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這輪月亮照過多少人?春去秋來,她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卻沒有一天是一樣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就站在這今日的明月之下,用盡了力量,想要看到古時之月。
獨處異鄉,李白夜不能寐。獨倚窗前,面對漆黑的夜幕,那一彎新月靜靜地躺在光禿禿的樹杈間,勾起了他無盡的鄉思,於是,轉身來到書台前,揮墨寫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也,低頭思故鄉”,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首朗朗上口的詩篇。
同樣是一輪明月,只是更圓更大,面對這樣一輪月,東坡把酒乘風,留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千古絕句,一句“千里共嬋娟”更是道盡了千萬遊子的心聲。這樣的月,怎不教人觸景生情?
殘月如鉤。李煜,這位南唐後主,形影相弔,一步三嘆,只有在寂寞庭院,重門深鎖,冷月的清光透過秋梧的禿枝凌亂而凄寂的灑在地上之時,感受着“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亡國之君的思緒。月光籠罩,亡國之思,凄楚之情齊涌心頭,在故國不堪回首中的明月前發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一腔幽憤。這樣的月,凄涼悲慘。
月,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里,有着深厚的影響。不論是千古帝王,官宦之臣,還是文人志士亦或是一介布衣,山野村夫,當月將清輝灑在他們身上之時,眼中之月,各自不一。
月因人而熠熠生輝,人因月而思緒萬千。
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照古,照今,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