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鼓浪嶼像極了風姿卓約的女子,韻味雋永。
記得年少的我,總喜歡鼓浪嶼的青春靚麗。那時一有閑暇,我們幾位死黨便相約遊玩。首站一定是登臨鼓浪嶼的最高點—日光岩。過了寨門,沿着避暑山洞,拾階而上,就能登臨岩頂。佇立巨石,舉目遠眺,海礁嶙峋,岸線迤邐。浪花拍打着岸邊礁石,水聲如鼓。千傾碧波澄如練。俯瞰日光岩,蔥鬱的綠樹掩映着紅瓦綠牆,錯落有致。金黃的沙灘,紅色的屋頂,綠色的榕樹,藍天白雲,一幅美麗的水彩畫,展現在我們眼前,令人心曠神怡。日光岩是明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軍操練水師的地方,這裡有鄭成功紀念館,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更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師閉關撰經的地方。出了日光岩大門,往海邊的小路走,便來到了林爾嘉先生的別墅—菽庄花園。菽庄花園極具江南園林的韻采。轉過照壁,極目是碧波蕩漾,白帆點點。一塊頑石,上刻"海闊天空"。果然海天一色,遠山含黛。站在四十四橋上的渡月亭,飽覽海上勝景,真乃人生樂事!但我在孩提時,最喜歡的卻還是花園裡的"猴洞"。這裡洞中有洞,洞外有洞,好像迷魂陣。穿梭其中,卻往往迷在洞中。小夥伴上串下跳,撲騰嬉戲,笑聲混合著尖叫聲,不絕於耳。那種玩得酣暢,淋漓盡致的感覺,至今都不能忘懷。菽庄花園外邊是連綿的沙灘。那是我們每年夏天游泳的好地方,沙灘平整,海浪泛起朵朵白花。我們在海里擊打,讓海水放肆地將我們淹沒。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愜意地讓涼風拂過,看白雲在藍天飄飄蕩蕩,舒捲自如。
鼓浪嶼又是詭異的。島上散落着好幾幢民國時期的舊居,無人居住。長期失修,殘垣斷璧。蔓生藤枝肆意爬滿頹敗的窗門,斑駁的牆分佈着灰色的或綠色的苔蘚。房子有二,三層高,都有舊式的地下室。一字排列開,陰深深的,風吹過,便散發著一股濃厚的霉氣。這就是傳說中的"鬼屋"。每到半夜時分,鬼影幢幢,鬼火搖曳。更有傳聞我們所住的雞山亂墳旁,有全身縞素的女鬼,披頭散髮出沒在暈黃的電燈桿下。那時我們幾個夥伴談論起來,津津樂道,決定擇風高月黑夜,埋伏捉鬼,一睹芳容。是夜,農曆七月初一,正是當地鬼節。我們每人懷揣一枝白色小蠟燭,蜷縮在亂墳堆的土頭上。慘白的月色,暈黃的燈光,幽幽暗暗的墓碑,但見樹影婆娑。我們把眼睛睜得特別大,惟恐不小心被女鬼抓走。一顆心都提到嗓子上,只要一絲落葉的沙沙聲,都能讓我們毛孔倒豎。但虛等到三更天,連鬼影也沒見着。我們一商議,乾脆造訪雞山路的鬼屋。月光下,鬼屋黝黑黝黑。我們從散架的大門魚貫而入,把隨身的小蠟燭點燃。微弱的光線,照着我們因害怕而發白的臉,沿着階梯,哆哆嗦嗦到了地下室。地下室約有六七間,門有的開着,有的虛掩着。我們小心翼翼,踮着腳,唯恐驚動鬼魂。只見房間或堆着雜物,或空着。只有一個房間,有張發黑斷腿的梳妝台,上面擱置着玻璃碎裂的鏡子,一把不知什麼年代的木頭梳,厚厚的灰層覆蓋著蜘蛛絲。一張坍塌的木床,懸挂着一支蚊帳鉤,不知誰動了下,在那邊晃蕩晃蕩。空曠曠的空間,只聽得我們自己的心跳聲。時隔多年,那情景我都還歷歷在目。這之後,我在遊樂場玩過鬼屋,但已沒有了那種心跳的感覺。
鼓浪嶼是充滿浪漫的。在細雨霏霏的日子裡,我喜歡撐着油紙傘,隨着思緒,漫步在彎彎曲曲的衚衕小巷。並不只是尋找那丁香一樣的姑娘,更是喜歡聽着細雨悄無聲息地落在百年榕樹上,落在百年老厝斑駁的牆面上,落在哥特式的,羅馬式的,歐式的,美式的屋頂上。那是一種遠離塵囂的靜遠與超然。你可以傾聽每幢樓房述說凄美動人,纏綿悱惻的故事。你可以什麼也不用想,什麼也不用做,讓時光就這樣從身邊流淌。在燈光昏黃的咖啡館里,品着不加糖的苦咖啡,任牆上老農的蓑衣,銹黃的鐵鎖,銅綠的鑰匙,渡船的舵輪把我們思緒沉浸。一位烏黑長發,裙袂飄飄的女子,正在彈奏舒伯特的《聖母頌》。音樂清澈寧靜、曲調優美,把人引入聖潔的心境。聽到它那純真的旋律,心頭的種種煩擾與孤寂頓時煙消雲散。鼓浪嶼有很多咖啡館,在小巷深處,在老宅庭院中,在百年別墅里。飄着淡淡的香味,給人很有溫馨和寧靜的回家感覺。鼓浪嶼是全世界鋼琴密度最高的地方,入夜,幽雅的琴聲,迴旋在林蔭,草地,雨巷。
鼓浪嶼是美的,世界上有很多美麗的地方,但鼓浪嶼無疑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