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的交流方式大概便是通過語言了,而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
要知道中國語言博大精深,這也難免外國友人學的困難。什麼多音詞,多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就弄得一團亂麻,還有同樣句子可以轉換為被字句,把字句,還可以有不同的語氣,雙重否定句,反問句這一系列的,仔細想來,確實得向學習的人掬一把同情淚。所以,正確的恰當的使用語言確實是每一名中國人的必修課。
比如買賣東西若是掌握語言的藝術那麼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調查研究,若同一個早晨,相似的地方,兩句“先生買一個茶葉蛋吧!”和“先生不如賣兩個茶葉蛋吧!”將有不同的兩個結果。顯然,第二個將會賣出的更多。這是語言的暗示效果,第二局詢問在潛意識的暗示可以買茶葉蛋並且最先開始就是以兩個為基礎,那麼大多數人會自然而然的掏錢買兩個。說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語言的神奇之處呢?
而我認為,在我心中,周恩來總理是最懂得語言藝術的偉大的外交官。在屢次面對外賓的刻意惡意的刁難之時,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可能的一個一個難堪。從“我們中國信奉馬克思主義,這才是我們要叫馬路的原因。”到“這是抗美戰爭的紀念品,所以這隻鋼筆隨時帶在身上,以紀念友人。”無不顯示了周總理的機智,以及合理運用語言的好處。
有時,日常生活中,有時換一個說法便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屢戰屢敗”說明的是他的技術確實不行,而“屢敗屢敗”則誇獎的便是頑強的意志力,不屈不撓。所以,試着換一種方式說話,你將會發現,你身邊的朋友不知不覺多了,受到的喜愛與尊重也多了。語言藝術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