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情感故事>踏上文化之旅

踏上文化之旅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上學的時候曾經對於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愛不釋手,不僅嘆服於秋雨先生對於歷史和文化的解讀,更是感慨中華文明的厚重,使得在中華的大地上皆有文明的印記,歷史的聲音。

  這又讓我重拾起前段時間在西湖邊買的一本書《西湖全書(楹聯)》,其實拿起這本書更多的是對於西湖之旅的回憶。如果要寫寫讀後感那麼我只好把西湖比做一本書,但是我深知一本書是無法涵蓋西湖的歷史、西湖的軼事、西湖的文化的。

  西湖的大名早有耳聞,不過最早還是兒時感興趣的《白蛇傳》的故事,那動人的神話愛情故事輔之以風景宜人的西湖,讓人對那片山那片水充滿了好奇和嚮往,神仙戀顧的地方自不必說定是風景如畫,令人心馳神往。事實也恰是如此,從剛踏上杭州的地界就已經被那多情的綠色所吸引,心底莫名有一陣悸動,恨不得馬上就能飽覽着可人的自然風光,人文景緻,但是又想細細地咀嚼不要瞬間吞下,而要一絲一毫地看,一點一滴地賞,讓它印在心靈的深處。

  早上起得很早,吃過早餐便開始了行程,本不算遠的行程在腳下顯得更是不禁走,一會的功夫就來到了西湖旁,眼前的一切讓我從心頭湧起一陣清爽,真是目目皆景總相宜,閒情逸緻悅人心。

  這是一座環繞西湖而建的城市,在這西湖的四周一面臨著不失古樸的現代城市,三面被那些起伏跌宕的峰巒疊嶂所圍攏,搖滾和古韻相得益彰,張弛得益,真是跨越千年的韻律交響。從延安路的終點延西湖邊漫步,清晨早已被一層淡淡的薄霧所籠罩,使得手邊的西湖有一種朦朧的美,放眼望去,湖面在微風的輕撫之下顯出浮動的漣漪,遠處的上彷彿影照重重,一山顯出幾處不懂得濃淡變化,熟不知是那薄霧讓更遠處的峰者戴上了面紗,只見輪廓,不識細處。

  臨湖遠目皆山麓,漣漪當波船亦無。

  伴着輕霧,延湖邊向斷橋走去,路邊不時傳來汽笛的聲響,如果換出境地,可能我早已被這噪音擾得心煩意亂,可此時它彷彿就是那悠悠的交響,因為它並不刺耳而是淡淡地漸入,淡淡地漸出,清晨的人們顯得是那樣的精神飽滿,一條舞動的長槍顯於眼下,翻飛上下似蛟龍出海,原本在年少時便經常折來樹枝,扮作俠士,此間看見了真功夫,不由得放慢了腳步,頃刻間長拳,單劍,居然還有孫悟空舞的金箍棒,這武術恐不僅僅招式的練習可以健身,而且在推掌挪移、翻飛兵器之間有一種文化在期間流淌,那是中華的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對於人自身的認識。

  眼前的武者影像還沒有消散,耳畔又傳來了寥寥的歌聲,原來是些許的老者在唱着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歌曲,在歌聲中我分明看見了一種對於年輕的懷念和渴望,同時也有着對於眼下新生活的無限滿足。真是難得有這樣的感官享受。看着,聽着,轉眼間來到了斷橋,說是斷橋其實是斷橋不斷,也許斷橋斷的是幾千年人們對於幸福生活的渴望,傳說中的白素貞和許仙不就是在這斷斷續續、分分和和中終成眷屬的嗎!天有些陰,似乎要下雨,這真是迎合了幾千年前的情境,詩意的地方,詩意的情境,只可惜詩意的人已不在。

  斷橋的距離並不長,過了斷橋,心中還在想象着白蛇傳的故事,一輛自行車從身邊掠過,卻留下了一個微笑,並着一路的好心情。路的兩邊芳草依依,柳條輕飄,這哪裡是冬天該有的景緻,在北方冰天雪地的時候,江南卻還是一派春暖花開的景象,難怪乾隆大帝會七次駕臨到這個地方,他也算是個識得山水的人,但是周圍的大臣恐怕來此就是各懷鬼胎,這下一次江南就夠他們過活好幾世了,這也是地方官員最好的晉陞機會,完全可以藉此來用民脂民膏為自己的仕途鋪路,嘆啊,嘆的是生活在市井中的黎民百姓,在這佳境中卻失掉了觀賞的心情,只為生活所累。

  令人欣慰的是並非為官者皆如此,在西湖中有兩條堤,這兩條堤不是為了游湖而建而是為了紀念在此功績卓著,為百姓做好事的兩位官員所築。一條叫白堤,一條叫蘇堤。

  提起西湖的白堤和蘇堤可以說讓人想到的就不僅僅是堤壩兩旁的景緻,更是兩位宋代大文豪的歷史功績,在未來西湖之時,對於白蘇二公的了解更多是來自於他們文學上的造詣,白居易和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人家都說相由心生,想必現在還要加一句:文由德生,真正懷揣天下,濟困黎民的雄才之士都是可以從其文字中窺見的,兩個人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是偏偏都曾在仕途失意之時寄身於此,官雖不大,可是功績不小,以致幾千年以來治水疏浚、造福於民的故事流傳至今,不遠處就是白蘇二公祠,這樣的地方斷然是不容錯過的,來至近前,這祠堂不同於鄉下的祠堂,古樸又不失雅緻。

  堂中除了基本的擺設外,到處可見白、蘇二人的手記和後人臨摹的碑帖,蒼勁洒脫的字跡,讓人在慨嘆中華文字的超高的藝術表現力的同時,也對於那個時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想必在每一處碑帖的背後都會有一段牽連着中華文明元素的故事。

  這只是西湖這部書的一頁,好比滄海一粟,這真是一處一景皆名勝,一書一畫總關情。



踏上文化之旅 標籤:愛德華的奇妙之旅 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