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城市的味道.方便

城市的味道.方便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寫下這個題目,我自己也覺得好笑,因為這個題目太直白,沒有丁點的文字修飾。不過寫這一組城市系列的文章,本來就是拉家常式地談一談關於城市的話題,對城市建設作一點文化方面的探究。老實說,用大白話平鋪直敘地寫出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看法,倒也強似那些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空洞文章。好多以把玩文 字為特徵的所謂“美文”,總牽強着一種病態的過於自戀的不真實情感,用這種文字來寫世俗之事,也忒累了一些。拉家常就好辦了,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把話說明白了就行。

  城市生活肯定離不開方便,城市建立的初始目的就是為了生活更方便。方便是一種城市文化理念。

  城市的味道說到底是城市的品格、品位、品質,而城市的種種不便乃是城市的瑕疵、痼疾,帶給人們的只能是苦澀。

  方便不象建築、樹木、雕塑、山水那般屬於城市味道中的具體元素,但方便是城市的內涵,方便對於城市象陽光、空氣,是不可或缺的東西。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前提是方便,一旦離開方便,城市可能會讓生活更艱難。如果說城市是一道菜,它的味道不僅取決於油、鹽、醬、醋、調料原料,還取決於烹制手藝,方便大概可以算作另一類烹調,雖不是菜肴的某種具體材料,卻在這道菜的每一個環節都少它不得。

  我兒時看過一部動漫片,叫做“沒頭腦與不高興”。片中有一個不愛動腦筋的小男生,長大后當了一名建築設計師,設計了一幢99層的大樓,因忘記設計電梯吃盡苦頭。多年來,我一直以為這不過是一種永遠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只具有教育寓意的故事。前不久一則新聞讓我大跌眼鏡:西班牙一幢大樓建到第47層時發現忘了設計電梯!試想這幢大樓竣工后怎麼個住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把這件事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很少聯繫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去深入思考。細想一想,小區只建大樓而沒有小學、幼兒園,社區只有警務室、居委會,而沒有集貿市場、社區醫院,大街上沒有公共廁所,聚居區忘了修垃圾轉運站,這樣的事情不是比比皆是嗎?這與那種只建大樓忘了設計電梯又何其相似乃爾!

  方便至上應當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一種文化理念。城市就是要讓市民生活得更優容、更舒適。我曾經與城建部門主管作過面對面交流,我向他講述了一些城市的細節:市區中心有些路段的人行道採用的是清一色高檔材料,一到冬天結霜結冰,人在上面站立不穩,人行道成了溜冰場。還有行道樹,好象只是為了城市美觀,並不考慮行人遮蔭,因為太陽明明從東南方向升起,行道樹偏偏栽在人行道的北邊。人在樹下走,身體仍是暴露在陽光下。如果用方便作標準的話,這種一切令人不便的城市設計都應當調整。

  我們的城市好象不太在意是否方便,而在意是否氣派、現代、超前。譬如說修路,一條普通的道路已經覺得沒勁,要修就是什麼大道。

  其實交通通暢的關鍵得看路網覆蓋是否合理,並不是一味地拓寬街道。香港的街道並不寬,但街上的車速卻快於內地城市,道理很簡單,香港路網如織,車流有序。現在每位市長都有一條宏偉大道的計劃,從未有人打算省下這筆錢去搗鼓幾條小街小巷。儘管搗鼓好小街小巷對於化解擁堵可能更實用、市民會更方便一些,但是未必會有人真花氣力去做,人們更喜歡一條大道帶給城市的光鮮。

  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見識過七月九日大道——這條世界上最寬闊的大街,寬148米,雙向18車道。同樣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心市區還有一些僅一個單行車道的街道,這恐怕也是我親眼所見的最窄的都市街道。寬與窄完全因地制宜,視情而定。一味地以寬闊為追求,貌似合理,其實未必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結果,馬路很寬闊,老太太過馬路很不方便。主要的大街又直又寬,配套的道路很少,車流只能往主街上擁擠。大樓很現代,卻沒有停車位置,秩序亂糟糟。體育中心、大劇院很豪華,但遠離居住區,居民光顧一次很困難,那些富麗堂皇號稱公共設施的建築,平日里居民無法接觸無法親近,似乎成了一種為城市裝點門面的展品。

