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一)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小學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 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 通過對語言 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才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小學生學習心理看: 小學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了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盡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小學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為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為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极參与,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 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為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20**年2月~20**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年4月~20**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年5月~20**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鄧黎莉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成員:錢荷琴 金壇市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研組長(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王丹鳳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溫小玲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
王愛琴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
劉湘芸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小學部英語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為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
課題研究方案(二)
一、分析學生閱讀現狀
閱讀能力在我們語文學習能力中佔據核心地位,它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助手,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現實中學生的閱讀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學習計劃安排、教師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側重點都發生了偏差,於是相應的,學生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不愛讀書,有的學生不會讀書。除了課堂上的閱讀,有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回家后只啃教科書,有些頑劣的孩子把時間都打發在了休閑上,根本不讀書,長久下來,學生的閱讀領域變得極為狹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畫之類的休閑書刊。這種現象實為可惜。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認為閱讀是種習慣,既是習慣便可養成,從正面意義而言,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由內而外轉化人的氣質,因此,在班級環境中,我們應該帶領孩子領略閱讀的樂趣,組建班級讀書會,用心領着心、用生命領着生命,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語文教學新的領域——‘班級讀書會’。在‘班級讀書會’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細細品讀讀書的情趣、積澱厚重的人文素養。
二、營造班級讀書氛圍
(一)、建立班級書架。“眾人拾柴火焰高”,設想由每個學生提供3-5本書,我們書架中就有了200多本書,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學生自己課餘閱讀,又可以與同學互通有無。這些書是動態的,新書被不斷帶來,而學生都閱讀過的“舊書”則被定時清理出來,由學生帶回去,這樣就能使班級書架做到常換常新。為了更好的保管圖書,提高圖書的使用率,我們還可以成立了“班級圖書管委會”,做好了圖書的登記、借閱工作,確保書架正常運轉。
(二)、成立讀書小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興趣、人緣、家境等)組建“書友隊”,共同研讀一本書。一個小隊讀完一本書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隊互換,這樣,一學期每位學生只需買一本書,但也能閱讀至少6本書,完全可以保證孩子的閱讀量,教師開展閱讀指導也比較便利。
(三)、落實時間,開設“讀書課”。教師要靜心為學生安排閱讀經典的時間,否則活動不能落到實處。一學期我們一共才教學20幾篇課文,有些老師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來複習課文內容,這是不值的。我們可以嘗試着開展了幾節“班級讀書會”的典型課。筆者在實踐階段開了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之《大冒險》、《校歌》及《窗邊的小豆豆》三次班級讀書會。
(四)、建立獎勵制度。對讀書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及時給予獎勵,以保護他們的閱讀熱情,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獎勵制度。筆者思考是否可以這樣做:每看一本書或讀書筆記撰寫認真的,獎勵一顆五角星;集十顆五角星換取一張書籤,集五張書籤換獎一本書。這樣的獎勵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個個能積極爭先。對設計精妙,感悟深刻的讀書記錄卡,在教室里予以張貼表彰,在學校網站上也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閱讀成果。
三、探究班級讀書會模式
模式如下:
選擇閱讀內容——個體獨立閱讀——班級共同研讀。
課題研究方案(三)
一、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一)觀摩課堂,引發思考
鏡頭一:在水果單詞教學中,A老師帶領大家欣賞了歌曲《Apple》,告知學生今天要學習水果。然後,直接拿着單詞卡片,What’s this 提問、回答,期間,所運用的教授方式都千篇一律。整個課堂,呈現了教師“填鴨”、學生“鸚鵡學舌”的狀態,沉悶而又無趣。
鏡頭二:同樣水果單詞教學,教師B導入設計了“Monkey and fruits”。課件上活靈活現的小猴摘水果的故事動畫呈現,並伴以教師生動形象的旁白,讓整個課堂一開場便活躍起來,學生們的心已經深深為故事所吸引,對學習的慾望顯而易見。在故事的後續發展中,新授水果單詞逐一呈現,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樂於沉醉於故事中,並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說apple,pear,peach等單詞,學習高效而自然無痕。
