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校園命案頻發:“學生見面互謝舍友不殺之恩”

校園命案頻發:“學生見面互謝舍友不殺之恩”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文∕雲穀人

  “據說現在畢業的大學生見面后都是互謝舍友當年不殺之恩。” 近日,網上有如此帖子。除該帖外,在貓撲大雜燴、百度貼吧等上也有網友就此展開了“逗樂式”的討論。

  而尤其令筆者注意的是,開心網19日“今日話題”欄目內,編輯則直接以“復旦大學‘投毒案’沸沸揚揚;南航金城學院一男生被室友捅死;南昌航空大學一宿舍發現一具腐爛男屍;江蘇科技大學一校區發生一起兇案”為內容;以“惹誰都不要惹舍友!快來@他們的不殺之恩吧!”為標題,“號召”廣大網友們感謝曾經舍友的“不殺之恩”。

  不難看出,“感謝舍友不殺之恩”一說確實有點誇張和滑稽,但當結合近期接連發生在高校校園裡的一起起命案,卻又感覺“似乎真的應該向曾經的舍友道聲‘謝謝’,因為遇到你,我才得以免去一死,才有幸活下來”。活着不易,畢業后還能看着曾朝夕共處過的同學們好好活着,這更為不易。

  “感謝舍友不殺之恩”,顯然是帶有几絲取樂色彩的,但嬉笑過後,內心深處卻着實能感覺到一股陣痛。舍友亦或同學,大學校園裡一位最親密的夥伴,吃、睡在一塊,學習、生活在一塊,真的不敢想象,他(她),竟然會成為奪去你生命的一把“利刃”,將你推向灰飛煙滅,讓你幻化為一個泡影。

  無風吹就不會有草動,由此可見,近期火爆於網絡的“學生見面互謝舍友不殺之恩貼”,或多或少都表露出了人們對死亡的畏懼以及對人性的擔憂。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校園命案頻發,讓我們的內心陷入了極度惶恐和不安?縱觀近期發生的幾起高校命案,發現多數為同學間相互摩擦所致,而這類案件也不光僅局限於大學,在初高中範圍內也大有發生。就在上個月,青海西寧一初三學生因瑣事和同學發生爭執,並將同學捅死。其實,校園案件的發生均透露出一點,即當前許多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質,比如寬容、大度等等。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學生缺乏這些素質?筆者綜合相關報道,並加以自身理解,總結出如下幾點:一、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各方面都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學里出現的問題,很多可以從社會上找到根源。比如一些帶有血腥、暴力的影視劇和網絡遊戲等等,都成了學生爭先模仿、“學習”的壞榜樣;二、教育存在“漏洞”。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是將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往往使得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集體主義觀念教育等成為了空洞的口號。三、缺少對學生的關心。現在不管是大學還是初高中,學生宿舍基本上都是由學校統一分配,而不考慮學生的生活習慣,有的人怕吵,有的人愛熱鬧,一些細小的矛盾往往會越積越大,最終爆發。並且,當前學生普遍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尤其是那些強度、難度比較大的課程,學生身上的壓力顯得更大。很可能老師不經意間說句“現在成績不好,以後肯定沒有前途”,就會成為學生的“心病”。進而在之後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學生變得敏感,易怒,引發血腥事件等等。

  至此,我們應該看到,近期火爆於網絡的“學生見面互謝舍友不殺之恩貼”,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種相互取悅的表現,它從更深層次上說明,校園命案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急待人們去關注、破解。倘若不加以關注和解決,這一問題勢必還會以翻江倒海之勢蔓延下去,到那時,逝去的生命不止是一條、兩條,或許更多;給家庭帶來的悲傷不是一次、兩次,或許更多;學校失去的寶貴學子不是一個、兩個,或許更多;給社會帶來的損失不是一點、幾點,或許更多……



校園命案頻發:“學生見面互謝舍友不殺之恩” 標籤:大學生入黨 學生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