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於是乎,現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備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但這引發了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這些平日備受呵護的青少年們在跌倒之後,還能否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我們的成長是否已然失重?
或許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根本沒有人曾想過要青少年們自己站起。家庭、學校、社會無不是在孩子剛一跌倒之時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們受到絲毫傷害。久而久之,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了獨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戰勝挫折的勇氣。當青少年們在跌倒后不能自己站立起來時,這一代青少年的成長,無疑是一種失重的成長。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上學和放學時的小學校門口,那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一類景觀:孩子的家長把校門口圍得水泄不通,家長們都頂着烈日或是迎着寒風,“翹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那情景,怎麼看都讓人那麼感動,同時又那麼無奈、那麼辛酸。家長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牽着自己孩子的手過馬路,以至於許多小學生連一條馬路都不能獨立走過。如此“呵護”導致如此失重的成長,不知是當代少年之幸事,還是當代中國之悲哀。
中國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已被世界所公認。在中、日、韓、美四國合辦的夏令營中,中國孩子的一些表現實在令外國學生們難以理解。比如把自己的臟衣服帶回家讓父母洗或乾脆扔掉,比如不會支帳篷,不會用木柴生火……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種種只歸咎於青少年顯然有失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與整體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我們的社會高喊着“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於是乎,全社會的關懷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難以自立的青少年們就在這關懷下失重地成長。由此觀之,中國的青少年們各個成績優秀,但中國大學培養學生的成才率卻是世界倒數,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代的青少年們需要一種跌倒后能自己站起來的能力和一種自立的精神。請家長和社會放開你們攙扶的雙手,讓青少年們遠離那樣一種失重的成長,而是以自己堅定的腳步,邁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