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心,不少物質已經十分普及,但為之震撼的是,我們華夏子孫們的精神卻與之成反比。
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心理學家在中國做過一個實驗,他召集五個中國人,讓一個人跟着前四個人同時看A、B、C、D四條直線,然後心理學家問,直線A與直線B、C、D中的哪一條長度最相近?
前面的四個人都回答是:“C。”
最後一個人走上前去,經過仔細審視看出應當是B,而實際上回答B是正確的,但當心理學家請他回答時,他經過再三思考,回答的仍然是“C。”這個實驗能說明什麼問題呢?中國人具有人云亦云的嗜好。
我曾經看過有兩個人打架。周圍圍觀的全都是形形色色的人,乍一看,全都是“黃皮膚”。同胞打同胞,一群人只是看着,沒有報警。他們打到哪兒,他們就跟在哪兒看。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中國人確乎有“湊熱鬧”的嗜好。可是“光看不管事”,任其發展,置之不理。真的就是我們先賢追求的嗎?
古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今,試問大批志士,又有誰無愧於這句話呢?
還有更可氣地是,曾經在某所學校發生的轟動一時的踩踏事件。當記者詢問倖存者什麼感受時,那些孩子竟全然沒有傷心之意,他們都嬉笑着,絲毫沒有同情心!孩子們本是無知的,因為教育才變得“博識”,變成這樣,又是誰的責任?
我們在探索道德底線的問題時,卻往往會忽略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還有嚴重的“拜金主義”!我同樣從媒體中得到一些見聞。有的主婦因為沒有錢就不給生孩子,還有的孩子為了完成作業,竟用金錢委託別人寫作業!有的家庭為了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家破人亡”!
我誠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如今,世道發展到今天,我們都有責任。因為一件事帶來的可能不是一種後果,後面接踵而來還有更為可怕的“連鎖反應”。
確實,古代聖賢曾經構想過“大同”社會,有過美好的展望。我們身為他們的子孫也為此倍感自豪!可是,對於那些孩子們,如果說上一輩分有“過錯”的話,那麼孩子們有什麼“錯”?現實永遠總不及理想,如果我們這樣打個比方:假設有一位媽媽,這位媽媽很愛財,也很吝嗇。她可能會對她的孩子說:“孩子,錢有很多用途……”。孩子學校中有捐款,母親會對孩子說:“媽掙錢不容易的,你去捐錢會餓了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母親的這種教育,這樣家庭教育也就全成了“空白”!那麼,學校呢?他們可能會抓緊孩子們的學業,因為升學壓力大的原故,所以,在學校,他們簡直成了學習機器。只知道一味地悶頭死學,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包括道德、行為等。另外社會中也總存雜着“小混混”,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出淤泥而不染”實在難上加難!
這便是教育敝端的連鎖原因。
我們要知道,丟“臉”不等於丟“心”,縱然我們犯了錯,可還不至於無法挽回,最重要的是,努力去改,那麼明日的“陽光”就依舊明媚!
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學高一:李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