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現代散文>閑話“劉備哭出江山”

閑話“劉備哭出江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閑話“劉備哭出江山”

  陳宣章

  近日讀書,見一書說:“史書記載:劉備是個性情中人,動輒愛哭,舉世無雙。”“毛宗崗說:‘先主從來善哭。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雜談歷史中的歷史》,以下簡稱《雜談》)這就混淆了歷史與演義的區別。

  “史書記載”是哪一部史書?《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國演義》中感情豐富、表情更豐富、話多眼淚多的劉皇叔在此根本沒出現。

  《雜談》說:“不妨來看一看劉備會哭、懂哭的幾個經典鏡頭。”

  1。《雜談》說:劉備送別徐庶,“一路上一哭再哭,依依不捨,最後看到徐庶匆匆而去,又‘放聲大哭’、‘凝淚而望’。”“劉備一路這麼一哭,打動了徐庶。他走了以後,又騎馬回來,向劉備力薦‘卧龍’諸葛亮,說他‘乃天下第一人耳’,‘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慮天下不定乎’。”

  《三國志》沒有“徐庶傳”。此事未見於《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劉備送別徐庶之哭,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2。《雜談》說:歷史上就上演了劉備最經典的一次哭:劉備“三顧茅廬”的那次哭,真叫一個絕!。“劉備握住諸葛亮的手,哭着說:‘先生不肯匡扶生靈,漢天下休矣!’說完,‘淚沾衣衿袍袖,掩面而哭’。”“毛宗崗說:‘請諸葛亮,則哭而請之。不哭則亮安得有出山之心?’”

  毛宗崗是清初文學批評家,對《三國演義》在情節上變動很大,不僅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雜談》說的此哭,完全是《三國演義》,不是史書的歷史。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沒有提及“三顧茅廬”;《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有“三顧茅廬”,沒有哭請。

  3。《雜談》說:魯肅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按諸葛亮安排,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弄得魯肅不好意思再討回去了。”“荊州還是在劉備的哭中得以暫時保全,這種哭還是相當有技術含量在裡面的。”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沒有記載。《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所以,所謂劉備哭保荊州還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4。《雜談》說:據《史書》記載,劉備在攻打西川的時候,一路勢如破竹。劉璋……出城投降。劉備迎上去,拉着劉璋的手,流着眼淚說:“不是我不講仁義,實在是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啊!”

  歷史傳記:益州內亂平定后,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藉劉備之力,抵抗張魯、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應,劉璋不得已於214年投降,被流放至荊州。《三國志》無“劉璋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領酒大饗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所以,所謂劉備假哭劉璋還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5。《雜談》說:當劉備第一次聽到關羽被害的消息時,就哭昏過去了。當他看到關羽的兒子關興哀號而來,又哭昏了一次。此後,劉備每天哭昏三四次,而且一連三天不吃不喝,只是痛哭流涕,帶着血跡的眼淚將衣服都沾濕了。當劉備得知三弟張飛被害后,同樣也哭昏過去了……劉備悲痛之下,又開始哭起來,那情景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

  史書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關羽比劉備大一歲。《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謚飛曰桓侯。”

  所以,所謂劉備哭關羽、張飛也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6。《雜談》說:劉備平生的最後一哭,可以說是千古第一,無人能比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帝城託孤。當時他快要死了,躺在病床上,還哭着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就這麼一哭,就哭出來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代名相。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已,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可見,沒有劉備哭,而有諸葛亮“涕泣”。

  《雜談》結尾“漫話拾遺”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是這麼一路哭下去了,手法雖然老套,路數雖然重複,但是,這不是搞文學創作,不是寫小說,也不怕情節雷同,這就給劉備帶來一個好名聲。”這才是典型的把“歷史”與“演義”混為一談。《雜談》中的《史書》就是《三國演義》,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整部《雜談》說的都是“歷史”,用的都是傳說、演義,真真假假令人迷糊。這是出版界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