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鄉鎮扶貧以工代賑建設“十一五”規劃

鄉鎮扶貧以工代賑建設“十一五”規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3)、經濟結構不合理,增收渠道單一,增長質量和效益低,脫貧難度大。在經濟結構中,第一二三產業的構成為68:11:21,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未形成,現有經濟結構單一。工業發展嚴重滯后,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小,競爭力弱,就業承載能力低,發展緩慢,鎮財政收入處於低水平徘徊狀態。

  (4)、科技人員少,勞動力素質低,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不強。

  (5)、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返貧率居高不下,穩定脫貧奔小康的任務艱巨。

  (6)、市場意識淡薄,觀念陳舊,思想不夠解放。幹部群眾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淡薄,依賴思想嚴重,缺乏開拓創新意識,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四、貧困現狀分析

  鴨田鎮2004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16300人,佔全鎮總人口的60%,其中絕對貧困人口7800人。這些貧困人口分布在全鎮26個貧困村、236個村民小組。其基本特點:

  一是交通條件差,地域偏僻;

  二是土地瘠薄,人畜飲水困難;

  三是貧困戶家庭成員文化素質偏低、勞動力短缺,掌握先進農業科技的能力差,增收渠道單一,貧困程度深,以及加入WTO對落後地區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都將給今後的扶貧開發工作帶來更大難度。

  第三章 “十一五”期間扶貧以工代賑的

  基本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全鎮以工代賑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以工代賑建設的總體要求,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突破口,以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手段,以農民增收和財政增收為目標,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為保障,堅持開發式扶貧,堅持政府主導與全社會參與相結合,廣泛動員群眾,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植農村主導產業,儘快改變全鎮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後狀況,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使貧困人口由解決溫飽向實現小康邁進,努力做到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開發式扶貧原則。引導全鎮廣大群眾在國家必要的幫助和扶持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通過開展以工代賑建設,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經濟結構,開發本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走出一條符合鴨田實際、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2、堅持統籌兼顧、全面發展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把以工代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立足當前,着眼未來,把以工代賑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解決當前問題與實現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加強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科技、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發展,不斷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3、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把以工代賑建設與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資源、人口和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4、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原則。充分發揮全鎮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自強不息,不等不靠,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國家必要的扶持下,改變鴨田落後面貌。

  5、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發揮政府在以工代賑建設中的宏觀調控作用,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積極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參與以工代賑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開發的合力。

  三、戰略目標

  1、總體目標:

  儘快改善全鎮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穩定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爭取到“十一五”期末,全鎮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自然村通農機路,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基本解決全鎮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使全鎮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以上,為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主要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290萬元,年均增長10%。

  (2)、財政收入實現600萬元,年均增長13%。

  (3)、農業總產值達到4740萬元,年均增長7%。

  (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52元,年均增長9%。

  (5)、糧食總產量穩定在866萬噸。

  (6)、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200公頃,年均增長5%。

  (7)、農村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58∶24∶18。

  3、遠期目標(2011—2015年):

  繼續加強交通、基本農田、水利建設和流域治理,加快經濟發展,增強造血功能,拓寬貧困人口增收途徑,鞏固扶貧成果,增強鎮村財力,群眾生活質量迅速提高,全鎮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社會、經濟、生態全面、協調、和諧發展。

  第四章 戰略重點與重點項目

  一、戰略重點

  “十一五”期間扶貧以工代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四項目標”、抓好“六項工程”,即解決飲水難、行路難、增收難、結構調整難三項目標,抓好鄉村道路交通建設、人畜飲用水工程、基本農田建設、小流域治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六項工程。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

  1、抓好重點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分年投入,注重改變基本生產、生活環境,包括人畜飲用水、交通、郵電、水利、文化、教育、衛生等條件。

  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落後的區位條件。區位條件不利,交通不便,是制約我鎮經濟發展的第一個“瓶頸”。為此,要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調動貧困地區農民的勞務積累,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加強貧困鄉村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民獲得各種社會服務,提高生產能力,促進地方經濟活動的開展。

