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骨幹教師培訓的心得
應該說還是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的,儘管這個名額是在下沈的時候有的,但在繁忙的十月底(應該說我們每天都很忙,)葉老師還是答應的非常爽快,先小小的感謝一下。(也要感謝贈予我名額的賀老師。)
雖然來過寧教院很多次,每次培訓的內容都不同,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這次的骨幹培訓更是如此,我去了才知道周期是12天,12月初還有6天,因為間隔的時間有點長,怕忘記,所以先整理了一下上半段的學習,也想表達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希望能把好的東西跟有需要的老師分享。如果你不嫌棄的話,可以看一下^_^
Day1
是張賽園老師做的關於《指南》的一個概述,應該說,從《指南》一開始頒布,我們就沒有停下過對它的一個學習,寧波大市還特別有一個硬性規定的考試,可見《指南》確實是很重要的。《指南》從正式頒布到現在,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我們有沒有真正的仔細的去看過裡面的內容,我以前總是很寬泛的,每每大致瀏覽一下裡面的內容,說句抱歉的話,我也是因為第二天要開展小組討論才認認真真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後來我發現,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一定要反覆看反覆看,並且要結合平時上課的經驗,幼兒生活的經驗才能明白《指南》的一個指導性作用。
在《指南》頒布之前,我們學習的最多的就是《綱要》,我是“深受其害”,從一實習開始學習,一直到考編前一個月,沒日沒夜的背,背各個領域的要求和目標,以便考試時可以套用,比如說,一旦碰上和科學相關的,就馬上說”《綱要》里提到在科學領域中要培養幼兒“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係,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後面還有一長串……)“想必大家對這段話異常的熟悉吧,對,我們曾經背了無數遍,無論是說課還是區域活動以及設計教案里的目標,都會千篇一律的用上這段話強而有力的來支持自己的想法。現在《指南》來了,會不會以後每個人都把《指南》掛在嘴邊?是不是《綱要》就要淘汰了?是不是所有的集體教學和遊戲活動全部要按《指南》的來?我想我們應該要全面,客觀的去看待《指南》。
學習《指南》的關鍵字:學習、理解、運用
我覺得重點還是在後面兩個,理解和運用,要充分理解《指南》裡面的各大領域的特點以及子領域的目標以及各年齡段的典型表現和教育建議,我覺得但從《指南》本身來看,比《綱要》來的薄,相對而言,理論性的東西少了,《綱要》是我們的一個教育(學習)內容偏多一些,但《指南》更注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比如說在語言領域裡面,以前我們總是積極鼓勵幼兒要積極踴躍發言,要把話說的長長的,要用好聽的詞來說,以此來刺激幼兒的語言發展,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傾聽”,很多孩子都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問題就來不及的舉手發言,唯恐老師沒有發現他舉手了,傾聽是幼兒發展語言的前提,要先讓孩子學會傾聽,聽清楚、聽明白、聽得懂,才會開口”講“。所以幼兒學習語言的階段應該是:”聽“--”講“--”文明的語言交往“,千萬不能為了追求孩子”會說“就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理解《指南》的導向作用, 我們在集體教學過程中要正確使用《指南》,儘管它裡面對各年齡段的列舉的很細,但我們不能全部照搬照抄,切記不要為了目標而目標。《指南》是幫助我們老師理解各領域教育核心價值,把握各領域教育的基本方向;幫助我們了解幼兒各領域學習與發展規律,以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為教師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或發掘學習內容所蘊含的多種教育價值提供啟示。
另外還有一個要提出來的是,我們經常說要挖掘孩子感興趣的來作為教育內容,但我們要明白孩子感興趣的有很多,但只要孩子感興趣的都可以拿來上課嗎?我們要評價其有沒有教育價值,而拿什麼來評價,那就是《指南》。
《指南》目的
核心:全面協調發展
Day2
第二天是一個小組討論式的學習,主題是”一日生活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先看一段孩子入園的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孩子來園后自己喝茶,給植物澆水,自主選擇玩具等一個大概十幾分鐘的一個片段。
第一次討論:入園環節幼兒可能獲得哪些學習經驗?
