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0萬年前,某山的洞穴里。
夜已經很深了,風呼呼地刮著,天地之間萬籟俱寂,一群原始人圍坐在洞穴里,面對着火堆,分吃為數不多的獵物。老人、孩子吃的是鮮美的部分,而青年、中年人和男人吃的是剩下的部分。突然,洞穴外邊傳來狼叫聲,幾雙綠燈籠般的眼睛在遠處若隱若現,人們迅速圍成一個圈,老弱病殘被圍在中間,身強體壯的男人拿起了沉重的打制石器……
(那時的人們沒有門,但他們對他人的關愛是一道無形的門,把所有人團結在一起,牢不可破,密不可分。)
時間:唐朝,野外的木屋裡。
一家人圍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吃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令人羨慕。在這荒郊野外的地方,有強盜經常光顧。果然,由遠而近響起一陣馬蹄聲,強盜來了,一家人放下飯碗,老人和孩子、婦女藏進屋裡,外面留下幾個強壯的人,站在薄薄的木門前抵禦。
(他們有門,但他們渴望一扇堅固的“防盜門”)
時間:解放初期,某省某市一個小鎮上。
“一家燉肉,全巷飄香”,那時的巷子很小,很短,但巷子里的人特別親熱。
一個小孩剛要出門和小夥伴玩,被媽媽叫住了。媽媽捧着一盤花式年糕,對孩子說:“把這個給巷頭的王爺爺送去吧,他昨天剛給我們端來一盤餃子,你可要謝謝他啊。”小孩的腦海中浮現出王爺爺和藹的臉,端着盤子蹦蹦跳跳地向巷頭跑去。
(那時堅固的門絲毫不能影響街上鄰居的熱情。)
時間:現代,鋼筋水泥築成的大樓里。
“爸爸,我們的鄰居叫什麼名字,長得什麼樣子呀?”剛放學的小女孩問爸爸。
“問這幹什麼?自己過好就行了,不要管閑事。”爸爸不耐煩的說。
“可…可這是老師讓問的呀。”小女孩小聲說。
“那你自己慢慢問吧。”爸爸頭也不抬,繼續做自己的事。
小女孩小心的敲敲對面的門,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士開了門。
“您好…請問您叫什麼名字?”小女孩怯怯地問。
“誰家的孩子?真多事!”男士“砰”地一下關上了門。
小女孩傷心又失望,獃獃地站在門前。
(她多麼希望受到鄰居的熱心對待啊!)
嘭!嘭!嘭!
正在做飯的女士被敲門聲嚇了一跳,她達開門,看見昨天剛搬來的,原來住在鄉下的一個老人。老人端着一盤餃子。“趁熱吃吧,新鮮的!”女人收下餃子,客氣地把老人送走了,轉身進了廚房。“鄉下來的,誰知道東西干不幹凈!”她一邊說,一邊把餃子倒進了垃圾桶。
(老人看見着一幕,會多傷心啊!
幾十年前,人們不是還樂於接受鄰居的東西嗎?這點感情,現在都跑到哪裡去了?)
從前,人們有親情,鄰里之間有感情,有熱情。而現在人與人之間卻沒有了情感,他們的心被冰冷的防盜們隔閡了。
為什麼現在有了堅固的門,卻沒有了情感?又是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