  3、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實現農村經濟、社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抓好退耕還林,加強小流域治理,採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產條件,為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4、培植主導產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目前我鎮受制於自然條件,產業結構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主要是種植業比重過高。為此,要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從鴨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施扶貧入戶項目集中成片開發,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走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之路,逐步形成具有鴨田地方特色的富硒優質稻、中藥材、高山蔬菜(竹筍兩用林)、經果林、牲畜水產養殖五大農業生產基地,培育和延伸5條產業鏈。確保貧困戶從主導產業中獲得收入占人均總收入60%以上,以實施穩定脫貧的任務。

  5、實施科技扶貧,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

  二、重點項目

  1、鄉村道路建設

  (1)、目標:以提升改造為主,根除病段,打通出口路、斷頭路,連接自然村之間的農機路,形成以312省道為主架的節能、通暢、高效、快速的鎮域公路網,提高公路通達程度,實現全鎮村村通公路,村級公路向自然村輻射。重點解決貧困村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行能力受阻的問題。計劃新建、改擴建公路55公里,其中新建10公里,改擴建道路45公里。

  (2)、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3)、資金籌措:計劃共需資金205萬元,需以工代賑資金103萬元,地方配套102萬元。

  (4)、措施和辦法: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縣支持和投入;

  二是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村級道路採用“一事一議”辦法,解決土石方及民工能做的事情;

  三是通過優化設計,堅持科學施工,嚴格(質量、安全、技術)管理和嚴格招投標管理,降低工程造價。

  2、農田水利建設

  (1)、現狀:鴨田鎮境內河溪少、流量小,每到枯水季節,農田灌溉用水十分緊張。原有蓄水工程大多數灌區有均未配套或配套不齊,沿河漫灌,水的利用率低,影響農田抗旱能力。且現有的“小一”型水庫1座、骨幹山塘5口,由於建設時缺乏資金、技術,土法上馬,運行時間長,嚴重老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險病情,亟需治理。

  (2)、目標:以改善全鎮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能力為目標,通過實施渠道、集雨節灌、現有水利工程的改造配套和堤防建設等措施,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穩產高產農田,提高防災抗險能力,進一步鞏固“溫飽”成果。規劃“十一五”期間對現有山塘水庫進行除險加固,並增修山塘1口、水渠1條,維修改造水渠8條,新建排洪溝4條、擴建1條。

  (3)、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4)、效益:上述工程的實施,可新增灌溉面積2500畝,改善灌溉面積6500畝。

  (5)、資金籌措:計劃總投資165.32萬元,需以工代賑資金80.92萬元,地方配套(含行業配套)84.4萬元。

  3、基本農田建設

  (1)、目標:全鎮完成中低產田改造2000畝,坡改梯500畝,。根據各地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加強中低產田改造配套工程建設,使全市貧困鄉村耕地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田。

  (2)、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3)、資金籌措:總投資200萬元,其中以工代賑100萬元,地方配套100萬元。

  4、人畜飲水工程

  (1)、目標:以改善全鎮人民基本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為目標,通過引水、提蓄水、集雨蓄水等工程措施,基本解決人畜的飲水困難問題。需建蓄水工程13處,鋪設管道56000米及完成配套輔助工程。

  (2)、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3)、資金籌措:總投資204.2萬元,其中以工代賑102萬元,地方配套102.2萬元。

  5、小流域治理

  (1)、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全鎮長遠發展為目標,主要加大對小流域的溝壑綜合治理,採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因地制宜地開展小流域治理。“十一五”計劃治理5條小流域,流域面積4500畝,治理面積300畝。

  (2)、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3)、資金籌措:總投入312萬元,需以工代賑資金156萬元,地方(含行業配套)156萬元。

  6、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

  (1)、目標:根據以工代賑項目落實到村、覆蓋到戶的特點,圍繞培育鴨田特色、主導產業,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走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之路,重點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優質中稻、生態茶園、中藥材、竹筍兩用林、經果林等農業生產基地。

  (2)、項目:見第八章附表。

  (3)、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200萬元,其中以工代賑資金80萬元,地方配套120萬元。

  第五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一、投資估算

  “十一五”期間,全鎮計劃實施扶貧以工代賑建設項目項,預算總投資1286.52萬元。主要包括:基本農田建設項目2項,投資200萬元;農田水利建設項目17項,投資165.32萬元;鄉村道路建設工程項目14項,投資205萬元;人畜飲水工程13處,投資204.2萬元;小流域治理9項,投資312萬元;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3項,投資200萬元。

