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江南古村話文石

江南古村話文石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題記:坐落在江西吉安吉州區樟山鎮約四公里的文石古村,是一個典型水鄉味兒濃重的江南小鎮。村裡的民居呈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是典型的江南建築,質樸天然。以其村中同治元年就出現的十條不文明現象禁令、以及分前三棟,中三棟,后三棟呈“三”字排列的古建築“九棟屋”和“西平第”祠內6根直通瓦楞的紅米石石柱而聞名。由於歲月的侵蝕,當年鎦金雕花,彩繪貼畫已繁華落盡,但當年古老端莊的氣勢卻依然留存。

  江南古村話文石

  作者 李柳生

  不是巧合,應是機緣。

  初冬時節,當太陽還懶懶地半探出頭,我們便踏上了離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東北方向約4公里(距城區20公里)處被香樟、竹叢、藤蔓包圍的,具有典型江南風味的古村——文石村。

  記不起這是第幾次造訪了,但每一次親近她,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觸。漸近古村,遠遠地,傳來了狗吠、雞鳴聲……古村就在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的腳步聲中,醒了!

  熱情好客而憨厚淳樸的村民見有客人到來,倒茶、讓座忙得不亦樂乎。在這個有二百餘戶村民皆為李姓的村子,“敘倫堂”是村中惟一的一座總祠,隨行的村民李老伯介紹說“敘倫堂”是文石古村的形象標誌,也是文石人敬祖的神聖殿堂。為三進式建築,面積近一千平方米。門廊三開,紅石獅莊嚴威武的守侯着的古村落,捍衛着近千名“西平王”的後裔。“西平第”祠內雕樑畫棟,六根紅米石石柱直通瓦楞,據李老伯講解:紅米石石柱直通瓦楞有武將上通天子、直達乾坤之說。廊柱上有6對石刻楹聯;大殿上方擺有長225公分、高126公分、寬60公分的紅石刻花條案;同治六年木製的李氏族規匾額,至今仍高懸堂上,讓人叫絕的是“敘倫堂”前石柱上的嵌字聯(嵌字聯是文石楹聯的一大特色)。上聯:“敘淵源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根基牢固”,下聯:“倫大小子孝孫賢事業有成人才輩出”。上聯嵌“敘”字,下聯嵌“倫”字。總祠外看巍峨高大,內部雕龍畫鳳,工藝精湛。雖歷經歲月磨礪,至今仍光彩煥發,彰顯着家族無限榮耀。

  文石古村,文風鼎盛。見證古村先人的文化底蘊,我們從文石村村名的傳說中便不難看出。據說:文石在宋朝時贛江就繞村莊而過,不管春夏秋冬村民們過河只能涉水,有一天一位神仙想幫助村民,扮着一凡人的模樣與村民一同過河,走到江中心時,這位仙人用手在河中央一指道:河上怎麼橫着石頭?經他這麼一點化,一塊石頭立即橫在了河中央。於是這個村莊便取名為“橫石”,後來有人嫌“橫”字不文雅,將“橫”字改諧音為“文”,便有了今天的“文石”村。從村中古建築中的楹聯和門額中也處處可見古村先人的文華:“大夫第”楹聯“傑棟靄丹霞江山萃秀,祥光騰紫氣門閭含輝”;“忠武第”楹聯:“仙李盤根開田地,篁竹勁節盛文明”;“九棟屋”後門有一石刻聯:“峰聳螺山迎爽氣,門環鷺水引薰風”,還有“書可讀田可耕我祖考曾遺傳家之訓,鳳斯鳴馬斯倚汝子孫莫負報國之忱”華美俊朗的聯語,讓我們猶如穿過了時空隧道,走進了古儒書院,耳邊迴響着“之乎者也”的朗朗話語。

  文石的民居,清一色的青磚灰瓦,為典型的江南建築。然村上最有名的古建築當屬“九棟屋”。 “九棟屋”即九棟房屋分前三棟,中三棟,后三棟,呈“三”字排列,莊重典雅,院落總面積萬餘平方米,而且九棟房子大小均均在144平方米。只是由於歲月的侵蝕,當年鎦金雕花,彩繪貼畫已繁華落盡,但當年古老端莊的氣勢卻依然留存。沿着九棟屋的青石板及卵石路面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幽深巷道,我們徜徉在如同置身迷宮的古村中穿巷而行,細細品味着古文石人的聰明睿智和今天文石人後裔的淳樸勤勞,盡情地享受着千年古樟和青青翠竹所夾雜着的特有神韻。文石人不僅崇尚詩書禮儀,更是推崇功名進取。諸如“同治元年禁嫖賭、游娼等不文明現象的十條禁令”、“傳家之訓” 、“安民告示”等謹遵家訓,恪守傳統道德,仁義孝悌、忠貞節烈等格言警句,在堂前屋后,比比皆是。

  出得村落,忽聞前方流水潺潺、船櫓聲交織。不知不覺已來到往昔繁華的古桃花渡碼頭,雖奢華已盡,但落日的餘輝依舊把贛江上的點點船隻和岸邊悠然自得的村民點綴得別有一番風韻。山水依舊,世事無常,古村一如懷春少女,期待你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