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針,以上級部門提出的培養中、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目標,認真貫徹《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遵循骨幹教師成長的規律,立足語文學科自身特點,根據我聯區中、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現狀和發展需要,突出前瞻性、創造性、時代性和實效性,構建具有開放性、主體性、針對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模式,建設一支適應未來教育需要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隊伍。
二、目標與要求
(一)目標
培養具有現代語文教學理念,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本聯區起帶頭作用的中、小學語文骨幹教師。
(二)要求
1、研修現代教育理論。
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牢固確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觀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觀念,發展學生個性的觀念,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2、拓展語文學科知識。
要不斷豐富和完善人文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機滲透現代科技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素養,實現知識結構的優化。
3、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要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提高學員自身素質的關鍵,使學員具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並能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提煉總結,推動學員由“經驗操作型”向“教育專家型”轉化。
4、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要掌握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中、小學語文教學和遠程教學的方法,掌握利用計算機網絡獲取研究信息、交流研究成果的技能,並結合中、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設計和製作富有實效性、針對性的多媒體課件。
三、培訓對象
1、中、小學在職教師,年齡在45周歲以下,大專學歷,原則上有5年以上教齡,重點是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小學高級、中教一級和少量一般教師。
2、市(區)以上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帶頭人,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先。
3、師德優良,敬業精神強,有較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教學經驗,教育教學成績優秀者。
選拔程序:學校推薦,聯區審核,報教育局審定。
四、內容與形式
(一)內容
分三大板塊:1、理論與技能;2、實踐與考察;3、課題研究。
1、理論與技能。
針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相關學科知識、課堂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等內容的培訓,提高學員理論文化素養,開拓視野,確立現代語文教學觀念,增強理論思維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
2、實踐與考察。
通過崗位實踐,送教下鄉,評議交流等形式,提高學員自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能力。通過參觀考察,取長補短,發展自我,為逐步形成教學特色打好基礎。
3、課題研究。
開展教科研專題講座,學員參與本校現行課題的研究等活動,使學員牢固樹立“科研興教”觀念,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教科研能力,能獨立主持課題研究,並將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促使課堂教學更趨合理、規範、科學。
(二)形式
培訓班運用“集中授課---參觀考察---在崗實踐---聽課評議”的培訓模式,貫徹集中輔導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技能提高與課題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五、課程設置
1、教育理論與技能課程
本課程設置的原則是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講究學用結合,以學促教,突出針對性、實效性。
採用市、縣、鄉三級集中培訓形式。本課程分為四類,採用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總培訓時間為100學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類教育觀念更新
序號
培訓內容
學時
修業類別
主講教師
所在單位
1
素質教育理論
4
2
知識經濟與教育
4
3
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
8
4
現代教育論
4
5
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
4
第二類專業知識拓展
序號
培訓內容
學時
修業類別
主講教師
所在單位
1
國內外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動態
4
2
新版中、小學語文課標與教材
8
3
中、小學語文與素質教育
4
4
漢字與漢字文化
4
5
中、小學語文教學與美育
4
6
小學生閱讀心理學
4
7
閱讀教學理論
4
8
語文教學心理學
4
第三類課堂教學研究
序號
培訓內容
學時
修業類別
主講教師
所在單位
1
語文教學操作體系研究
8
徐鉅
2
拼音教學專題研究
4
3
小學識字教學專題研究
4
4
閱讀教學專題研究
8
5
作文教學專題研究
4
序號
培訓內容
學時
修業類別
主講教師
所在單位
6
活動課程專題研究
4
7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編、導、演藝術
4
8
語文課堂教學測試與評估
4
第四類現代教育的掌握與科研能力的培養
序號
培訓內容
學時
修業類別
主講教師
所在單位
1
多媒體課件製作及應用
8
2
網上信息的查詢與處理
4
3
教科研論文寫作
4
4
教育教學研究方法指導
4
5
計算機輔助小學語文教學實驗
4
2、教育實踐與考察
本部分內容原則上由各校根據計劃自行安排,總課時為80學時,包括以下內容。
①考察名校。組織學員赴市內外知名學校考察,通過參觀、聽課、座談等形式,吸收這些學校教育教學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②送課下鄉。組織本聯區知名的教師送課下鄉,組織學員觀摩,並請行家即時評點,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③上研究課。以片為單位,學員每人上一堂研究課,並組織學員進行聽課評議。在此基礎上,每片擇擾推薦1-2堂課對市(區)學員進行公開教學,並評出獎項。
④實施“導師制”。聘請特級教師及市(區)語文學科帶頭人為導師,對學員進行傳、幫、帶,經常性開展聽課、評課,導做人,導育人,導教學,導科研,促進學員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3、課題研究
學員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結合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與改革的熱點,確定課題。要求學員在第一次集中時即上報研究課題,上報的課題可以是所在學校教研課題的子課題,但不能與所在學校的課題完全重複,也可以是新的研究課題。原則上,學員應在聽取有關講座及自學有關書籍的基礎上,自行完成課題方案,並認真修改,使之不斷完善,也可以將課題送交有關老師,以求幫助,指導教師可採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全面而又重點地指導學員的課題方案,提出指導性意見,幫助學員比較順利地完成課題方案,並向有關部門積極推薦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研究項目。如果條件許可,可將有一定質量的課題研究方案結集刊印。本部分總課時為60學時。
六、培訓安排
培訓將在2005年7月—2006年7月分三期完成,每期培訓時間為四個月,首期培訓在2005年7月---2005年8月,假期中學習時間相對集中,暑假安排15天,其餘時間原則上每月安排3天,考察活動時間另行安排。
七、成績考核
成績考核將根據培訓內容,原則上由課程考核、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工作實績三方面組成,再結合出勤,作業完成的質量等因素綜合評定。先由學員所在學校進行考核,再報聯區考核小組評定,最後經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中心組審定。
學員經培訓合格后,報請縣教育局頒發《中小學骨幹教師市級培訓合格證書》。
考核內容如下:
1、出勤。缺勤1/3者不得結業。
2、學員在培訓期間必須完成以下“八個一”。
①一節聯區以上的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彙報課。
②一篇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教案設計。
③一篇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論文或經驗總結。
④一篇有較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實錄評案或不少於1000字的評課意見。
⑤一篇專題講座稿(不少於8000字)。
⑥一百張資料摘錄卡片(或一張資料磁盤)。
⑦一篇科研課題實驗報告。
⑧一份現代教學理論試題答案。
3、工作實績。
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