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夯實基礎、面向課改、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的原則,以培養師德修養高尚、業務素質精良、教學技能全面、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學習型組織,讓全體教師在個人反思中提升,在同伴互助中發展,在專家引領中完善自我,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培訓目標:
1.通過校本培訓,使教師形成共同的學習遠景,改善心智模式,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學校發展方向,樹立自我發展目標。
2.以新課程改革為導向,深化培訓工作,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和提高,建立現代教育思想,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通過培訓,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本學科發展動態,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聯繫,不斷探索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促進每位教師專業發展。
4.通過學習、借鑒,進一步培養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意識與習慣,指導教師學會學習,學會反思,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各負其責。
(1)組長:劉樂海
副組長:張興海
組員:魯洪波高洪峰季德平於志遠楊軍吳超孫國輝馮憲偉
劉樂海:主講教育前瞻性、導向性的理論等;
張興海:主講教師教科研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等;
高洪峰:主講師德與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
季德平:主講“三制”“三課”、小課題研究、教學能力提高內容;
吳超:主講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
楊軍:主講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等;
於志遠:主講新課程下如何寫好教學反思的內容;
孫國輝:主講班主任工作內容;
馮憲偉:主講新技術、新技能內容
2、圍繞自身教研課題組織教師自主學習。教師在工作中的學習是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教師要圍繞自身教研課題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廣泛閱覽教育類報刊、雜誌及專著,並圍繞各自課題認真做好富有啟發性、指導性的理論學習筆記,定期撰寫學習心得。
3、舉辦讀書筆記展覽活動。學校推薦教育論著或文學名著,作為本學期自學內容,要求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認真閱讀,作好筆記,以增強教師們的理論涵養與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定期組織老師進行交流並寫讀書心得,以此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形成濃郁的學習氛圍,推進學習化組織建設的進程。
讀書內容:(1)三新一德類:包括師德教育讀本、教育專著、教師專業知識類、教教育教學技能類、信息技術教育類;(2)其他類:包括名人傳記、現代科技類、學生學習方法指導類、兒童讀物等等。
4、與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健康素質。
5、採用走出去、請進來、師徒幫帶、網絡交流、自學等方式,組織教師聽專題講座、學術報告,觀看專題錄像,利用課題組活動、教研組活動等進行形式多樣的學習,使全體教師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提高教科研業務水平。
6、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記錄袋,將教師的學習計劃、學習筆記心得、撰寫的案例反思論文等整理歸檔,使教師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與點滴進步,發現不足,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
7、骨幹教師要建立教研博客,每學期發表教學日誌10篇以上。
四、培訓內容及形式:
1.師德培訓: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在校內開展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自我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堅持依法施教。
2.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根據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的要求,圍繞新課程實驗,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和學科專業培訓,使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自覺將新課程的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3.教學能力和教育行為培訓: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開展教學實踐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和課堂教學整合的能力,引導教師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行為,並以“教學論壇”等形式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實踐、總結,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化成長。培訓書目:《教師人文素質提升》。
4.教育科研能力培訓:以目前學校正在研究的小課題為載體開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論及方法的培訓,指導教師確立課題,撰寫研究方案,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將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融入學校的學習型教育環境建設中,逐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5.自我總結、自我反思。
通過學習,使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的自我反思。一是反思教育教學理念;二是反思教育教學行為;三是反思教育教學個性;四是反思教育教學科研;五是反思影響和制約學校發展的問題;六是反思德育工作的途徑和實效;七是反思學校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從而實現認識上的升華與飛躍,為開展教育實踐創新奠定基礎。每人每學期必須有一篇論文、一則教學設計、一篇案例反思在網上與大家交流。
校本培訓方案(二)
