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考評:香港特首侯選人的最後亮相
昨晚(3月19日)七時半,香港特區特首選委會舉行第二場競選人答問大會,正式獲得資格參加下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粱振英、唐英年,何俊仁先生共處一台,進行競選揭曉前的最後公開答問。(資格指須有150名選委會委員簽名同意其參選,方可獲得“過門檻”之最高行政長官參選人資格)
這是3月25日選舉前,大庭廣眾之下侯選人的最後一次集中亮相,也是未來香港特區最高行政長官在當選之前說服選委會委員們投自己一票的最後一次公開性努力,更是香港普羅大眾對自己未來生活將在誰的帶領下生活會過得更好些的最後選擇。
香港電視本港台全程現場直播了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實況。我們在深圳饒有興趣地通過電視,觀察了這個事關兩岸三地政治改革進程的政治民主表現場景。
在會議主持人的安排下,答問大會結構分為四塊,每一塊都有嚴格時間限定。第一是三個人分別用三分鐘時間向選委委員和香港全體市民發表其政綱;第二是現場出席的代表(立法局議員或1200名選委會委員、區域以及功能組別的代表等)以票箱抽箋的方式隨意抽取10名代表對三位侯選人提問,提問時間限定半分鐘,問題可以問台上三位,也可點名一位或兩位作答;第三是香港市民提問。具體是事先收集好的問題,以不計名方式提出問題,三位侯選人視問題指向作答;最後一個環節是對今次大會與如果當選后將怎麼辦的個人總結,每人兩分鐘,依次而行。
我看了一下,整個結構時間安排有序,事先設計幾乎無意外,只是第二部分10名提問者與他們問答環節快了一些,尚餘下幾分鐘,所以大會主持人自己決定再抽箋增加三個代表提問,表現出成熟、自信,有備而來的主持素質;其次是中間安排了10分鐘的離場休息,很符合台上台下的人性需要。這些是我們大陸政治選舉中,未來或可參照學習之處。
這次答問大會,是提前通過電視預告安排部署的,因此我們知道他們仨將面對香港全體市民與特首選舉委員會全體委員作答。沒有開始之前我在想,他們怎麼樣與市民無間隙互動呢?按照規劃,這次選舉其實並不要全體市民投票,而是1200名經過挑選出來的委員投票。按常理說,三位的主要精力應該主要在那每一個有票決權的委員身上,何來絕對要尊重各位市民對侯選人的觀感、判斷、與抉擇呢?看了本港台實況轉播,才知道,他們設計了互動環節,即市民可以就他們答問表現用“EMS”投票支持誰,(這個詞我沒有記準確,也不明白它是個什麼東東,對不起讀者)電視台可以據此按照百分制打分,代表民眾對某侯選人的支持度,也就是經電視台轉播的畫面上將同步反映出市民對他們具體回答問題的數字錶現,而這些在僅僅只有一周的時間內可以作用輿論,輿論又會影響那些目前還在觀望的委員心態,從而對誰能勝出起到間接拍板決定的作用。
這大約是代議式民主在香港這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管治方式的與內地鮮明不同的地方,也是三位侯選人步步為營,分外小心,對人民需要極端尊重的一個情景。所以無論他們開始談施政政綱,還是最後二分鐘的個人總結,都把各位市民放在最前頭,第二句才是各位委員……。他們似乎是真的懂得市民與他們是水與魚關係的道理。
在問答環節,各位提問者依據自己代表的行業、界別,分別提出有關民生,經濟,政治,用人與團結,社會熱點問題,人口,教育,雙非居留權等等問題,應該說都很具體,三位侯選人也見招拆招,一一作答,沒有推諉也沒有答不出的。側面說明他們的公開場合心理應對素質成熟,政治家條件具備,所言所期,至少波瀾不驚,榮辱不亂。初略統計了一下,有衛生福利,金融,區議會,資訊科技,教育,基督教等行業提問。我尚不知內地的衛星電視可否收看到這些內容。有興趣了解答問表現與問答詳情的讀者,可以通過網上或香港好友收集或下載這次電視答問錄像。
事後回想,有幾個小插曲讓我印象深刻:
一是唐英年有一次主持人請他作答,他不能肯定,用手勢詢主持人:是要我答還是他?主持人肯定是唐,唐才稍許定神作答。這側面說明他那時有走神現象,他因為什麼而陷入沉思,以至聽不見與他不到二米的主持人講話,我不得而知,(三人中他距主持人位置最近。)但作為一個前香港政務司司長履職多年,此會事關其政治前途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不應該有的“大意”;