同課異構的兩堂課,不難發現,A老師展示的是傳統教學模式,B老師應用了故事教學模式,雖然兩位老師都能將單詞教學灌輸於學生,但是課堂上學生的快樂指數完全不同。A老師班級學生學習興趣很低迷,而B老師班裡,學生享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精彩。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在起步階段培養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如果我們能採用正確的方法,那麼就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消除疲勞,而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活力,而這也恰恰是故事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於是,本人大膽嘗試提出,將故事教學應用於英語課堂,以改善和豐富一成不變的農村英語教學模式。
(二)理性認識
1、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達到的二級目標要求:“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
2、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是忠實的“故事迷”。故事教學法的運用,恰可以滿足學生體驗享受語言學習帶來的那份快樂。
3、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需要。藉由故事創設恰當的故事情境,學生在讀故事、演故事過程中,操練了語言知識,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表演、表達、口語運用的能力。
4、小班化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自然形成的獨特小班優勢,為故事教學法的全員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更廣大的空間和時間條件。
綜上所述的各種需要,再結合日常教學上的點滴嘗試經驗,由此提出了這一課題。
(三)研究綜述
1、縱觀各研究文獻,關於英語故事教學的研究也有很多前輩的意見可尋,有實踐運用故事到字母、詞彙、語篇、語音教學等方面的,有深入探究故事教學運用原則方面的,也有專註於尋找故事教學中所涉及的各種策略的。本課題將在原有研究成效的基礎上,着重開展小班化教育環境下將故事教學灌輸於整個課堂,對課程的導入、新授、操練、拓展等方面進行實踐操作,以打造獨具特色的小班化英語故事教學課堂。
2、小班化教學已經正式大張旗鼓地踏上我們的教育平台,但縱觀各研究成效,多為針對全校性開展的小班化教育活動,而專門針對個人實踐的英語課堂小班化特色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故事教學法的“專職”課堂引入,對於我們農村英語科研活動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本課題的創新所在。
二、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故事教學法:以故事情節為教學主要載體,將故事教學貫穿於整個課堂活動中,即把課文中的字詞句放在生動的故事中學習,讓學生在聽故事的時候聽英語,在講故事的時候學說英語,同時,伴以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編故事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故事情境中去,從而達到學習英語知識的目的。
三、研究指向與內容
(一)研究指向:本課題旨在針對課本資源“Story Time”的故事教學基礎上,將故事教學法貫穿於英語教學課堂。同時,針對小班化特色活動的開展,利用故事教學活動來滿足學生對活動的需求,從課堂的導入環節的情境創設,知識新授環節的故事化呈現,鞏固重難點方面的故事運用,再到拓展步驟的故事演繹,整一堂課,都以故事為主導,真正做到故事進課堂,還課堂於學生。讓孩子們在故事學習中演繹精彩,掌握知識文化。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主旨是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全面推進故事教學模式。而“故事教學法”本身就是一種教學策略。所以,本課題研究,重在實踐、探索、整合、檢驗,通過教學探究,形成一套系統的、可借鑒、可操作的新型小班化英語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加的充滿童真、趣味。主要的研究內容如下。
1、導入設計故事化 打造起點之精彩:“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開始。”(王道俊、王漢瀾,1989)所以,課堂導入階段,活用故事情境打造生本課堂,為小班課堂創設故事教學情境,也為新知識的引出打好基礎。
2、新授教學故事化 呈現知識之精彩:根據所授課型不同,巧妙運用故事教學法,讓枯燥的字母“趣”起來,讓乏味的單詞“動”起來,讓單一的句型“滿”起來,讓呆板的語音“活”起來,從而為小班課堂知識的傳授打造精彩。
3、鞏固操練故事化 感知重難點之精彩:知識的鞏固操練環節,繼續貫穿使用故事教學法,通過故事有意識地重複語言點,使學生學過的東西得以鞏固和記憶,特別是對一些重難點知識予以強化訓練。
4、拓展延伸故事化 演繹尾音之精彩:利用看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猜故事,增加課堂活力;學故事,提高閱讀能力;演故事,展示綜合能力;編故事,展現個性特色等。
此外,故事教學指導下的小班英語故事教學模式、故事教學取得的成效,以及教師、學生在英語教與學方面的實效性研究也將予以開展。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三年級、四年級學生
(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年9月—10月)收集資料,制定研究方案,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
2、實施階段(20**年11月—20**年5月)
(11月—12月)閱讀、查閱理論依據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為實踐的理論指導。
(1月)總結反思前段研究情況,以論文形式彙報階段性研究成果。
(2月—5月)深入探索,通過實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成果。
3、總結階段(**年6月):試驗成果總結,撰寫研究報告,請領導鑒定和課題驗收。
(三)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調查分析法。
(四)可行性條件:本校為一所小班化實驗學校,自然小班的獨特優勢,為本課題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本人所撰寫的研究成果曾多次獲得縣級榮譽獎項,如《關注全員參與 共享語言魅力——以PEP小學英語Book2 Unit4 《Do You Like Pears 》為例》獲杭州市小班化論文三等獎,小課題《農村小學高段英語音標學習策略研究》獲縣二等獎。
(五)主要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 王影。淺談故事教學在真實性任務情境下的運用與方法[J].海鹽教育網,2006
[3] 毛凌燕、毛輝。 故事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5
[4] 張志遠、高雲智。 英語教學研究方法[M].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0
[5]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課題研究方案 標籤:研究生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