為全面推進學科素質教育,建設一支師德高尚、觀念先進、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為落實我校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學校“興科研、鑄名師、創優校”辦學工程。我校將立足校本培訓,走教科研一體的路子。在校本培訓中,我們將堅持培訓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教師為主體參與,堅持教師成長效應為宗旨,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知識,業務水平。現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我校教師校本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掌握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和現代教育理論,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以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為前提,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為中心,以具備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教學技術為前提,建造一支結構優化、富有活力、勇於創新、適應時代發展的學校教師隊伍。
二、現狀分析:
我校中青年教師所佔比例較重,他們擔負著學校的重要崗位工作,學歷基本上大專以上,但還有一些老師仍然處於單一的知識結構,教學模式還比較注重傳統和經驗型。通過兩年來校本培訓,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為了實施“名師工程”,培養一支師德優、學歷高、功夫硬、能力強、效果好、特長精的“一專多能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開展校本培訓是我校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培訓總目標:
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立足本校。融學習、研討、實踐為一體,以集中學習為指導,以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創造和自我發展為核心;以科研促培訓,以教學促科研,形成教學與研訓的良性循環;以教學基本功為重點,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我校教師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四、培訓內容與要求:
1、繼續加強師德培訓,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
2、更新觀念、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加強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實施學科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現代教育理論培訓(觀念)、學科知識培訓(專業)、信息技術培訓(信息素養)、學科基本功培訓(技能)。使教師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具備一定學術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的素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科素質教育。
3、加強骨幹教師培訓,實施名師導教工程。加大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力度,培養一批校、區級或以上知名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併發揮示範帶動和輻射影響作用,推動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們將“以點帶面”,“以老帶新”,“以新促老”,“老青結對”等途徑,加強骨幹教師培養,
4、深入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紮實做好課改實驗教師培訓工作。做好學科培訓、教材培訓、教育理念思想和教學模式方法培訓,確保課改實驗的順利實施。一是研究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教法和學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二是研究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和轉化,積累具體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全方位關懷學生髮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5、強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教師計算機操作、文本處理、數據處理、網絡信息資源搜集、多媒體網絡課件製作應用、網頁製作、課程整合等信息素養方面提高教師素質。
五、培訓方式:
1、學校實行了外引內培的措施,一是讓他們參加學歷進修;二是把他們的培訓落實在實踐中;三是聘請專家講座。
2、以集中學習、科組活動、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學習與科組活動採取專題講座、系列講座、技能競賽、教學研討、學術交流、課題集體攻關、教育實地考察、培訓活動策劃等形式;自主學習採取個人自修、拜師學藝、互相觀摩、教學實踐、專題研究和論文撰寫等形式。
3、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採取“理論學習——工作實踐——專題研究——教學實踐”相結合等具體形式,並在實踐中不斷創造新的培訓模式。
六、培訓的考核方法:
校本培訓的考核着重於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考核評價;
1、教育教學理論考試:圍繞校本培訓的有關內容,編製理論考試命題,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進行階段性考核評價。
2、計算機基礎知識考核。
3、根據校本培訓的內容與要求,教師完成參加培訓的經驗總結、專項報告、讀書報告、學術論文、聽課筆記和反思體會等反映學習過程的材料,學校查閱。
4、結合學期和學年考核對教師的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績效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
七、培訓的保障措施:
1、以教師為本,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機構,做到人員、時間、內容、目標、考核“五落實”。
2、學校建立教師校本培訓方案和考核制度,形成良性運行機制,有計劃、分層次進行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考核,建立檔案,考核成績與教師考核、評定職級、評先選優掛鈎。
3、建立和完善骨幹教師激勵機制,創設教師成長、成才的機制和環境。“外出培訓教師經驗彙報制”“學校學科優秀帶頭人獎勵”,鼓勵骨幹教師的成長。
4、舉行各項教學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如論文比賽、教學研討、課堂觀摩、專家報告、參觀訪問等,豐富和拓展教師展示自我空間和平台。
5、遵循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及實施細則和市、縣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具體落實校本培訓。
6、校長是培訓者校本培訓的第—責任人,具體落實培訓所需的必要條件,保證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
7、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和網絡資源優勢進行教師自主學習提高。在校園弘揚讀書學習風氣,整體提高校園文化氛圍,帶動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
8、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為教師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發展環境。
