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小豆花去電影院看了《玩具總動員3》,很好看的。
當一個小朋友長大之後,如何處理兒時的那些經典玩具,是影片的主題。我們這一代隨着《玩具總動員》里玩具主人安迪一起長大的曾經的小朋友,看到安迪對玩具的不舍,及至試圖珍藏好曾經的童年記憶,產生的共鳴不言而喻。
其實,人這輩子需要珍藏的何止是兒時的玩具和記憶,我們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會有要值得珍藏的東西,小到如一張旅遊景點的門票,大到如整理的京劇資料。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當我們迫不得已需要與這些珍藏的東西告別的時候,如何能夠為它們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就像安迪的玩具,如何能夠找到一個“繼承人”,像自己對待它們那樣對待它們,而不是如同一幫不懂事的幼兒園小朋友,視之如糞土。
這個問題往大了說,可以擴展到戲曲老藝人肚子里的藝術。對他們來說,舉目之下,找不到誰能夠繼承自己為之努力了一輩子的玩意兒,是多麼的無奈。而如果接過衣缽的人不去珍惜這些文化遺產,又與幼兒園虐待玩具的小朋友何異?
戲考整理的劇本,很多原書都是來自各種關門停業的地方圖書館,封面上有的還印着圖書館的公章,有些在封三上還有借閱卡。這些圖書經過幾十年的輾轉周折,落到了能夠發揮功效的地方,算是物盡其用了;而更多這樣的書,以及還沒有來得及成書的手抄本,可能早已經成為了回收的紙張。
而哪怕我們現在善待這些資料,也許當我們再傳給後人的時候,它們仍然難逃變為垃圾的厄運。像安迪那樣找到另一個愛護玩具的小朋友也是不易的。
有點兒操心過度了,身後的事誰也說不準。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資料數字化,使得它們能夠更容易地傳播,更廣泛地傳播,才不會像它們的實體那樣,容易被毀壞和失傳。當資料傳播於網絡上之後,總會碰到同好之人,發現它們的閃光之處,以更好地利用它們,善待它們,進而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