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細雨綿綿的夏夜,雨滴有韻律的敲打着院中的花葉。喜歡雨滴輕敲着窗沿,細細碎碎的聲音落盡心裡,而自己在屋內捧本書,就這麼伴着雨聲靜靜的看着。
在這個多雨的季節里,很多人都愛聽雨,網路上有關聽雨的文字也多了起來。我以為,跟文字沾上邊的人,從來都是憂傷的。跟文字結緣的人,都喜歡雨天,喜歡雨夜聽雨,喜歡那份閑適、那份閑愁。一是雨和雨夜能引發“文人”諸多遐想和文思;二是文人大多喜歡雨天和雨夜靜謐的環境和氛圍。蓋因文人骨子裡都喜歡寧靜,而雨天和雨夜是極靜的,正如空山中的幾聲鳥鳴,更顯空山之靜。
翻開歷史長卷,許多詩人騷客都愛聽雨,其中首推南宋蔣捷的《虞美人》:“少年聽雨閣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者用寥寥數語形象描繪出了三幅聽雨圖。第一幅少年“閣樓上”聽雨圖,使人從那光色朦朧的紅燭與羅帳的組合中生髮青春與歡樂的聯想。第二幅壯年“客舟中”聽雨圖,使人從江闊雲低及一隻孤飛的大雁想象到一腔旅恨、萬種離愁。最後一幅老年“僧廬下”聽雨的特寫,則顯示其處境極度孤寂和心境之極其蕭索。本是千言萬語也道不盡的如此大的人生起伏,如此長的時間跨越,全都被作者形象化地表現在這三幅畫面中了。
多雨的夏日裡,很多的歲月,無聲無息,湧上心頭。心在雨夜裡飛翔,靈魂在囈語。
總喜歡在有雨的夜裡,把自己孤獨無依的丟在無邊的黑暗中,聆聽窗外那滴滴答答的雨聲,縈繞耳邊,柔婉纏綿,彷彿進入了一個怡淡的夢境。
我只想安靜地坐着,或倚窗凝思,或凝神聆聽,在萬籟俱寂的雨夜讓思緒飛揚,覺得滿滿的靜如聖水一般漫過全身,浸潤心靈,洗濯心中的煩躁和哀傷。
漸漸洗去年少的輕狂,漸漸習慣暗夜的清涼。七月的雨,你或有蔣捷般的惆悵,但請你漸漸遠離“少年聽雨歌樓上”,漸漸習慣“寒燭影煌煌”。
清風細雨,讓筆觸暈染在這水漾的風景里,默默的拾起迷離的心,我將行裝整理,在這墨香芬芳的海島中,撐起一把繽紛的傘融入這山水,讓夏雨的情懷,叮叮咚咚的敲入我的心底,幻化成文字,紛飛在歲月的更迭里。
雨天我用文字把靈魂擦亮,
雨夜,我用文字的方式輕輕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