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很樂觀,另一個很悲觀。一天,他想測試一下這兩個孩子到底有多樂觀或者多悲觀,就把他們叫到一起。
這位父親:"我現在擺出四種手勢,四種后,你們每一種手勢都要給我一種答案。還有,像心的手勢代表幸福,方塊代表災難 於是,他做了四種手勢,第一種是心下面壓着方塊;第二種是方塊下壓着心;第三種是只有心;第四種是只有方塊。然後,他給了孩子一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說出感受。
樂觀的孩子毫不猶豫的給出了答案,還做了總結:
1。幸福來了就會讓人很幸福,而幸福過後來災難是告誡我們不要太得意忘形。 2。災難過後來了幸福,使人能在絕望的時候看到希望,重拾信心。
3。只有幸福的話,就一定會更加快樂,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4。如果災難來了,給人以磨難,那麼下一次再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有了經驗就能很快輕鬆地解決,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總結:無論來了什麼,或者他們的先來後到,最終都會幸福啊!
而悲觀孩子的答案也很快做出來了,也做了總結:
1。本來來了幸福是不錯的,但又來了災難就一點也不好了。
2。有了災難本來就很絕望了,來了幸福雖有了一點希望但是也不一定管用。
3。如果只是幸福,那隻會寵溺自己,當災難再來時,就會手足無措。
4。如果只是災難,那就不用說了,這個人生已經沒什麼意義了。總結:不論來什麼都是災難,要時刻小心為妙。
父親覺得這兩個孩子說的雖不同,但都有各自的道理,於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並告誡談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信念,才能過得幸福。
若干年後,樂觀的兒子因為樂觀,並且永遠保持微笑,被尊為"好人中的好人"。而悲觀的孩子因為每時每刻都很小心,所以事業非常成功,他的人生觀雖然悲觀,可他的人生最終還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