八、培訓時間與分工:
1、逢雙周四下午為各科組教研活動時間,雙周一下午第三節為全校教師集中學習研討(根據需要有時單周進行),技能培訓按計劃表定。
2、成立帶河二小校本培訓工作小組
組長:龔慶華
副組長:吳小東莫永東
校本培訓方案(三)
一、培訓目標
緊緊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通過校本培訓,使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為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同時促進教師向現代型教師轉變。
1、建立主動參與,開放高效,滿足教師自主性選擇學習需要的教師培訓機制。
2、更新教育觀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代型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實現從職業型向事業型、經驗型向科研型、高學歷向高能力、書匠型向學者型的轉化。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師獲取、處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養成上網查找教育資料的習慣。具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撰寫教學反思、博客的能力。
二、培訓對象和內容。
(一)培訓對象:全校所有在職教師。
(二)培訓內容:
1、以教育法規為主的師德培訓
以 “三個面向”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依據,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及心理素質。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2、以新課程為主的現代教育理論培訓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重點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科課程標準》、《學科教材》、及縣局組織的教師讀書為主要內容,搜集、整理相關課改信息,組織學習、研討交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
隨着合格學校的創建,以及專有教師的配備,辦學條件的現代化,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技能培訓;一是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設備操作的培訓,二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培訓。全員普及培訓電子辦公所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培訓計算機和網絡的管理,博客、網頁的製作與應用等內容。引導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觀點交匯在這個可以暢所欲言、無所不談的平台上,從而使教師養成善於交流的習慣,進一步轉變其教育觀念。
4、以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為主的教育科研培訓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要逐步樹立教研科研意識,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訓。注重教師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根據本校、教師本人實際,針對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圍繞中心校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有效地開展課題實驗。
5、以組織教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為主組織管理能力培訓
作為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管理者,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為教師提供交流平台,讓老師組織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讓優秀的經驗能得到推廣,促進教師教學組織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班級管理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三、培訓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師都有權利和義務開展和參加各種校本培訓活動。校本培訓採取多元培訓的辦法,注重立足校本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同時,走出去、請進來,注意吸納校外資源並加以研究利用。通過專題培訓、觀摩研討、課題研究、遠程教育、等模式開展適合本單位實際的校本培訓。
教師的工作經歷、教學經驗、教學水平、自身素質、年齡不同,決定了校本培訓的形式和內容也不同。按照自主、開放的原則,運用課題帶動法,充分體現人人都是培訓者,處處都是培訓地,刻刻都是培訓時的特點,主要採取以下三種方式。
(一)基於網絡的開放的培訓方式。
利用網絡資源,鼓勵教師積極從網上尋求學習資源,促進教師自主學習。任課教師隨時將學習研究的成果發布到自己博客上,豐富、共享培訓資源、信息。定期由學校推薦並篩選出一個反映教育教學熱點、難點、疑點、焦點的博客,作為學習主題,讓教師圍繞主題進行學習討論。
(二)基於校園的培訓方式。
以專題講座、課例、實驗、研討、小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積極探索“參與、互動、合作、探究”的培訓模式,倡導以學習型團隊為載體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反思、研究、進步、提高。
採用三級培訓機制:
1、校際培訓:學校經過調查了解,根據教師普遍性實際需要,組織開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訓活動。
2、教研組培訓:根據各教研組特點,開展與各教研組專業緊密關聯的培訓內容。
3、自我培訓:老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表,根據自己發展計劃,為自己設計個性化的培訓方案。
(三)校際之間合作培訓形式
與兄弟學校組織開展合作培訓活動,共享各校優秀資源,促進共同發展,讓我校老師得到更多培訓機會,得到更多收穫,同時也可以宣傳我校優秀的教育人才和資源,提升學校形象。
四、措施:
(一)提高對校本培訓的認識是做好工作的關鍵,要加強學習,把校本培訓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辦有特色結合起來,切實搞好培訓工作。
(二)加強校本培訓的組織領導,加強過程監控管理和考核評價工作,做好相關紀錄,認真落實培訓方案。
(三)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指派他們承擔校本培訓任務,設計方案,組織實施,在理論與實踐兩層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師發展。
(五)校本培訓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圍繞課題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線教師依據任教學科和專業特長編入課題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加強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六)師徒結對,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帶、幫、扶”,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