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夢間》
——長春筆會隨感
六月十八日我和嫻雅、沈社(應邀)從不同的城市前往長春凈月潭參加《參花》雜誌社舉辦的筆會。對我和嫻雅來說,參加這樣的筆會純屬偶然也是巧合。儘管時間很倉促,但我還是帶着一份學習的真誠很有準備地參加了這次筆會。
坐在列車上,望着雨打車窗的景緻,盡興地寫了一首小詩《車窗外的雨》,讓自己的文字也伴着雨聲和列車的鳴笛傾瀉在那一瞬間的思維跳躍里。坐在我旁邊的乘客說:你在手機寫什麼呢?寫詩歌。乘客用不解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說,這文字究竟有那麼大的魅力嗎?是啊,文字的魅力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只是喜歡寫,喜歡在“一山一水,一夢間”讓自己那顆驛動的心,有安放之處。不再去設想未來如何,只希望每一天能過的有意義,有收穫,或者說在這樣收穫的過程中,能享有一份快樂。而我們的文字,不可能總是在黑色熒屏里遊盪,可以到外面晒晒太陽,親親山水。其實,也是我一直嚮往自然世界的唯美與浪漫的初衷。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世界,才是我心靈的歸屬。儘管我的說詞有些“另類”,但我還是期許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如願以償。而長春筆會寄予了我渴求的願望,也滿足了我心扉落幕。
嫻雅是第一個到達長春站的,我是緊跟隨,沈社最後一個到達。長春的天氣時而陰時而晴,淅淅瀝瀝的小雨像是在迎接遠方來客。接站的都是《參花》雜誌社的小編輯們(90后)。從他(她)們熱情洋溢的接待中,我感受到了《參花》編輯隊伍素質人性化的管理。其中一位編輯帶我們坐上輕軌后,便又是穿梭在雨中,接待下一個個文友的到來。我們坐了近一個多小時的輕軌,便來到了凈月潭公園的會議大廳。一切簽到手續辦好后,便乘坐遊覽車前往我們下榻的賓館:林水假日酒店的度假村。當我來到那一棟棟高雅、溫馨的小木屋面前,我突然笑了!嫻雅問我,雨荷姐你笑啥。我說,很久以來就喜歡小木屋,喜歡小木屋周圍的山水相依,縈夢相連。前兩天我還寫了首詩歌《小木屋》,怎麼今天就來到它的面前。嫻雅說,這就叫緣分。是啊,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文字與文字的緣分,情感與情感之間的緣分……組合了一首首動聽的歌。
當我們來到林水假日酒店的度假村的時候已是晚上5點多鐘了,因臨近湖水,空氣濕潤怡人。度假村與蔚藍的凈月潭湖水遙遙相對,一棟棟小木屋,就像一組組美少女,展開她的嫵媚,興高采烈地迎接這些喜歡文字的人。小木屋的本色加之它前面的一片片花海,一望無際的湖水,彰顯着度假村的品味和情調。晚上,雜誌社的領導為全國各地的文友舉行了招待酒會。大家圍坐在一起,無拘無束,談笑風生。暢談着文學創作的體會,詩人朗誦詩歌,文友演唱歌曲,沈社還把自己的《小說選》和《文苑春秋》等書籍分別送給了文友們。和諧的氛圍,融洽的情感,把祖國四面八方的文友聚集在這“一山一水,一夢間”的凈月潭。酒會進入尾聲的時候,沈社我們三個還意猶未盡,沿着幽靜的山路,走在湖水映月的夜晚,那久違的山野清香的味道和湖水波瀾嬉戲的聲音,就像天籟之音,縈繞在我們的耳際。我們不時地感嘆這美色美景帶給我們的愉悅心情。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在距離長春市繁華鬧市區僅僅十多公里的地方,就有一處曲徑通幽的凈月潭,一個山水相依松林繁茂的世外桃源的地方讓我有些魂不守舍。參加筆會不僅要一睹她的芳容,而且還要住上兩天,讓她那清澈的湖水和碧綠的樹洗凈我夢的塵埃。水是一個城市的血脈,也是一個城市的美學生命;森林是一個城市的皮膚,也是一個城市的深層呼吸。任何一個城市只要有了森林和水,也就有了靈氣,有了支撐這個城市居民的思維之源。其實,也為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次創作的機會。文字寄予山水,心就擱淺在自然。
第二天,5點多鐘我們三個人又不約而同出來散步,霧氣飄然,朦朦朧朧的感覺,似乎系著神秘。漫步在湖水邊,一飽這山水一色的美麗。儘管湖水有些涼,儘管警示牌說:禁止游泳,但還是有三三兩兩的人在湖裡無憂無慮地游着。我說,他們怎麼也不嫌水涼呢?沈社說:一種習慣。我們順着湖邊一直在欣賞這惟妙惟肖的景緻,我和嫻雅不停地拍照,生怕把每一處的景漏掉。沈社說,這霧氣蒙蒙的有啥好照的。我說,喜歡這雲山霧罩,湖水漣漣的景色。沈社看我們拍的還不錯,也煞有興緻地拿起相機拍了起來。