  歐洲的城市好象不刻意追求那種外在的氣派,更在意實際功能。象瑞士第一大城市蘇黎世,是一座中世紀與現代化結合的城市,幾乎沒有高聳入雲的大廈,沒有寬闊的馬路,乍一看,是一座很普通的城市,沒有半點國際都市那種居高臨下的派頭。蘇黎世初次相逢,我的同伴有一種盛名之下的失落。我告訴同伴,蘇黎世是一座不可小覬的城市。只說兩點,就足以讓人們對它刮目相看。一個是這座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號稱“銀行之都”,擁有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銀行、保險機構350多家,能調動全球20%的資金,在業界的地位遠非北京、上海可比。有人計算過,蘇黎世掌控的資金 ,如果折成美金,平均每個居民可以拉一大卡車,這座城市80%的居民是百萬富翁。還一個是這座城市擁有兩所享譽世界的學校:“蘇黎世大學”、“蘇黎聯邦理工學院”,產生過愛因斯坦等12名諾貝爾獎得主,清華、北大也難望其項背。

  一座城市的內涵決不是高樓大廈決定的。

  蘇黎世被譽為世界上“生活質量最好的城市”,其根源它是一座很方便的城市,因為方便,則給人一種格外的親切感。

  那天,我路過市區體育場,正逢一場足球比賽。觀看比賽的人有的步行、有的騎自行車、有的乘坐公共汽車,也有開車而來的,體育場就在市民的居住區,周邊卻沒有國內慣常的擁擠。顯然,觀看體育比賽已經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一張張愉悅的笑臉,感覺到他們生活的輕鬆和愜意。我想起在國內每一次到大型公共場所都象經歷一場戰爭,那種緊張與忙碌,都折射出城市生活中的某種不方便。

  從老城區迷宮般街巷裡走出來,沿着蘇黎世河而行,河口與湖口間一座大橋相連,橋邊一座10餘米高的鐵制跳水台,一群群嬉水的人們攀台而上,魚躍而下,就象是在大街邊展示一幅生活畫圖。我想,放在國內城市那座跳台一定會被城管拆掉,因為有礙觀瞻。我們的城市寧願選擇一種毫無生趣的整齊劃一,也不能接受市民喜愛的方便。

  方便不是一句口號、一種願望,方便是對城市功能的要求,它滲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納西是法國邊境一座規模不大、風景秀麗的城市。湖濱梧桐大道是一年一度著名的環法自行車大賽的起點。倘佯湖畔,欣賞着安納西湖的迷人景色,讓人感受到一種生活的溫馨。

  湖面帆影點點,划艇水起漿落,你追我趕,岸邊沙灘上躺滿享受陽光的人們。據介紹,這座人口只有10來萬的城市擁有汽車、自行車、划艇、帆船、滑翔、跳傘、登山、滑雪、潛水等諸多俱樂部,即使國內一線城市也無法與之相比。如此眾多娛樂項目的城市,其生活品質必定臻善臻美。

  一座缺乏功能的城市,就象一個病夫,即使看上去是個大塊頭,也不能指望他出多少力幹什麼活,反而會成為拖累。

  國內城市慣於追求一種讓人仰視的派頭,總是把親切感當作平庸,刻意與平民百姓拉開距離,以至於你即使作為這座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常常吃驚地發現一夜之間不知從何處冒出來這麼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你會感到城市的生疏,象生活在城市的外鄉人。

  說實話,國內城市給人的印象多是浮華有餘,五千年的文化沉澱已不知去處,除少數城市,很多地方已然看不到那種因內涵而生出的尊貴。相形之下,歐洲的城市倒象那種不露聲色富有教養的紳士。

