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學作文>六年級作文>人傑地靈的古都---鄄城2800字作文

人傑地靈的古都---鄄城

白雲飄飄作文網 字數:2800字

我的家鄉--鄄城,坐落在山東西南的荷澤市。 ,南鄰牡丹之鄉菏澤,東接鄆城,西、北兩面跨黃河與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陽市毗鄰,轄 10 鎮 6 鄉,總面積 1032 平方公里,人口 79 萬,耕地 97 萬畝。 鄄城素來有“古鄄”之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名勝古迹眾多。 

  我說了你一定會大吃一驚,想當年,鄄城可是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在這裡名勝古迹眾多。有盤古開天闢地時留下的雷澤湖,素有“堯王虛造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稱的谷林堯王墓,中國十大釣魚台之二莊子釣魚台,還有曹植用來發奮讀書的陳王讀書台,一代軍事家,謀略家孫臏的故居和墳墓, 有曹操屯兵於鄄,供兵馬飲用的亘古清泉,義士羊角哀與左伯桃合葬墓,有明兵部尚書蘇佑家祠牌坊和右副御史劉忠的古墓群,有劉鄧大軍渡河處及“鄄南戰役”戰場,有黃河滾滾、沙洲落日、飛鳥滿天的黃河景觀,有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四千畝電廠水庫,有共和國的百 

位將軍為孫臏故里題字的將軍碑林等等 

  鄄城名人輩出堯 姓伊,祁氏,名放勛,黃帝之玄孫,上古五帝之一。皇覽說:“甲申歲生於三阿南伊長儒家”,相傳在鄄城縣境。《史記》說:“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堯以欽、明、文、思四德以安其民,親睦九族,更以“禪讓”的美德名揚天下,頗受人民敬仰和擁戴。堯死後,天下人民爭相修陵建廟,傳有“堯王虛葬八百墓,惟有真身在谷林”之說。堯陵位於鄄城縣富春鄉谷林寺。 

  舜 姓姚,有虞氏,虞舜,名重華,顓顓帝之後裔。應邵說生於姚墟即今鄄城縣彭樓鎮舜城,《史記》載:“舜耕歷山(今鄄城縣閆什鎮歷山廟村),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今鄄城南境和菏澤市牡丹區北境),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在位期間,制定了法律,驅逐了四凶,開闢了道路,平治了水土,劃分了州界,華夏百姓安居樂業。登位 39 年南巡,逝世於蒼梧之野,安葬於湖南零陵九嶷山下,與堯被人們尊為賢明帝王。 

  孫臏 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齊國鄄邑人。臏乃兵聖孫武後裔,聰明伶俐,好文尚武,與龐涓同師於鬼谷子。后龐涓自知才能不及孫臏,暗施毒計,將孫臏處以臏刑,並在其臉上刺字。臏身殘意堅,輔佐齊國,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晚年致仕,回鄄邑老家,在孫花園(今鄄城縣吉山鎮孫花園村)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終成《孫臏兵法》不朽之作。 

  汲黯 字長孺,西漢濟陰郡鄄城縣人,官至中大夫。黯先世有寵於衛君,曾七世為衛國大夫。武帝即位,黯為謁者。黯性情耿直,剛正不阿,敢於據理力爭,曾多次當眾指責武帝的過失,武帝稱讚其為“社稷之臣”。黯為官忠貞不二,德高望眾,死後謚號周公,葬於鄄(今鄄城縣吉山鎮觀寺王莊北一里許)。 

  吳隱之 東晉濮陽鄄城人,官至度支尚書,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曾賦《貪泉》詩一首明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憶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義熙九年( 413 )溘然長逝。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子延之為鄱陽太守,子及其後人,皆牢記隱之教誨,以清正廉明為傳家之寶。 

  王仙之 唐濮州鄄城(今鄄城縣舊城)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私鹽販出身。乾符元年( 874 年)王仙之聚眾數千人 ,在河南長垣率眾起義,隊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乾符五年( 878 年 ) 二月,王仙之戰死,余部北上投奔黃巢,繼續進行反唐鬥爭。 

  張泳( 994 — 1014 )字復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書。泳自幼剛強自信,不拘小節,好為奇計,自號乖崖,取“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之意。為官后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秉公斷案,深受百姓敬仰, 1002 年,張泳治蜀政績突出,真宗對張泳說:“得卿在蜀,朕無四顧之憂也”。 1014 年卒,贈右僕射,謚號忠定,著有《乖崖文集》 10 卷。 

