,只能水燒開后的蒸氣來蒸熟。從白色的米面一直蒸到發黃,所以黃色的粽子要蒸上很久。如果做得十分相當的話,一剝開粽子葉會看到黏稠稠的,且可以聞到淡淡的竹葉的清香,和一陣新鮮玉米味的。這便是上層的黃粽子。
這樣一來便可一舉兩得,可以節約燃料錢和時間,這是我母親的想法。
母親也總是這樣經濟的打理着我的家。
粽子熟了,每年我都會是第一個品嘗到家裡做的粽子的人,因為粽子一熟我便迫不及待的的想去嘗鮮,於是每年都會以幫”你們看一下粽子熟了沒“為借口去搶先吃到。我也不知道小妹會不會怪我,我每年都比她先吃到。
“不怕死的免費替你們償粽子熟了沒啊。”說完就把粽子從鍋子里拿了出來,像往常一樣,用小刀利索的把草繩子割斷,這時餘熱一早把在粽子葉邊上的水分蒸干。用手拿着葉子的一頭左右一轉,筷子往上面一插便往糖碗里放去,轉了一圈又拿回到嘴邊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母親看到這時,便會問起我們家的美食家”我":“感覺今年的味道怎麼樣?”我也常故弄玄虛的說道:“今年怎麼怎麼樣,這兒不好,那兒也感覺不對,好像還差點……”小妹也真是討厭,一看到我這樣總頂着我:“這不好那也不好,那就別吃了省得浪費糧食。”我也附和道:“不吃全給你吃啊,小心都那麼胖了,以後咋嫁人哦。”小妹眼睛瞪得特大,嘴唇上下磨動着,正要說話時,母親就插入說道:“行了行了,別鬥了,看你兩都那麼大了還一天天都這樣爭這爭那的,人家哪像你們這樣啊。”然後又對小妹說:“去拿些糖和粽子來給你爸。”和快拿來了一碗糖、一碗豆粉和幾個粽子,母親也停下手中的活和我們一起有說有笑的吃起來吃。
後來粽子煮了好多,母親便會拿一些去給我的叔媽、舅媽、姨媽一大串七大姑八大姨,數也數不過來。我也曾問過母親幹嘛每年都要送,母親的回答是,“他們太忙了沒時間做,送幾個過去給他們過節。”眼見端午又即將來臨學校放了假,但這一個來回有的花掉多少車費啊,小妹打來電話問我是否回家,我告訴她時間太短了,不回去了。小妹就告訴我回去后他會帶一些粽子給我的。這才使我得到了一些安慰,但又有些遺憾。
之後端午那天,給父母打了個電話,向他們問了好,告訴他們我現在情況。
母親還是依然和往日一樣叮囑我:“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哦。”
話音剛落便越是想着母親粽子的味。綠豆紅豆灰色的糯米緊緊地黏黏在一起,是甜是澀,是淚水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