  我們還是說蘇黎世,因為這座淡定而親和的城市傳遞給我們太多的溫暖。

  那一天,我們去遊覽班霍夫大街,這條街號稱“全世界最富有的大道”。中央火車站前一條長1.4公里的街道擁有200多家全球著名銀行,從這條街道任何一處地面朝下挖都可能挖到銀行的金庫。我們朝聖般地踏上這片土地,一趟走下來,完全感覺不到半點金融街的影子,我們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又返過身來重走一遍,無論怎樣端詳,也看不到一幢那種帶有金融大享色彩的大廈。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條掌握全球金融命脈的大街象一位身着布衣的富翁,普通得如此平凡。導遊告訴我們,這些著名的銀行都很低調,在外形上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導遊把我們引到一幢五層樓的建築旁邊,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大名鼎鼎瑞士銀行的總部。大樓的大門是一扇很普通的門,門口掛着“瑞士銀行私人事務部”的牌子,我用手比劃了一下,牌子長約50公分,寬約15公分,真是小氣到吝嗇的程度。導遊講,瑞銀總部剛剛搬走,現在成了瑞銀一個下屬機構的辦公樓。

  我站在樓前留影,滿腦子想着國內城市的金融大廈。據坊間傳說,國內有28個城市要建國際、國內、區域金融中心。我想,恐怕又是一輪大興土木的競賽,拔地而起的不過是一批沒有內核、徒有其表的摩天大廈而已。

  我總覺得許多摩天大廈成了一種心理消費品。

  在班霍夫大街,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城市功能與城市氣派是兩種選擇。樓房大小與行業地位並沒有太大關係。

  我生活的城市也曾從另一個角度給我類似的啟迪。

  有一天,因工作關係,我到市區一所小學參觀,學校的布局、綠化、環境都不錯,但是寬敞的校舍都有幾分空蕩。一打聽,校長介紹,他們不是重點學校,生源不足。我很詫異,市區不是入學難嗎?校長苦笑了一下,那是指上重點學校。

  我心有所悟。

  我想起我上班的地方,對面是所重點小學,每天上學放學時間,人潮如涌,交通癱瘓。好多接送孫子上學的爺爺奶奶每天要搭乘好多站公汽,而他們住地附近本來也有學校。

  所有的家庭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般生活每一個人都不方便,而所有的不便又被看作是天經地義。我們已經習慣對不便熟視無睹。

  方便賦予城市人文情懷。譬如無障礙盲道,不只是對一部分人方便與否的關注,反映的是一種城市的品質。

  城市以方便為要,這是一種至上的理念。我們那些根深蒂固的形象理念、品牌理念、亮點理念,現在是不是到了該為方便至上讓路的時候了。

  當問題來臨,我們得重新思考、重新選擇: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修建一條大道而去打通更多的斷頭路?是不是應該少建一座大型廣場去建更多的小型綠地?是不是該把更多的醫療資源用於社區醫院,因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群百分九十以上的時候所患的病只不過是跌打損傷、傷風感冒之類。

  如果醫院、學校、幼兒園、公共綠地、集貿市場、公交車站都離自己的住地不超過200米,生活是否更方便?難道這只是一個夢嗎?這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其實這個世界上好多城市就是這樣做的,就象我在新加坡所見。生活不便的城市是失敗的城市。錯誤的選擇往往導致城市的失敗。

  問題是大家未必不知道怎樣做才對,可很多時候偏偏會因為一些明心不明口的原因作出製造落後的選擇。這種失敗並非出於失誤和無知,而是出於一種刻意的選擇。

  不選對的,只選貴的。錯誤的選擇會使我們沿着失敗的方向越走越遠。

  如果讓我們的城市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那麼,就得大大淡化那種形象意識、品牌意識、亮點意識,凡是與這類意識主導的重點、品牌和形象工程統統可以休矣。

  一切應由市民共享的公共資源都應該均衡合理地分佈於城市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角落,讓城市與老百姓更近,把城市建成芸芸眾生的家園。那個時候,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敢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味道.方便 標籤:平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