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午第三節課,我們班在教室里舉行了一場“開卷有益”“開卷未必有益”為主題的辯論會。
正方中的一位同學說:“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不讀書,社會就不會發展。”
反方立即站起來反駁,“漢代的劉向曾經說過,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葯,就具備着兩種功能: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一是毒藥,置人於死地。
正方也不屈服,連忙說,愛迪生小時候也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實驗,才發明了電燈。
反方似乎要把手中的資料統統說完似的,站起來,一句一句地說,鄭板橋說過,讀過萬卷書,心中無適主。
這時候,叮鈴鈴,下課鈴響了。
我想: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如果整天看那些不屬於我們年齡的不正確的書籍,卻把功課丟在一邊,這樣會導致學習成績不斷地下降,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看開什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