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1、豪心壯志,風靡三國硝煙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首《龜雖壽》,讓曹操的豪心壯志如大海風浪般洶湧而來。而“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則讓我們充分地看到曹操的野心。曹操老謀深算,運籌帷幄,有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這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在北方統一的戰爭裡面,曹操發揮了傑出的才幹,而官渡之戰已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的名字,走過千年的塵埃,直至今天。一次煮酒論英雄,雄厚的實力和滿懷的信心,歷史已將他戴上了英雄的光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三國的硝煙,帶來了戰爭,也創造了曹操——這位才華橫溢又所向披靡的英雄人物。
2、忠肝義膽,凜然三國英雄
讀過《三國演義》,“義”,由桃園三結義到關羽敗走麥城從而為蜀捐軀,已成為三國的精髓所在。而關雲長,則是最為義薄雲天的人物。驍勇善戰,神武過人,溫酒斬華雄,是他超群絕倫的武藝;單刀赴會,是他的大智大勇;刮骨療毒,是他的驚人毅力。拔襄陽,圍樊城,水淹七軍;寢于禁,獲龐德,中原震動。英雄講義。為義生,為義死。自華容道釋義放曹操,哦不,從三國最開始的時候,關雲長在沙場上的百戰百勝,處事上的大義凜然,便征服了我。儘管大意失荊州,但是他毅然選擇了死。投靠東吳,依然是威風凜凜的大將,風頭不減如今。但關羽忘不了的是大哥劉備,小弟張飛,忘不了的是結義時重如千金的承諾。於是,他堅定的目光隨他離去,留下了一個“義”字。
3、不肯過江東,只為單單一“義”
項羽,當初與劉邦對峙而從未想過放棄的英雄。他高傲、他霸氣,這是一個熱血男兒的英雄情懷,這是一代叱吒風雲的雄主的豪邁氣概,同時這也是他不肯過烏江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的說,或許項羽少那麼一點霸氣,少那麼一點高傲,就能渡過烏江,待他日東山再起,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他並不是為其他的原因,更不是一時氣憤,而是為了對面的鄉親。他戰敗而歸,怎麼有臉面再去見江東父老,正所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就是這樣的孤傲霸氣,但是他的拔劍自刎,不應帶多少嘆息,而是帶有濃厚的悲壯色彩。我們應該理解他,理解他的“義”,他無悔的選擇。與其屈天下,不如驚天動地刎於烏江,讓天地為之動容!
4、三國之靈魂,天地之精華
賢相諸葛亮,是軍事、政治智慧的化身。他不經沙場,更不為“義“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單單一文臣而已。但他的出場,雖道晚實不晚,局面改觀,起到扭轉乾坤、力挽狂瀾的作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漢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獲、智收姜維,處處表現出高瞻遠矚、足智多謀、指揮若定的政治、軍事家第億 胸襟識度。他嚴於律己、忠貞不一。他的決策關係著蜀漢的生死存亡。全書因諸葛亮而風吹雲動,精彩紛呈。極而言之,其他的種種人物於他相比,只是陪襯。而此看來,頂多一神人罷,何談英雄?看劉備去世,諸葛亮忠心耿耿地執行既定的方針,嘔心瀝血地指揮戰役。只為當初劉備的真誠相待,諸葛亮便用心輔佐,從不怠慢,這乃忠臣,能將,蜀漢之棟樑也,何不謂為英雄?
五千年來,英雄輩出,記起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的那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尋天下,所謂英雄 標籤:偶爾停一下,真好作文 所謂作文 無所謂作文 所謂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