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愛的傳遞

愛的傳遞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級的大地震,震動了全世界,也牽動着中國每一個普通人的心。我是一名普通的機關科員,這些日子,電視鎖定在四川台,互聯網鎖定在新浪的汶川。淚在不停的流,心靈在一次次被震撼,看到很多熱血朋友都在自發組織志願團,一批批的開赴災區。我也按奈不住想去親臨感受一下的心,報名了。5月20日請了年休假,把孩子、工作安排好,就和一個與我有同樣想法,卻從未謀面的比我小五歲的滄州個體女醫生帶着一大堆食物和水,拿着兩張站票,一起上路了,在路上才發回消息:媽媽:我和同學去青島旅遊了。才安下心來前行,心靈感受竟在此時就已經開始了。

  在路上

  大難之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速度是驚人的,我們從任丘到西安,從西安到綿陽,我們並不孤獨,每一個站點都有朋友接站、送行,雖然全是未曾謀面朋友,但在我們心上留下的全都是安慰和囑託。我和女醫生一路上象交往多年的姐妹彼此照顧,同吃一碗飯,同喝一杯水。同時還照顧着遇到的返鄉農民,為他們買飯,因為他們不捨得吃,要把能帶的一切帶回給受災的親人。我們的行為感動了列車員,他們寧願坐一夜,也把長椅讓給我們睡覺。我們雖然疲憊,但我們真的很溫暖、很快樂,因為在我們愛別人的同時我們也在感受着愛。火車在不停的晚點,不斷的繞線,22日中午我們到達了綿陽。

  在綿陽

  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硅谷”美譽的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最佳人居範例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諸多榮譽,是國務院批准建設中國唯一的科技城。詩人李白、治水英雄大禹都誕生於此。綿陽市轄2個區(涪城,遊仙),1個縣級市(江油)和6個縣(三台,安縣,平武,北川,梓潼,鹽亭)。此時,印入我眼帘的綿陽,依然繁華,但與往日不同的是,廣場上是一個個帳篷,宅前、路邊全是防雨布搭的敞篷,救援物資車川流不息,我已嚴重的感受到了災區的氣息。我們和前期到達的志願者聯繫上以後,我們就在綿陽葯業集團落腳了,這裡有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名志願者,這裡,白天往急救車上裝醫藥物資運向醫院和災區,晚上從各地開來的有組織的大車及自發志願者開來的小貨車上卸醫藥物資,晝夜不停,輪班進行。葯業集團安排志願者們簡單的食宿,但已經讓志願者們很感激了,甚至,有的志願者不甘於這樣優越的環境,又報名上了最前線,他們大多是大學生、研究生和一些退伍軍人,我感動着他們的壯行與離別,他們走後馬上又會看到新的志願者添補上來。大多志願者住在屋外的帳篷里,帳篷有限,我倆和幾個素不相識個體醫生住在了醫藥大庫房裡,其實他們都來自不同地方,來到這才相識的,是個人投資幾萬元來救助災民的志願者,地震以後,這個葯業大樓也成了危房,到處是裂縫和掉下的磚塊,全樓已經空了,一樓幾間大庫房反而呈現出了往日少有的繁忙景象,我們當天裝卸了物資后,就跟隨這個自發志願者中醫醫療隊奔赴綿陽最大的災民救助點-----九洲體育館。