  二、資金來源

  鑒於鴨田鎮財政十分困難,群眾收入水平低,扶貧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地方配套資金難以籌措,建議以工代賑建設項目資金全部由國家和省、市、縣予以扶持解決。同時,在國家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動員群眾積极參加當地農村基礎工程建設,以彌補國家投入不足的問題。

  第六章 預期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全鎮以工代賑規劃建設項目全部實施完成後,可改造中低產田2500畝,新增灌溉面積2500畝,改善灌溉面積6500畝,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積300畝,工程建成后,全鎮共可新增糧食產量4萬噸左右,共可增加農業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

  1600元以上。同時乾旱年份可以減災避災。

  二、社會效益

  一是通過交通條件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我鎮公路的車輛通行能力和通達深度,使路網布局結構更趨合理,對農業、礦產、旅遊資源可進行深度開發,加快群眾脫貧致富,促進城鄉和內外交流,繁榮全縣經濟。

  二是通過實施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廣和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發展農村支柱產業,解放廣大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是隨着農村經濟狀況和貧困人口生活狀況的逐步改善,帶動貧困鄉村交通運輸和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以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使項目區群眾的整體素質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三、生態效益

  規劃項目建設完成後,通過基本農田建設、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項目實施,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制,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將得到改善,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第七章 措施與對策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1、充分認識以工代賑在扶貧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從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角度出發,做到扶貧思想不松,扶持力度不減,工作熱情不變。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到轉變職能、規範管理,從思想方法的適應性到工作方法多樣化,在“扶真貧、真扶貧”的過程中接受人民群眾、上級領導和職能部門的監督。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2、成立“鴨田鎮‘十一五’扶貧以工代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鎮以工代賑建設的宏觀指導與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按主要項目設立項目指導組,負責具體項目的實施、技術指導工作。

  3、面向貧困人口,認真抓好規劃的編製、落實和組織實施工作。強化服務,提高效益,力求管理規範化、工程程序化、決策科學化。

  二、多方籌資,確保實施

  1、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在爭取國家、省、市、縣以工代賑項目資金投入的同時,鎮財政要按投給我鎮以工代賑資金總額按比例落實配套資金,並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匹配部分按時足額到位。

  2、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組織及個人加大對貧困鄉村的投資,扶持貧困鄉村發展。

  3、信用社要積極推廣扶貧到戶的小額信貸,支持貧困農戶發展生產。

  4、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動員群眾投工投勞。

  三、突出重點,標本兼治

  1、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區域經濟質量。基礎設施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瓶勁,是資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由於受基礎設施的制約和障礙,資源得不到開發,產品不能成為商品,優勢形不成效益。所以要致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揮扶貧經濟效益,實現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

  2、以科技扶貧為手段,實現標本兼治。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推廣、普及實用技術,增強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面向市場走產業化經營路子,提高農副產品的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使一部分貧困農民轉入二、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區域經濟,步入良性循環。

  四、規範管理,提高效益

  1、科學建立以工代賑項目庫。按照本規劃要求及以工代賑建設項目的具體內容,結合實際編製完成項目可研和設計。項目制定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綜合平衡,做好評估和論證工作,確保項目科學可行。對項目進行科學整理分類,建立項目庫,並作為落實以工代賑建設任務、申請立項、投入資金和檢查、驗收、評估的主要依據。

  2、加強以工代賑資金的管理。以工代賑資金是專項扶貧資金,要進一步完善以工代賑資金管理制度,對以工代賑資金實行專項管理,設立專戶,做到專款專用、不擠占挪用。

  3、提高以工代賑資金使用效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範管理,集中資金,統籌安排,突出重點,連片開發,以發揮扶貧資金的聚集效應。

  4、加強以工代賑項目監測工作。建立完善以工代賑項目監測系統,及時了解和全面掌握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動態情況,認真做好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及資金使用信息的採集、整理、反饋工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嚴禁擠占挪用以工代賑資金、侵犯農民利益、搞形式主義和弄虛作假。

  第八章 附件

  一、基本情況統計表

  二、以工代賑項目備案卡

  三、2006-2010年以工代賑建設項目規劃表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鄉鎮扶貧以工代賑建設“十一五”規劃 標籤:鄉鎮 贏在規劃 兩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