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任后不久,他與東家在街上散步,將街邊石碑上的“泰山石敢當”誤讀為“秦川右取當”,東家馬上說:“你讀錯了,姑且罰谷一石!”一年的薪金已去了一截。
回到書房教學生讀《論語》時,把“曾子曰”讀成“曹子日”,把“卿大夫”讀為“鄉大夫”,東家馬上進來說:“又是兩個白字,罰谷二石,只剩下四千錢!”
有一天,他又將“季康子”讀為“李麻子”,將“王曰叟”讀成“王四嫂”,東家說:“兩句都讀錯了,四千錢全部扣除!”
全都完了!先生不由作詩嘆道:
三石租谷苦教徒,
先被“秦川右取”乎。
一石輸在“曹子日”,
一石送與“鄉大夫”。
四千伙食不為少,
可惜如今全扣了:
二千贈與“李麻子”
二千給與“王四嫂”。
釣魚詩
解縉是明朝洪武年間的進士。他以急才稱著,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欣賞。
一天,他陪同明太祖到御花園的池塘去釣魚。解縉技術很好,魚兒接二連三上鉤;明太祖釣了半天卻一無所獲,有點尷尬,而且情緒也低落了。解縉是個聰明人,偷瞧了“龍顏”一眼后,恭恭敬敬地說:
“皇上,別看魚兒小,它們都是懂得禮節的呢!”
明太祖聽了,疑惑地問:“何以見得?”
解縉從容地說:“有詩為證。”隨即吟詩一首:
數尺絲絛落水中,
金鉤一拋盪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
萬歲君王只釣龍。
明太祖聽后“龍顏”大悅。解縉真可謂“奉承有方”。
“稱我江山有幾多”
朱元璋當皇帝后,多次微服出巡。有一次,他出巡迴來,到金陵郊外一個渡口等船渡江,正遇上一群來金陵參加進士考試的舉子也在候船。
這裡的風景十分壯麗,萬里長江滾滾東流,蒼茫的鐘山似龍蟠虎踞,偌大的采石磯*屹立於江岸。一個年輕舉子凝視着眼前的景色,脫口吟道。
采石磯兮一秤砣,
舉子們聽了都一致稱讚。
朱元璋聽后卻冷笑一聲道:“這個句子的氣魄是很大的,但恐怕后難為繼啊!”
大家聽了以後一想,不錯。偌大一座采石磯僅僅是一個秤砣,那末,秤桿、秤鉤又是什麼呢?縱使有了這麼大的秤,又去秤什麼呢?……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朱元璋見狀大笑,說道:“待我試續一下,好嗎?”說完,高聲朗誦起來:
采石磯兮一砰砣,
長虹作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鉤掛,
稱我江山有幾多。
果然厲害,竟把江山稱為己物,舉子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這位先生是何許人也。
*似為南京市東北長江邊的燕子磯。
?
白字先生 標籤:先生作文 讀《藤野先生》有感作文 魯迅先生作文 南郭先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