  九洲體育館離我們的住地還有十幾公里,我們要打的前往,因為我們是志願者,大多數司機會免費接送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大難中的大愛,誰都不會再去計較自己的損失。當我踏進這個夕日充滿掌聲、歡呼聲的漂亮而現代的體育館時,驚呆了,這裡已是近兩萬災民的臨時居住場所,到處是官方和志願者的服務攤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切都打上了志願和免費的標籤,我的眼裡含着淚,悲傷着災民,也感動着這些獻愛心的人們。我默默的穿上了早已備好的白大褂,開始做起了白衣天使,醫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傷病人之後,無力再收治跌打軟組織損傷等也在病痛中的災民,因震受傷及常年的潮濕環境中生活得有風濕病人異常的多,此時,我做起了醫導及消毒員等醫生的助手工作。每天接待近百名災民患者,有一些災民給我留下的印象極為深刻,有一位近50歲左右身材高大男人,胳膊、胸口在震中被重創過,一直在隱隱作痛,給扎針時他神情凝重而從容,治完道謝后,馬上回到服務點忙碌起來,我看不出他有什麼與眾不同,后聽一位片區管理員說,他是一位派出所所長,他家15口人,在震中失去了9位親人,我捂住胸口,看着他微笑的面容,從容的身影,感覺他真的好高大,我知道他心在流淚、在流血,但他給所有人留下的是安全、是堅強、是力量。還有一個災民從北川走了五天才走到這裡只能靠拄拐棍來就診,經過幾分鐘針灸后,竟然扔掉拐棍輕鬆的走起路來。因這裡所有的人都睡的是地鋪,所以常有一些小蟲子光顧,有一位災民睡覺時耳里進了蟲子,所有醫療隊都處理不了,災民只能捂着流血的耳朵,在路旁痛苦的呻吟,老中醫用了簡單的土辦法幾分鐘就解決了,他們臨走時都握住醫生的手說:感謝醫生、感謝政府、感謝共產黨!此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同時,也感受到了這些個體醫生人性的光芒。我們吃飯、喝水、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站一天下來都腿腳酸痛,但看到治后災民燦爛的笑臉,聽到連聲感謝的話語,我們都會感到輕鬆和快樂!在治療中,很多媒體驚奇於我們這醫療隊的組成和高明的醫術,讓我們介紹自己時,我會自豪的報上:我是華北油田的志願者。每次臨回住地時,我們都會上下樓巡訪一遍,偶遇一些公益活動我們也會參加,在一個志願者組織的文藝隊為災民義演時,我也上場唱歌、舞蹈慰問災民,讓他們早日忘掉傷痛,樹立信心,重建家園。我們的救助站設在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服務點的旁邊,我們的付出和成效感動着災民和法院的同志,我們和他們成了朋友,24日,九洲體育館的災民開始陸續返鄉,我們的醫療隊要求去災情最重、災民最多的綿竹救助點,法院領導得知后直接與駐綿竹中國紅十字會聯繫,並派專車把我們送往德陽的綿竹災民救助點。

  在綿竹

  德陽,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邊緣,西南距省會成都58公里,東北接綿陽市,東南與遂寧、資陽兩市交界,西南連成都市,西與阿壩州接壤。是川西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四川省重點建設的九大城市之一,成都旅遊門戶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德陽歷史悠久,屬巴蜀文化發祥地之一,人文景觀量多質優。現轄旌陽區、中江縣、羅江縣等1區2縣,代管廣漢市、綿竹市、什邡市3市,是改革開放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什邡、廣漢、綿竹、旌陽都是通過省驗收的“小康縣”。綿竹,是德陽的一個縣級市,市轄24個鎮(劍南、漢旺、玉泉、土門、廣濟、板橋、清道、孝德、五福、金花、富新、遵道、新市、拱星、齊天、觀魚、齊福、什地、東北、西南、武都、綿遠、興隆、九龍)、2個鄉(清平、天池)。這裡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災民求助點設在一個未完工的體育場內,進入場內,我的眼裡是一片帳篷的海洋,到處是消毒水的氣息,看到這景象我一點也沒有感到壯觀,我感到的卻是壓抑、是窒息,我強忍着眼淚環顧四周,這裡住有約二、三萬災民,這裡的救援官兵、醫務工作者及各地誌願者合計也該有幾千人。由於兩地法院的幫助,我們很順利的被安置在了紅十字會指揮下的醫療區的一個帳篷里,行李還沒有放好,篷外一張桌子、兩張長凳,治療就開始了,晚飯時,當我們看到有醫療隊做飯時,我們有了危機感,擺出了所有人自帶的食物,簡單墊了一下,就盤算着這些食品能維持幾天。夜裡,九個人睡一個帳篷,躺在一板之隔的濕冷的土地上,只能側着身,稍一起身就看不見自己所躺的位置了,我只好起身,坐在蓬外的長凳上,靜靜的看着這些高低不平的帳篷的黑影,還有這些特殊的人群,我們的前方是紅十字會指揮部,左邊是災民區,右邊是蘭州軍區醫療隊,我們的後邊是擁有百餘張病床的重病住院部。靜靜的夜裡,只有點點燈光,我看到高坡上人頭攢動,急救車仍不停駛過。我以為已是清晨,一看錶是凌晨2點。到了清晨,我看到了絡繹不絕的人們在匆忙去公廁方便,在一溜自來水管下平靜的洗刷,平靜得象在自己家裡。當我們要購買鍋碗瓢盆時,得到了指揮部消息,成都空軍的一支部隊擔負著整個救助點的三餐,還有一個川潤集團的單位開辦了川味館,免費向災民供應,我們安下心來全身心為災民服務了。來了幾天的遼寧志願團把多餘的東西支援給我們,我們又把很多東西支援給剛來的廣東隊。在這裡,我們不分地域、不分男女、不分你、我、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由於治療點就在我們的住地,所有人都可以在治療中幫上手,此時,我就脫下了白大褂,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了。 [1] [2] 下一頁



愛的傳遞 標籤:我親愛的甜橙樹 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