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獨特的姓名徵文範文(一):“庸俗”姓名里的小智慧與大哲學
我是榆中縣清水驛鄉老張家的大丫頭,單名一個靜字。聽奶奶說,我一出生,嗓門就超級大,哇哇大哭的聲音連隔壁趙嬸家都能聽得到。在沒上學之前,家裡人還有我那一幫小夥伴都叫我小名,丫丫。整天“丫丫”“丫丫”地喚着我。
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思考了良久,給我取名叫“張靜”。並很認真地把在小河邊瘋玩的我拽回家,拿出筆和本子,手把手教我寫字,第一個寫的就是我的名字。“張”很好寫,在我眼裡就是一隻扭來扭去的小蟲子,照貓畫虎,學着父親的樣子很快就寫出來了。“靜”字太難了,怎麼都寫不對,父親罵我笨蛋,我心裡很不服氣,又急又氣,就是寫不出來,一邊抹淚一邊寫自己的名字的場景現在還記得。之前在網上有個小女孩背乘法口訣,每次背到三五十五,四五二十都會背錯,一遍一遍終於崩潰大哭:“太難了”!我想當時寫“靜”字也是同樣的崩潰“太難了”。
在學校里,結識了新的老師、同學,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就連自己的名字叫“張靜”而不是“丫丫”都讓我覺得是那麼新鮮,好像有一個全新的自己似的。神奇的是,爸爸媽媽小夥伴們都好像同時都約好忘記我的小名,改叫張靜,慢慢的除了奶奶偶爾叫“丫丫”外,大家都叫我“張靜”。三年級二班的張靜、“三好學生”張靜、我的好朋友張靜……這一個個不同的稱呼讓我也自己確信,我就是張靜,張靜就是我。
上初中了,我們班裡有了兩個張靜,這讓我很不爽。上課回答問題、發作業本、試卷總會有混亂。老師足夠睿智,管我叫大張靜、另一個叫小張靜,理由是我個頭高。同學們也這麼叫,初中三年,我都是同學們嘴裡的“大張靜”。而且是一大一小的張靜,讓我和那個跟我同名的女孩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彷彿有一個雙胞胎或者是另外一個自己的感覺,很奇妙,也很美好。上高中以後,那個和我同名的張靜去了另外一所學校,同年級也沒有人跟我同名同姓,我又成了那唯一的一個張靜。那時候,讀了很多三毛、張愛玲、席慕蓉的小說詩歌,也漸漸成了文藝小青年一枚,敏感、娟秀。而且電視上偶像劇里的女主角們大多都有一個夢幻、優雅的名字,這讓我感覺自己的名字散發著濃重的平庸和世俗的氣質。一度跟父親吵着要改名字,怎麼著也是“張倩一”“張雨薇”“張嘉和”……之類的。父親因為檔案不好改、手續麻煩等一堆理由義正言辭的把我內心的文藝名字給否決了,而且還說“張靜”端莊大氣,透着一股吃苦耐勞、尊重長輩的憨勁兒。為這些個文藝、小清新的名字被夭折,我還難過了好久呢,作為反抗只要不上上交的作業、試卷,我都給它署上我這些偶像劇女豬腳級別的名字,樂此不疲。
隨着年齡的見長,經歷了一些人事的波瀾后,突然就領悟到父親給我這個姓名的智慧和意義。我姓張,性格也大大咧咧,心氣急躁不穩,單名一個“靜”字就是要和姓氏“張”互為反力,互相調和。“靜”也包含着父親對女兒的期許和希望:踏踏實實做事、氣定神閑,安靜不爭。領悟總是需要時間,懂得總得依靠歲月,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父親予以我這樣一個名字的意義。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安靜不張揚,低調有鋒芒,這是我“庸俗”姓名里的小智慧與大哲學。(蘭州市網絡文明志願者 張靜)
我有一個獨特的姓名徵文範文(二):岳姓的來源
姓氏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特的,它是祖輩們流傳下來,作為一種特殊的符號讓我們傳承有關我們各自姓氏的精神文化、家風家訓、歷史故事的。
我也不例外,有着一個獨特的姓氏。岳姓,在百家姓中按現今人口得多少來劃分的話排名第127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岳姓的名人可不少,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抗金英雄岳飛。他一生殺敵無數,精忠報國卻被奸人陷害,年僅39歲。他的子孫,岳雲、岳雷、岳霖等也是各個忠義。到了清代,代表岳家的便是岳鍾琪,他先任文職官,后因戰功晉陞,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鎮守邊關、定亂豐功。直至今日,岳姓的名人也不少,他們幾乎每個行業都有他們的身影,有文藝界的,有商界的還有政治界的。
這並不是一個大姓,卻也有着悠久的歷史。
相傳,岳姓的由來有兩處,其一是出自姜姓,為帝顓頊之臣伯夷的後代,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是源於少數民族,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岳姓,岳柱是也;清滿洲人有岳姓,世居瀋陽;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岳姓;今滿、蒙古、土家、台灣土著、朝鮮等民族均有岳姓。