時間是15分鐘,要先思考,再交流,再討論,再總結小組的意見並記錄,我們對這種方式並不陌生,平時教研活動也經常會用到,但這次唯一不同的是時間太少了,以至於老師們真的經歷“頭腦風暴”,飛快的思考,飛快的討論。此處省略N個字的討論,就把老師總結的幾個關鍵性經驗告訴大家。
幼兒入園活動中可能獲得的學習經驗有:
獨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主動喝水,喝完把杯子放回原位)
做事的順序,做事的態度(願意給植物澆水,知道先後順序)
動作發展(這個不必解釋,只要孩子動手了,就是動作發展)
語言、閱讀(翻閱圖書)
社交技能(同伴交往、分享)
科學、數學、藝術審美(自選區域活動)
我們可以看到,僅僅一個短短的入園時間內,孩子可能會獲得的學習經驗有這麼多,教師應該鼓勵、引導並創造多的學習機會,有了“機會”才有“經驗” 。
第二次討論:選定一個內容,討論一日生活其他環節中可能蘊含的學習機會,並舉例說明如何學習,“進餐、盥洗、離園活動、午睡、生活活動”自選一個內容討論,時間是10分鐘。
這個我就不詳細說明了(主要是我沒有記錄的那麼全,來不及了),大家也可以把這個當做一次教研活動來開展。那麼時間上可以再加長一些。
Day3
幼兒教師的師德修養
我非常喜歡給我們做這個講座的這個老師,一個呢是因為她沒有從傳統的外界對師德的定義來講,而是從教育電影的角度來講的一些啟示;另外一個呢她來自寧大,聽到來自母校,總是很親切的。O(∩_∩)O
她帶給我們的教育電影中沒有一部是中國的,不是說中國沒有,也沒有崇洋媚外,只是因為中國的教育電影的過程、結局都很悲慘,所飾演的教師非死即傷,難道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教師的偉大?崇高?大無畏?
教師,首先是普通人,再是教師,我們只是比普通人更要多一點道德修養。她期間問了一個問題:在座的老師如果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們會再次選擇這個職業嗎?我們一共有近50名教師,舉手的只有10位左右,我很驕傲的說我是舉手的其中一位,並不是說我要自我吹捧,而是我真的覺得我在教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快樂,儘管很多時候會有抱怨,會覺得事情很多,而且大部分和“教育本身“沒有關係,但在和孩子的交往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歸屬感與尊重。學過心理學的人都知道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第一二層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這是物質需求,第三層是歸屬與愛,第四層是尊重、最高層就是自我實現,這三種是精神需求。現在的社會自然人基本上都能做到底下兩層,我們要向”上“看齊。自我實現,說白了就是實現自我價值,有幾個問題可以幫助檢測,你的工作令你開心嗎?你的團隊是否需要你?你所做的對社會有沒有貢獻?這其實就是人和人的需求,人與與社會的需求。(再講下去就太枯燥了,有些專業術語連我自己都覺得拗口,不講了)
我認為我要教給我的孩子們更多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的是非觀念,樂意與人交往,優秀的學習品質(這裡指的是堅持性、專註力、樂意探索等品質),什麼認字啊,算數啊,100以內的加減法通通見鬼去吧~
講座中,老師列舉了個崔永元的例子,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看一下他的自述:
我和姓王的老師有緣,從小到大,遇到一批。
第一位王老師對我的偏愛完全是因為我貌似忠厚。
我的第一篇作文被王老師大加讚賞,她尤其欣賞這一句: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樣……後來才知道這不過是個套路而已。但當時如果不是讚揚,而是一頓批評呢?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被誇獎出來的。
第二位王老師教了我一年,移交給下一任老師時,她的評語是,該生至今未發現有任何缺點。這為下一任老師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這位年輕力壯的女老師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對我說,聽說你紅得發紫,這回我給你正正顏色。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發育的年齡,我整天想入非非,經常盯着黑板發愣,數學老師把教鞭指向右邊又指向左邊,全班同學的頭,都左右搖擺,只有我巋然不動,於是她掰了一小段粉筆,準確無誤地砸在我的臉上。
數學魯老師說,你把全班的臉都丟了。嗷,全班一片歡呼,幾個後進生張開雙臂,歡迎我加入他們的隊伍。
從此我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患上數學恐懼症。高考結束,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從此再不和數學打交道了,38歲生日前一天,我從噩夢中醒來,心狂跳不止,剛才又夢見數學考試了。水池有一個進水管,5小時可注滿,池底有一個出水管,8小時可以放完滿池的水。如果同時打開進水管和出水管,那麼多少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
呸,神經吧,你到底想注水還是想放水?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場買西瓜,人們用手指指點點,這不是《實話實說》小崔嗎?我停在一個西瓜攤前,小販樂得眉開眼笑,崔哥,我給你挑一個大的,一共是7斤6兩4,一斤是1塊1毛5,崔哥,你說是多少錢?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聲,少廢話!
