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文/笑紅塵

  倘若選擇一位《紅樓夢》中最喜歡的女子,你會選擇誰?也許,一些人會選擇嫻靜自持,淡雅聰慧的冷美人薛寶釵,也許,一些人會選擇淡看浮華,凈心素雅的修行者妙玉。也許,一些人會選擇胸懷大志,果斷幹練的閨閣小姐探春。也許,一些人會選擇精明潑辣,處事圓滑的“潑皮破落戶兒”鳳辣子。然,她們雖然都是不可多得的曠世才女,各有千秋,但我依然獨愛細膩孤傲,多愁善感的詠絮之才林黛玉。

  因為同是細膩敏感的素心女子,所以我更能體會到她情感上的微妙變化,理解她內心的孤寂與無助。她所追求的,不過是一隅清寧,一份真愛,可惜生不逢時,在那個被封建教條所束縛的時代,命運又豈是自己能夠掌握的。記得有一次,寶釵點了一齣戲,戲中的一曲《寄生草》着實意境深遠,令人生嘆。“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挂。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當寶釵意味深長的念完,不禁驚住了一旁的寶玉,當他回過神,只覺茅塞頓開,回去便寫下了一句偈語: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寫完后,又附上一首解偈:“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這一切 似乎為將來寶玉遠離塵寰,雲里來去的結局埋下伏筆。而當黛玉讀到寶玉的偈語時,卻在後面加了一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可見黛玉是個有禪心,有慧根的女子,她的意境更加的清澈空靈。而此玲瓏出塵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亦與她所喜愛的詩人王摩詰,陶淵明,杜工部等人有關。尤其是有着詩佛之稱的王摩詰,最是黛玉所鍾愛的,他的詩恍若開在濁世間的一朵凈蓮般,不染纖塵,綻放着自己的獨特芳華,那沁人幽香,芬芳了歲月,也醉染了流年。

  王摩詰即是王維,他的一生結交過多位淡泊名利,博學多才的文人墨客,裴秀才便是他其中的一位摯友。有段時間,王維與裴迪隱居在南山,過着逍遙自在,超然物外的閑散生活。他們一邊遊歷南山的各個景區,一邊把酒言歡,賦詩狂歌,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詩篇,直至今日,很多人不遠萬里趕赴南山,就是為了追尋他們的腳步,在那瀲灧的時光里,打撈一絲恬淡,一絲清涼。

  此時,恰逢他們來到了南山腳下的輞川,只覺這裡環境清幽,風光秀麗,且可以看到南山的大體景緻,感受水流的清泠婉約,實在讓人不舍離去。於是,他們便決定暫時在此安頓下來,與山水為鄰,同清風做友。不知不覺間,已到了微寒的秋天,王維依舊同素日一樣,倚仗在柴門外,悠然的看着面前的美景。雖然草木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命運的輪迴,由葳蕤轉向衰退,由蔥蘢變成枯黃,正如我們人類一樣,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聚散離合,都有其註定的因果。很多時候,我們無從選擇,亦無法改變。然而,就在晝夜的交替中,那些衰退的草木卻依然可以重現生機。看呵,雖然日光無情地讓世人目睹它們的衰老,但相繼而來的黃昏日落卻為它們帶來了幽暗的外衣,觀之,非但沒有了白日的蒼顏,反而更覺生機盎然,蔥蘢翠綠。是啊,歲月雖然可以奪走我們的容顏,名利雖然可以奪走我們的滿腔熱血,但它們終究奪不去一顆恬淡自然的心。

  輞川的水還是一樣的輕靈溫婉,如同一個淺吟低唱的女子般,不為逢迎,不為取悅,只是淡淡的穿越紅塵,引得清風自來。此時,王維看着水中的落日餘暉,和傍水而居的人家屋頂上裊裊升起的炊煙,不禁吟道:“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這與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頗為相似。其實,晚年的王維很欣賞陶淵明的心境,從他的很多詩句中都可體現。陶淵明隱逸在南山時,常常清歌長林,孤嘯山水,或採菊東籬,或垂釣於溪畔雲涯,或荷鋤于田埂阡陌。就像一朵染霜含露的秋菊,帶着清寧的禪意,隱約地綻放在南山,悠然自在。而此時的王維,於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那安逸的神態,瀟洒的閑情,不正像當年的陶淵明嗎?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接輿是春秋時代的楚國狂士,一生淡泊名利,遠離朝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曾在孔子使楚時以高歌的方式諷刺他的積極從政,不明世事,故而有了“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典故。而這裡王維將裴秀才比作接輿,又將自己以五柳先生自喻,進一步說明了他對陶淵明的仰慕以及對這位豪放不羈,高風亮節的裴秀才的欣賞和讚許。

  此詩從頭至尾,無不表明王維對山水自然的熱愛,對薄利虛名的淡然。因為他早已看慣了人世間的潮起潮落,看破了朝堂上的爾虞我詐,現在,他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值得珍惜的是什麼,並非是功名利祿,而是一縷陽光的溫暖,一樹綠蔭的清涼。其實,生活並不蒼茫,而是我們的眼光,總是定格在前方,才會忽略了沿途的美好。當年華老去,驀然回首,方知身邊的風景才是彌足珍貴的,而自己卻一直錯過。歲月因懂得而慈悲,當你覺悟時,便已找到了靈魂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