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路
宜賓縣幸福小學教師:陳發揚
“山裡的孩子心愛山,從小就生長在山路間……”。這首歌在我童稚的心靈里回蕩,至今相隔了三十多個金秋,彷彿就在昨天,就在耳邊蕩漾。我是大山的子民,我愛着大山,大山也無私地愛着我。我是在山間的小路上奔跑着長大的,直止今日的感情雖說不上非常依戀,但卻情有獨鍾。
小路是山的精靈,水的摯友。可以這樣說,有山就有路,有路就有山;有水就有路,有路就有水。小路隨着山勢的起伏而跌宕曲折,像柔和的曲線在山間跳躍、奔跑……時而向下墜入谷底,時而隨山勢上升,奔到山頭。溫情的小路,柔情似水,纏纏綿綿。在山間迂迴曲折,不肯離去。有的小路順着山麓匍匐而行,聆聽山的呼喚;有的小路依着山勢而下,頭也不回地伸向遠方。無論山的險峻嵯峨,低矮平緩。都離不開小路,都依戀着溫情的小路,讓小路在山上任意奔走,阡陌縱橫,形成龐大的網狀,將山體分割得七零八落,着實顯現了山的廣闊胸懷,同時呈現出一幅幅山與路相親相依的連綿不斷的畫卷。山間的小路大多和水結下了情緣。多數小路都橫跨小溪,欣賞過溪流的倩影,遠望過似白練的涓涓細流由山上輕盈地下墜摔碎成玉屑隨風漂灑,融合成清澈的溪流嘩嘩地流去。本鎮的任何一條小路上,都有小路淌過,河兩岸的小路不約而同地來到小河邊,經過石橋、木橋,或如虛線的搭石連接起來成一線。有的小路順溪流或河流而上,又不知在什麼地方盤曲了一下,又從另一個地方延伸出來,沿着另一溪流或河流而下。小路始終與河流或溪流一同前行,手挽手,肩並肩,互相打着招呼。最有趣的是“二十四道腳不幹”,小路和溪流在不到兩公里路的範圍內,相約二十四次,可謂親密的了,行路人走這條小路,必須脫鞋綰褲前行,提着鞋子走完這段路。所以,當地人們把這段小路昵稱為“二十四道腳不幹”。真是太有意思了。
小路是勤勞村民的傑作,小路也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任何一個山間的村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全部生活都離不開小路。離開了不起眼的小路將不能生活,也無法生存。因而,修建小路,維護小路就是他們的一大任務。有的小路自古以來就有的,白髮虯須的老人都不知道此路是誰開闢的,就算是盤古王開的吧。但是,春夏之交,暴雨來臨。小路某處被泥石流阻斷了,那兒掉了一塊石板……便有人領頭或自發地帶來鋤頭、鋼釺、手錘、鏨子什麼的,進行修復,不論年歲大小,身體強弱,有力出力,有計獻計,從不計較什麼報酬。就是心裡有丁點兒不樂意都是觜上說說就算了。假如是上山的小路緊貼石壁不便於攀登,便有人鏨出石梯,石梯左右兩邊鏨出手窩。便於手腳並用牽引身體向上攀爬。當然自家門前的小路是自家修整。為了各家各戶的兒童上學不被露水打濕鞋子和褲子,村民們有時會在初秋時節來一次大“掃蕩”。將路鏟得不留一根雜草。有了四通八達的小路,人們趕集方便了,兒童上學方便了。買點煙打點酒,買包洗衣粉什麼的,總能看見他們在小路上徜徉而行。有時遇到什麼不可預測的事兒發生,又能看見他們在小路上奔跑的身影,急促而敏捷,一晃下了山崗,一晃又鑽進了密林……背竹片賣的,上下的人也多,他們都兩手各持一根竹杖,在小路上挪動着步子,汗水涔涔,衣服沒有一處是乾的,都擰得出水來。瞧,他們將兩百多斤的竹片豎立在路邊坎上,用兩根竹竿撐着,撩起衣服的一角拭去臉上額上的汗水,與同行的人坐在石頭上抽着自製的煙捲,那麼愜意、坦然,煙圈從他們的嘴裡吐出,慢悠悠地消散在樹林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山間的村民根據山路的特點自製一種背負工具——背架子,背架子的前端兩根木條,微彎成一定弧度與人體相吻合,二分之一處做榫正斗伸出兩根堅實的橫木,是放重物的,也可以在橫木上放一塊木板后再放重物。用背架子背重物的人,手持一個“T”字形的打杵兒,打杵兒上端的橫木有一個凹槽用來放背架子的最下端的凸形橫木,這樣人背着重物就可以站着歇氣了。這種工具既方便又省力。在我的記憶里,村民中有穿長衫的,有穿鞋爪子的,有穿滿耳子草鞋的……有用紙捻、火鈴(鋼製橢圓片)、石塊取火的……我完完全全記得我十歲左右穿過長衫和鞋爪子。現在,在鄉間的小路上不見了過去的身影,卻有了一些時代氣息,在小路行走的鄉親們,背的是VCD、彩電、風扇;非常不起眼的中年人也從腰間取出了手機正在撥號,出外打工族們過年回家,穿着前衛,頭髮染成新潮的髮型,正在小路旁的樹蔭下、小溪邊與大眼睛的麻花辮的村頭“小芳”蜜語呢喃……
小路是最不起眼的,但它的的確確給了鄉親們方便,猶如神經末梢。連接着千家萬戶,纏繞着山山水水,傾注了鄉親們所有的愛和所有的情感,同鄉親們生死相依,不離不棄。淳樸的鄉親,溫情的小路在不遠處的那片藍天下……
2006年12月2日晨1:40
小路 標籤:小路作文 鄉間小路作文 家鄉的小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