抱歉!
對我來說,數學是瘡疤,數學是淚痕,數學是老寒腿,數學是類風濕,數學是股骨頭壞死,數學是心肌缺血,數學是中風…
當數學是災難時,它什麼都是,就不是數學。
所以我請求各位師長手下留情,您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或許會了斷學生的一門心思,讓他的生命走廊中少開一扇窗戶。
這個當然指的是小學老師,同樣適用於幼兒教師,同樣適用於家長,你永遠的不知道你的一句正能量的話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影響。
最後我就推薦一下這個 老師帶來的教育電影,《音樂之聲》《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小豬教室 》《叫我第一名》。 希望有時間大家都能去看一下,從中獲得一點正能量。
Day4
架起溝通的橋樑--家園共育藝術
做這次講座的是鎮海中心幼兒園的周立波,沒錯,和那個”名嘴“周立波同名同姓,這個周老師也是個”名嘴“,非常善於溝通,把家長關係處理的非常好。整個講座她沒有站在講台上,就是站在我們邊上,用她自己的實例來告訴我們”溝通“真的是一門藝術。所以我也只記了重要的幾點。她講了大概十幾二十分鐘,我就覺得她講課的風格和李江美很像(後來經過交談發現李江美是她師傅)。
說點題外話,我有幸聽過李江美的兩次講座,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是10年剛考進編製時,她來給我們做新教師培訓,她那時還是機關一幼的教研組長。那次她給我們講的是主題是說課,無論是主題的選角還是她本身的演講風格都非常有個性,她的講座和理論性一點都不沾邊,但就是貼近你的工作,非常的實用。再加上她個人的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出她是一個非常聰明且有內涵的一個人。在那段為期30天的培訓里,我們大概有聽了好幾十個講座,那是唯一一個我至今都還記得的講座。
第二次是我上半年跟隨象山縣業務園長、教研組長研修班一起去寧波尹江岸幼兒園學習,剛進幼兒園我發現了園長介紹那一欄里,赫然寫着”李江美“。講座時再次看到李江美,坦白說,她的容顏和三年前相比蒼老了很多,也許當園長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吧。聽完她的講座后,那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又回來了,句句切入要點,真的很引人深思。當時就在想,容顏是沒辦法和時間和歲月對抗的,自身的修養和素質是一輩子的。這種素質會讓人一直尊敬你,敬佩你。 那次她給我們的做的是一個關於如何提高教研能力的一個報告,第一張PPT引用了美國獨立宣言的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有多少人到現在還會勇敢的追求幸福?
講座的最後,她提醒我們,一定要有夢想,堅持並且守護它,要讓你的團隊,讓你的班級因為你而有變化。後來我有寫過一篇感想,被教科研中心評為”優秀“(我為什麼寫論文時就完全沒有頭緒呢,想不明白)。
後來我在和周老師交談的過程中,她說,她很受李江美的影響,她曾經說過,你可以有個性,但必須建立在專業的基礎上。周老師也有着非常鮮明的個性,從她的講座中就可以看出來。我發現好老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最終修行還是要考個人,學習了他人的優點之後還要不斷的同化、順應最終生成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好了,跑太遠了,趕緊回正題, 因為周老師大多數都是脫稿講的,講的也大多是實例,所以只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步:信任,在這個關係里,教師>家長
幼兒園沒有分數,你應該從哪方面讓家長認可你是專業的,把孩子交給你是放心的?家長看不到,就創造機會讓她看到。
第二步:尊重,在這個關係里,教師<家長
禮儀 、服飾、語言表達、肢體、溝通內容、多樣化的互動形式……
第三步:感恩,在這個關係里,教師=家長
相互感激,相互配合,實現家園共育。
Day5
江北區中心幼兒園教學活動觀摩,這個只能來看我的聽課筆記叻
Day6
兒童社會性發展與教育,比較偏向於理論,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對於想了解嬰幼兒心理學的父母也很有用,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向我要PPT。
後記:
今晚的早睡計劃又泡湯了,好餓,要去覓食了 ……
本來以為很快的,沒想到還是用了3個小時,寫完后又不斷的修改,折騰到2點多才睡,而且一點都不困,發現有了靈感寫東西就特別快,祈禱我下次寫論文也有這麼多的靈感(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