  李迪( 971-1047 ) 字復古,其先祖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曾祖李在飲因避亂舉家南遷,定居於濮州(鄄城縣舊城鎮)。迪刻苦而聰慧,性沉穩而有深度,深得散文家柳開的歡喜寵愛,曾贊曰:“此公日後必為天下棟樑之材”。宋真宗景德二年( 1005 )年舉進士第一,欽點狀元。李先後再次出任宰相,盡心儘力輔佐宋真宗、宋仁宗。 1047 年卒,贈司空,謚文定。仁宗撰其墓碑,因其以亮直稱譽於時,故曰:“遺直之碑”,並改所葬鄧侯鄉為“遺直鄉”。 

  劉忠 字攄誠,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樓鎮劉大樓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景泰二年( 1451 )受鄉薦,任廣西御史,後任職台州,為政寬嚴適度,人皆悅服,當地歸納其政績達 18 條之多,於是升任山西左參政。當地連年災荒,有青壯年嘯聚垣曲山中,官府欲發兵進剿,劉忠為他們爭諫,單人獨馬到山中勸說,眾嘯聚者都跪在地上感動地流淚,第二天各自散去。垣曲人為劉忠立“安民碑”以作紀念。劉忠撫民有功,升為四川左布政使,后又轉山西左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榆林等職,后因病而卒。今麻寨鄉劉大樓西北 1 公里許有劉忠墓。 

  王宗朋( 1847-1906 ) 字蘭居,清末山東濮州王榔頭庄(今鄄城縣箕山鎮王榔頭庄)人。自幼愛好武術,性格豪爽,剛強正直,扶弱濟貧,壯舉豪強,抗官府,成為魯西蘇北一帶農民抗捐領袖。光緒二十年( 1894 ),王宗朋以練武強身、扶弱保家為宗旨,創建了“紅沙會”,並以此為基礎,帶領農民抗住了官府的民堰捐。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后,嚴令各州縣禁止幫會活動,鎮壓抗捐活動。王宗朋仍帶領鄉民並聯合其它幫會進行抗捐鬥爭。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其被官府誘騙到王崮堆(今鄄城鎮)殺害。宣紡元年( 1909 )十月上旬, 8 州縣 42 里百姓為王宗朋立“思墓碑”以作紀念。 

  王鴻一( 1875-1930 ) 名朝俊,學黌一,別署鴻一,山東省濮州沈口裡劉樓村(今鄄城縣閆什鎮劉樓)人。 1900 年高等學堂畢業后留學日本,並加入興中會, 1903 年回國, 1904 年創辦菏澤第一公立小學堂。是年秋,又成立第二公立小學堂,繼而創立普通中學(後來的省立六中,今菏澤一中前身)、巡警學堂、桑氏女塾、黃庵工藝局等,培養了大批人才。後任山東提學使,發展地方企業,解決貧民生計,產品行銷世界各地。袁世凱竊國后,王鴻一奔走號召倒袁,袁聞之,想致王鴻一於死地,被人救下,倖免於被害。以後繼續從事愛國活動,倡導實業興國,創辦學堂,提高國民素質。晚年又參與反蔣活動。 1930 年 7 月病故於北京。 1936 年,遷葬濟南四里山。 

  彭占元( 1870-1942 ) 字青岑,又名東半,山東省鄄城縣彭樓鄉彭樓村人,清末廩生。 1903 年師範畢業后,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被推為山東同盟會部長,捐款創立《民報》社。先後任咨議局議員、資政院議員、南京政府臨時參議院議員、眾議院議員、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彭占元熱心教育,造福鄉梓,邀集各鄉紳士募捐,創辦南華小學(今菏澤二完小),帶頭捐出家中宅基地,建彭樓小學堂(今彭樓完小)。 1935 年 7 月,黃河從臨濮、董口決口,他主持大堤合攏工程,披星戴月,櫛風沐雨,操勞奔波於工地,終使決口合攏。晚年,定居曹州,經營鹽務。抗戰時期,日本曾多次拉攏收買他,終不為所動。1942 年去世,享年 72 歲。 

  怎麼樣,我的家鄉不錯吧。百聞不如一見,鄄城歡迎你!

人傑地靈的古都---鄄城 標籤:人傑地靈作文 古都作文 心靈的窗戶作文 心靈的感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