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最關鍵五年,抓好這五年工作,對於率先發展雙清,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根據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現將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思路彙報如下: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五”計劃四年中,我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投資和消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取得重大進步。 1、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2004年GDP達10.53億元(2000年GDP66203萬元),年平均增長11.2%,三次產業比例為13.4:40.6:46.4;進出口總值1492萬美元,其中出口1086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386萬元(2000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74萬元),平均遞增14.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2000年零售總額80418萬元),平均遞增10.6 %;財政總收入8014萬元,(2000年財政總收入5270萬元)年均增長11.1%。 2、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洛湛鐵路和潭邵高速通車;邵陽-南山220千伏安送電線路和邵陽五里牌至檀江110千伏安送電線路,白馬工業基地,水電路三通及村村通電話,移動電信覆蓋率100%,通鄉通村公路進一步改善,泥灣防洪大堤峻工,防洪能力顯著提高。 3、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區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具有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和健康教育的新型城鄉衛生體系;人口出生率12.67‰,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7.62 %。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 4、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城市居民純收入7398元,年平均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3673元,年均增長13.2%。 5、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展順利,集體企業改制基本完成,住房、醫療、人事勞動、財政、投資、社會保險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發展環境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復蘇加快,國際資本和產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為我們充分利用外部可流動生產要素,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基礎條件。從國內看,經濟發展正處在新一輪上升期,沿海一些產業正在向內陸轉移。 隨着洛湛鐵路、潭邵高速公路的建成,邵陽大道、大興路、建設南路、邵水東路即將開工,大大改善了雙清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隨着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逐步深入,民營企業方興未艾,雙清工業中心地位日益凸現,專業市場、專業街提質改造,商品流通幅射半徑拉長,正煥發出發展的強大活力。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興工活市、擴城富農、開放帶動、科教領先”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特色產業優勢,生態農業優勢,工業大區優勢,人力資源優勢,突出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大力招商引資,全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把雙清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人民富強,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城區。 (二)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主要目標: ──經濟總量。至2010年,全區GDP達到21.6億元以上(按2000年可比價格計算),年平均增長 12%。其中一產業平均增長5%左右,二產業平均增長 13%左右 ,三產業平均增長11%左右 。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達9.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億元, 平均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62.7億元,年均增長30%。財政總收入突破1億元,年平均增長11%。 ──經濟結構。到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7:45.4:45.9。 ——對外開放。到2010年進出口總額達到 4859萬元,年平均遞增18 %,其中出口達到4616萬元,年平均遞增22 %,實際形成以紡織、發製品、生物醫藥、玻璃為主要品種的出口基地。 ──社會進步。預期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增長控制在7.5‰左右,2010年末總人口控制在30.5萬以內。科技教育加快發展,城鄉衛生、文化、體育設施日臻完善。 ──人民生活。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遞增8%和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城鎮居民各類社會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大力推進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006-2010年,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實現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生活富足,保障健全的和諧社會。 三、發展重點和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間,我區重點實施“興工強區,擴城富農,開放帶動,科教領先”的發展戰略。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1、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以效益農業為突破口,調整農業生產布局,優化品種結構,重點做好“加工、流通、服務、勞務”八字文章,走城郊特色休閑農業之路,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全面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一是以白馬田放心蔬菜基地為龍頭,建成以石橋、城東為重點的3000畝無公害蔬菜產業帶;二是以雲水、渡頭橋為重點的牲豬、肉牛養殖帶;三是打造“高崇”品牌葡萄,建成高崇山、渡頭橋10000畝無公害葡萄產業帶;四是以蓮荷、芹菜為中心3000畝花卉苗木產業帶;五是建設以肥田、砂塘等村連片5000畝蒔菇、蓮藕產業帶。 ──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扶持寶慶肉聯有限公司、邵陽紫華紡織品公司、西部牛仔寶慶食品廠、邵陽甾體激素公司、智邇康乳業公司、華湘米業有限公司家寶竹木製品廠、金工板業有限公司、邵陽分公司唐人神集團、中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力爭培育2-3家企業成為省級規模龍頭。 ──開發休閑農業,建設“城市的後花園”。以長木、東郊漁場、綠洲蓮荷村為示範,集郊遊、休閑、健身、購農產品為一體的鄉村休閑中心。 ──組織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一要抓好農民工培訓;二要建立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有效、有序組織勞務輸出;三是引導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 2、以工業為主導,重振工業雄風 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基礎好的優勢,突出抓好造紙、機械、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着力培植人員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微肥生產三大新興產業;重點研發甾體激素、鋰離子電池、滑軌調角器、63cy軸向_柱塞泵、高檔文化紙等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規模工業,實施“低成本擴張,結構效益,質量品牌,人才興工”的四大工程,力爭形成新的產業規模優勢和區域經濟優勢。 ──以現有產業為基礎,培植優勢產業鏈和優勢企業。做大以汽車零配件為主的汽車工業;以液壓件和達力電源為主的裝備工業;以化纖、皮革為主的輕紡工業;以精細化工、農藥化肥、造紙為主的化學工業;扶強優勢企業,重點培植一批有發展前景的骨幹企業,並以骨幹企業為龍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拓展產業鏈延伸。 ──以工業園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成產業集群。“十一五”期間精心打造4.5平方公里核心園區,引進一批以特色產業為主的企業,形成群體規模優勢的產業。 3、加大提質力度,全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 結合我區第三產業發展的優勢,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業、信息服務業、教育、社區服務業、物業管理業。 ──商貿流通業。對已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集散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加以培育,積極推進連鎖經營、超市經營和倉儲物流業。 ──產業服務業。扶持支柱產業,區域特色產業服務的專業化、市場化,形成體系的中介服務、信息服務、交通運輸、人力資源培訓、業務代理等機構,大力發展房地產物業管理,教育文化和社區服務業。 4、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設 加大政府信息中心的建設投入,通過政府上網,發展電子政務,推動企業上網,實現資源共享,加快電子商務發展。 (二)圍繞“擴城提質”,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強化中心城區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層次分明的城市分佈格局,綜合配套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城市功能。將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結合起來,促進生產要素和產業的高效聚集,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中心城區。中心城區主要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建設商業步行街、邵水東路沿江風光帶、水府廟到雙清公園沿堤風光帶、紫薇博覽園;啟動佘湖生態公園建設,協助加快佘湖新城建設。 ──小城鎮建設。高崇山鎮和渡頭橋鎮要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的思路,搞好水、電、路等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小城鎮擴規升位,運用市場機制盤活集鎮存量土地,在以土地生財,以市場聚財上大做文章。 ──城、鄉基礎建設。加快邵陽大道和大興路的力度,爭取邵石南路、進站路、龍皇路儘早開工建設。啟動財神路,加快鄉鎮村公路建設改造,力爭“十一五”末達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標。 (三)加快體制創新,建立比較完善的經濟體制 1、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革政府審批制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強化服務意識。 2、全面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完成糧食企業、供銷企業的改制工作。推進教育、環衛、衛生、文化系統的改革。 3、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大力發展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商品市場,完善市場中介體系,開闢多種融資渠道,搭建銀企合作平台,積極發展民間投資公司、典當行業。 (四)推進科教領先,增強創新能力 1、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促進人力資源成為經濟建設的第一資源。形成“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鼓勵有才幹的人員以技術、專利等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建立充滿活力的激勵機制。加強科技創業服務,積極培育知識型的企業家;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 2、探索建立在扶持中小企業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和科技投融資機制。 3、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建立健全全方位開放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鞏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模式,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重點辦好昭陵實驗學校、高崇山中學、渡頭橋中學和東塔小學,形成名校品牌優勢。完成D級危房改造。 (五)加強資源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適度控制人口規模,切實提高人口素質。嚴格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發展老齡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2、加強資源保護。強化國土資源管理,抓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3、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治理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城鄉水環境質量,提高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六)堅持以人為本,構築和諧社會 1、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保合一”的基本保險制度,積極發展社會公益、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優撫安置等社會保障事業。 2、努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程。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服務。要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彈性就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3、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動依法行政,加強對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監督力度。通過普法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加強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 4、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完善覆蓋全社會的治安,安全防範網絡和管理體系。堅決打擊各類嚴重犯罪,遏制社會醜惡現象。及時緩解和清除各種社會矛盾,確保社會穩定。 5、健全社區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每個社區努力建立一個便民或文化活動中心,發展有特色的高品位地域文化,積極健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
雙清區“十一五”規劃思路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雙清區“十一五”規劃思路 標籤:贏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