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初春時節,天氣晴好,春風蕩漾,陽光明媚。此時正逢上巳節,是詩人興會踏青流觴,吟詩作賦的好時光。
這一天,西安雁塔詩友社的詩人,在大興善寺舉行詩會,歡迎馬來西亞詩人黃玉奎先生。黃先生此行是來陝參加合陽國際《詩經》研討會的。據轉,合陽縣洽川是《詩經》中“關雎”一詩的源發地,描寫的的是周文王求偶的愛情故事。合陽國際《詩經》研討會一結束,黃先生便來西安以詩會友。
我應邀參加了上巳節詩雅集;和我一同被邀請去參加詩雅集的還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的侄孫女於媛女士。當我們來到雅集現場,古城長安儒雅俊傑之士已是濟濟一堂。雅集雖無竹絲管弦之盛,但詩人吟漢唐雄風,詠窈窕之章,頌盛世風華,此起彼落,互答唱和,聲調鏗鏘,韻味悠長,儀態昂然。既展示了當代詩人風采,又抒發了友誼情懷,其樂融融,似春風和煦,艷陽溫馨。
在詩雅集上,女詩人於媛即興吟誦了一首七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當大家知道於媛是中國國民黨元老、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忠實追隨者、一代書法宗師于右任先生的侄孫女於媛后。詩人一個個把敬佩的目光投向她。遠道而來的馬來西亞友人黃玉奎顯得分外激動,心緒一下子高漲起來,這時他好像想起了甚麼,興奮的情緒溢於兩頰!於是,他向於媛講述了他青年時代在香港就讀時見到于右任先生的情景。他說,那是一九六零年秋季,先生到我校作報告,我目睹了先生飄然若仙的儒雅之貌,聆聽了他那充滿憂國憂民,熱愛祖國,懷念故土充滿深情的演講。此情此景,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打心眼裡敬重這位老人。事隔五十多年,我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說罷,他眼神里放出自豪的光彩!
在這樣的氛圍下,於媛也是異樣的興奮。她便把建設于右任紀念館的事告訴大家,並向大家講述了她所知道的關於於先生的晚年生活。
於老先生晚年在台灣,一直是鬱鬱寡歡,思念大陸,思念家鄉。因為大陸有他的家,他的原配夫人高中林和大女兒於芝秀就住在西安書院門。最能見他此時此刻情懷的就是那首《望大陸》詩。隨即於媛吟誦了這首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忘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這首抒發幽懷而發至內心的愛國之情,震撼着詩人們的心靈!
此時,詩雅集被推到了一個高峰!
一陣感情的迂迴跌宕之後,重新醞釀的**陡然迭起!
詩人姚平首先濫觴出句,唱道:陽春三月好風光。
此句一出,頓時詩興驟起,詩人們唱和踴躍,氣氛熱烈。其盛況空前。現將雅集聯句柏梁體詩作刊錄於後,以記其盛:
陽春三月好風光。(姚平)詩人雅聚喜洋洋。(黃玉奎)
黃公引我到詩坊。(楊岳)喜迎南海黃與楊。(王志偉)
海客尋根訪詩鄉。(顏必人)眾友情深誦華章。(陳慕申)
布穀聲中情誼長。(車天啟)春風駘蕩燦華芳。(徐志誠)
吟朋興會熱衷腸。(馮曉白)得識方家胸膽張。(柳煙)
清聲雅韻震華堂。(李守玉)祖國騰飛事業昌。(任厚坤)
群賢齊頌歌東方。(於媛)與時俱進不彷徨。(徐志誠)
老驥伏櫪慨而慷。(李振中)中華一統固家邦。(向英蒲)
兩岸三通正協商。(馬育忠)彩雲歸時奏笙簧。(權路輿)
豈容台獨逞瘋狂。(姚志銳)花好月圓不可傷。(馮曉白)
風流今日韻鏗鏘。(向英蒲)詩聲陣陣繼漢唐。(張懷民)
猶如詞林鳴鳳凰。(羅平基)興善如雲雁一行。(王中陵)
有似曲水再流觴。(榮西安)海天酬唱意飛揚。(李紅)
雁塔他年鑄輝煌。(姚平)詩人幸會永難忘。(馮曉白)
第二天,於媛告訴我,她要邀請黃先生參觀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建設工地。我把這件事告知黃先生,他非常高興,便慨然應允。丙戌三月三日(3月29日)這天一大清早,黃玉奎先生以及西安雁塔詩會的詩友來到文化一條街的書院門。
書院門在西安市南門裡右側。
走進于右任先生故居大院,那種歷史的厚重感,那種懷民望於一身的時代責任感,似滾滾熱浪撲面而來,感染着詩人們。
於媛館長說,當年於老先生到西安就住在這裡。後來去台灣,夫人高仲林、女兒於芝秀同侄兒侄媳於隆張英一家(於媛的父母)住在一起,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老夫人和女兒先後過世。有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先生,得知于右任先生思念親人的情況,就派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的屈武(於芝秀丈夫)回西安,在這所大院里為於老夫人舉行了壽辰。
于右任先生故居的對面,是先生青年時代求學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十分幽雅,文化氣息較濃,現在是西安市一家師範學校。在這裡能感受到當年莘莘學子為國家走出封建,實現共和強國富民的願望而發奮讀書的情景。
中午,我們在古色古香,且文化氣息濃郁的書院門文化街就餐。飯館是以地方風味為主的小吃,最具特色的品種是蒲城辣子糊和蒸饃。《雁塔詩詞》的主編姚平先生偕詩會的同仁王中陵、權路輿、李守玉、車天啟一起就餐,飯中黃玉奎先生提議並約定,晚餐由他主持,在一家以深海魚頭為特色的小芙蓉餐館作答謝。因為,他已決定明天離開西安。
夜間,濃重的春色散漫在古城之夜,小芙蓉飯館,顯得分外的溫馨,除了姚先生等因年長體弱不能赴宴外,去參觀故居的七位詩友都如約相聚,在這裡為黃先生餞行。儘管沒有古人餞行時的那麼排場,那麼凄婉,但總是充溢着難分難捨之情。宴席中我們即興作詩,首句由於媛女士命題,按席間座序吟唱,結局仍回到於女士唱和。一切十分得體圓滿,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的詩是:友誼相呼重久長,(於媛)雎鳩逐夢好還鄉。(車天啟)旗亭無雪三人怨,(權路輿)奎斗多姿一座忙。(李守玉)拍案數巡難潤玉,(馮曉白)撒鹽半勺足風光。(王中陵)捉詩攬月芙蓉里,(黃玉奎)敢問何時再舉觴?(於媛)
200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