我的姓氏的來源出處現已無從考究,我想多半是前者。雖然我的籍貫吉林,可聽家中的老人說,我們來本是山東人,因為當年闖關東才定居到東北吉林,於是便世代在東北生活,直到爺爺這一輩,爺爺參加紅軍,支援大西北便帶着奶奶來了蘭州,之後就定居在這,一輩一輩的在西北成長起來。現在,爺爺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還在東北老家,開枝散葉。
我的名字的由來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七歲之前,我一直叫岳羽,可是從小就愛生病,幾乎醫院成了我的第二個家,三天兩頭的就要“光顧”一次。後來偶然的一個機會,遇到了一個道士,他說我的名字和八字不合,要想改善我的身體健康問題就必須得改名字。爸爸媽媽半信半疑,就當是換個名字好聽一點,便為我選了現在的名字,說也奇怪,自從改了名字之後病確實少了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很神奇,信了那個道士,覺得我這個名字以後會有作為。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有包容並蓄的精神,正因如此,不同姓氏、不同民族的人長久以來一直和平共處,發揮着個人的優勢和價值,一同維護我們的家園。其實,姓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國人。(蘭州市網絡文明志願者 岳Z榕 )
我有一個獨特的姓名徵文範文(三)“原來名字不只是個符號
你是否有一個獨特的姓名,可以來稿分享你姓氏的起源、發展以及宗族變遷的故事,或你名字的來由、典故、寓意以及變更歷程的故事,我們將陸續編髮優秀來稿與大家分享。詳情點擊“有獎徵文”。
名字只是個符號,是便於識別的標籤。不管出生以後取名還是出生之前就取名,也不管名字取得普通還是特別,抑或出於某種考慮是否會改名,甚至還不乏同名同姓的現象,但人還是那個人,名字並不重要。一直以來,跟不少人一樣,我對名字的認識也大致如此。
不過最近的一段經歷,雖然原本與我無關,卻偏偏扯上了自己,使我不能不重新審視名字的意義,越來越意識到,原來名字未必只是個符號。
那是去年底,陸續有人通過QQ或者微信給我發鏈接,有熟人、有網友,打開一看,原來都是關於遼寧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七星泡農場公安分局民警范子軍,為了保護群眾安全利益,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過程中英勇搏鬥,最後獻出寶貴生命的信息。兩個“范子軍”風馬牛不相及,大家並不是不知情,同名的“范子軍”也不少,大家卻偏偏把民警英雄范子軍的鏈接發到我的空間,並且幾乎無一例外地配上一個大大的“贊”符號……
我心裡很清楚,無論是熟人還是網友,並非惡搞我,更不可能詛咒我,他們是懷着一種敬意發那些鏈接的,值得敬仰的當然不是我,卻讓我驀然對名字有了新的認識,一個人取啥名或的確不重要,不過一旦擁有了某個名字,則跟個人信譽、品格、形象綁定在一起,隨時會受到他人或社會的關注,並可能寄予某種期許,因而,名字已然承載着相當豐富的元素。
由此禁不住勾起童年時代有關名字的記憶。基於家庭或其他諸多方面的因素,7歲上小學前一直只有乳名沒取“大名”,似乎也並沒有影響自己的長大,不過有一次還真讓自己“委屈”了好一陣子。有一次跟着姐姐一起去參加生產隊勞動DD拾棉花,放工時我也興高采烈地拎着籃子去過秤,心裡很是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自滿,可是當我提出不跟姐姐的“成績”記在一起,而要單獨算工分時,工分員卻不由分說地給擋回了:“你沒有名字!”心裡很着急立馬“據理力爭”自己有名字,得到的回答是乳名不算得大名。現在看來,名字其實也意味着一種權利呢!
終於到了上學的年紀,姐姐陪我去報到,那個姓王的先生(那時我們鄉下稱呼老師還都是先生)問我叫啥名字,我脫口而出報了自己的乳名,姐姐趕緊制止,王先生很和藹也很善解人意,問我哥大名叫啥,得到答覆后稍加沉吟便表示,那就叫“范子軍”吧。名字就這麼定了,當時心裡也曾疑惑為什麼取這個名。等到漸漸長大后,才知道,姓當然隨父親的傳統,而“子”則是按族譜里的規矩來的,“軍”則是那個時代“流行色”里的一種,那是個時興取名“愛國”、“建軍”、“文革”之類的時代,取名字原來既講傳統也講政治。
現時代人們取名早就告別了昔日的古板、單一,而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隨着閱歷的增加也越來越認識到,名字雖然只是一個符號、一種指稱,卻可能因為特指的人的言行、表現,留給社會不同的印象和記憶。我們或許不可能都成英雄、名家,但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努力陽光做人讓自己的名字陽光起來,值得人們去敬重。(投稿人:范子軍)
我有一個獨特的姓名徵文範文 標籤: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