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一個故事:在美國的一所大學里,快下課時,教授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來。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二十個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寫下了一連串自己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教授說:請你劃掉一個這裡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一個,,,,,,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四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里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的看着教授,感覺這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遊戲了。
教授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着,艱難的做着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
請在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她顫巍巍的舉起粉筆,緩慢的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着,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微平靜后問到:“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麼她反到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的看着自己那位女同學,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緩慢而又堅定的說:“隨着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實這是一節心理課,主題是:誰是我們最重要的人。
那麼,你也了解自己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恆久慰籍嗎?換言之,你清楚自己最終將情歸何處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臨終前,你最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是至親愛人陪伴在你的身邊呢?
隨着“只要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可以揮霍,可以重複修飾的青春年華一點點逝去,逐漸長大成熟的我們,已經不願意去做自己或他人感情記憶的碎片,我們實際上已變得更加渴望葆有持久而深刻的愛情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