上午九點多鐘,我們在凈月潭公園管理中心的會議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筆會《走近凈月潭》。會議主持是《參花》雜誌社主編徐文。他熱情大方,彬彬有禮地介紹了全國各地的文友后,開始了內容豐富,精彩無限的授課。第一個主講人是:吉林省作家副主席、創聯部副主任《文壇風景線》主編張順富老師。
張老師的《文學創作雜談》的授課,風趣幽默,娓娓道來。他說,詩人必須要有思想,所謂的思想就是創作理念符合國家的大形勢,符合詩歌本身的創作意圖。他還說,有思想的作家,想問題比較深,看問題比較准。最後他還強調,文學不是普通的文字遊戲,也不是我們發泄情感的通道。只要我們多讀經典文章,吸收來自哲學、歷史及有價值、有思想的東西,就會使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我們文思更加敏捷。
著名作家、故事作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顧文顯老師的授課,可以說是集文學文藝理論為一體,兼顧創作體會經典的內容,令在場每位文友感慨萬千,心緒難平。顧老師說,文學是個大海,創作上就像站在海邊一樣要展開豐富的聯想。作品就像作家的“采血”一樣,你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作家是否有作家的風度,作品“檔次”,“石頭”要刻出石頭的閃光。換位思考才能體現出創作者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獨闢蹊徑與點石成金》是顧老師授課的主題。最後顧老師還結合自己創作的體會來談創作的感悟。逆向思維,點石成金,是作家在創作路上的精髓。能比別人出巧的地方就能流傳。特別是詩歌“送人玫瑰,留有餘香”很重要。
聽了專家的文學講課,讓我們受益匪淺,心窗打開,靈感一觸即發。回到度假村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創作感受。我也情不自禁盡興寫一首小詩《凈月潭》
身後 近看湖的蔚藍
遠看 山的連綿
樹影婆娑 是我與你的交錯
雙手扶膝 凈月潭今生回味
細數湖光山色的唯美
微微波瀾 點綴着我心的疼痛
清雋 卻無法可馨融入
傍晚 我和湖水走在陽光里
心中有風景的女人
不知誰懂我
凈月潭 可否讓遠方的我
與你的擦肩 定格在瞬間
座談會上《參花》雜誌社主編徐文就目前雜誌社發展與前景給大家做了詳細了彙報,並說舉辦這次凈月潭筆會不僅讓文友一飽凈月潭的眼福,感受山水一色濃濃氛圍,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熱愛《參花》、支持《參花》。向雜誌社投送有質量有品位的文字。
徐文主編還點名讓沈社談談這次參加筆會的體會。沈社說,參加這次筆會的確是受益匪淺。有思想的作家才能寫出豐富多彩的文字,有思想的作家才能駕馭世界的風雲變幻,才能在文化領域佔有市場。沈社還對雜誌社在舉辦這次筆會所做的努力及親和的辦事風格寄予了肯定,並強調辦好任何刊物都需要一種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和無私奉獻。
下午是旅遊觀光活動。凈月潭是一個大的森林浴場,這裡富含負氧離子,是長春城區的400多倍;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萬公斤,為長春市提供5880噸純凈的氧氣,每年可吸收塵埃3.6億公斤,被譽為“城市肺葉”和“都市氧吧”。
凈月潭的森林有樟子松、落葉松、紅松、油松、水曲柳、白樺、雲杉等樹種,經過60多年的撫育生長,如今已經長出了一種禪意。 我想,凈月潭這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境界令人心曠神怡。因為這種有序的山野風景,與心貼的更近。沈社不停地讚譽這裡的風景,滿眼的青翠,滿眼的湖藍,湖天一色,白雲翻卷,站在小木橋的身間,感受山水依存的美。我和嫻雅輪流拍照,真不捨棄這裡的一山一水,一夢間。
歷時三日的筆會在二十日的上午即將落下帷幕,文友們相互留影,相互贈送名片。徐文主編還為大家贈送了禮品當地特產,讓文友感動不已。徐文主編說,要以這次筆會為契機,建立一個“凈月潭”群,讓凡參加這次筆會的文友們友情再續,筆耕不止。
回來兩天多了,心情還沉浸在凈月潭。文學創作天地浩瀚,文字滋養回味無窮。長春筆會今生一次遠行,也是心與山水之夢的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