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稀可以看到一個瘦小的身影,穿着大紅色的棉襖,扎着長長的麻花辮的女孩,哼着山歌,走在泥濘的路上。她很驕傲地走着,走進初中的校園,走進自己的中學生活。
“我很喜歡那件棉襖”,母親說,“那時候家裡很窮,只有逢年過節才會有新衣服穿。”母親央求母親的母親給自己做一件新棉襖,這是件很為難的事情。為此母親挨了打,身為長女卻帶頭違反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算是“殺雞警猴”吧。母親是倔強的,她忍着眼淚一連幾頓拒絕吃飯。
“現在想想,也不知道當初怎麼那麼犟,認定了新衣服就非要要不可。”母親笑了,笑得很甜。她的堅決讓外婆動容了,於是就有了那件大紅色的棉襖,綴着橘黃色的碎花。那是外婆用自己的衣服裁的,親手動的針線。
穿上來之不易的新棉襖,母親也越發珍惜。在小學,母親就學習成績很優秀,鎮上的學生都聽說過母親的名字。初中的生活顯得平靜了許多,母親不僅要負擔家務,還要努力學習。
母親說那時就強調要全面發展了,所以演講比賽、文藝演出都少不了母親的活躍身影。
“我們那個時候要經常做勞動,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學校要修補圍牆,我們就像工人一樣,分成很多小組,一個組運磚,一個組活水泥,一個組清理什麼的。每個人都要幹活兒,偷不得一點懶。老師說誰幹得最賣力,就會得到表揚,於是同學們都興緻勃勃地跑去干。一邊干一邊喊口號,不亦樂乎。我記得當時我就穿着那件小棉襖,結果把它都弄髒了,心疼了好久呢。”母親還很興奮得告訴我,老師表揚了她,說她幹得很認真,一點也不必男生遜色。
我倒是很想知道那圍牆到底修成什麼樣子,只是想必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這樣的講述,不免讓我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優越的生活條件,寬鬆的學習環境。也許這就是年代所帶來的差異,畢竟時代在進步,那些曾經經歷過的既是歷史的痕迹。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轉/風花雪月的詩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長/生命與告別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後記: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成功的訪談,因為我就好像觀看了一部短小精悍的電影剪輯。這是光陰的故事,它所要表現的僅僅只是那個時代的一角,遠離的生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