二是第一環節每個人三分鐘政綱闡述,粱振英先生剛剛開講時,台下素有香港評論界鐵嘴的時事評論員黃毓民先生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對着梁斥責,會場一度愕然,梁也停下來不講,結果黃愈來愈大聲,乾脆站到自己的座位上,鶴立雞群地說著,旁邊也有一個出席者站起來幫講,主持人先好聲勸,見事態勸不住,於是令保安把兩人請出去,保安六七人趕快入場站在他們旁邊,但沒有拉扯與強行駕住走出的動作,在聽他們講了一陣后,才兩個人用手合圍一個圈式,前面用手勢指引,保護着他們慢慢步出會場。整個場面安靜,沒有另外的人喧嘩,保安也尺度有距,連衣服都沒有碰着,文明禮貌地請人出場。
這大約算是議會文明、動而不亂的一種吧。
三是觀眾市民互動給三位侯選人打分,第一環節三個各自闡述政綱后,唐的分數初步佔優,達50%,但第二環節起,粱的分數升高,一度達61%,進入到第三環節末,基本上顯出定勢,粱佔50%,唐為48%,何先生則長期低迷,在2—3%間,最後定格在2%。我不知道這屬不屬於正規有效的民調之一,看台灣選舉,臨近大選日,會出多種民調,都有一規則,就是差距在3%以內,可視為幾乎平手。若用這個解讀這次公開答問后的形勢,應該是唐的競選支持度上升了,因為自從其婚外情與地下圍建事件被媒體報道后,支持度由50%多,60%的位置下滑,一直到百分之十幾,不知這個是否能說明他的“止損行情”?
四是基督教界別先生的提問說,何競選特首已是事實,但他目前連回鄉證都拿不到,請問其他兩位侯選人對此怎麼幫助他?此時,會場一陣鬨笑,唐簡潔回答,如果其選上后,會向中央爭取何的回鄉證,解決中國人在自己國家自己家鄉來往的問題;粱說當選后是700萬香港市民的長官不是一幫一派的官,這個事情有需要時會與有關方面做溝通。何聽後補充說,回鄉證這事需特首出面溝通,他覺得是有些悲哀的。
五是兩個多小時的問答中,惟有梁先生一字一句說,對香港的管治原則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表述完全一致。其它兩人則多次說,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民主、法治,尤以後者為最。
六,梁否認其是共黨成員。並說其爭取1200名委員的票是一個一個的爭取才跨越了門檻,非常辛苦,意指唐,何都有黨派或地產大佬、或工商界們支持,票源充沛。眾鬨笑。然後唐幽其一默,說他獲得了漁農界的支持。眾再笑。
六,區議會的張先生提問時,在指出近年香港經濟低迷,民生吃緊,議會內黨派內耗嚴重等事實后問,三位侯選人對此怎麼解決,唐說,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是要實現“雙普選”(即全民一人一票直選特區最高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其次是建立好立法與行政的建設性夥伴關係時,全場湧起一陣騷動,可能這與其過去的政綱尺度不同。何俊仁在接后的作答中對此也給與了明確支持。
七,觀看這次電視實況時,遇到五六次我們的電視節目中斷,被強行貼上廣告,不讓你看與聽香港實況的情景。尤其是第一環節,何俊仁講他的政綱時,貼上廣告達一分多鐘,這樣國內觀眾就無法了解其代表的泛民主派的政見了。這個強貼廣告的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了,開始時經典動作是貼上一動不動的黃山迎客松畫面,畫外音是薩克斯管吹的《回家》,現在發展為一段事先錄好的視頻,莫名其妙、與前後完全不搭界,這讓全體觀眾非常的噁心。不知我們文化發展當下要不要解決這個問題?誰要他們這麼如此愚蠢地做的?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這麼做,負面影響很多,幾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恨之不絕。希望決定這個管制的人與組織認真學習十七大六中全會精神,發展我們比資本主義還高明,還文明的文化。
再過六天,香港的特首將會產生,(不出意外的話,)實現了香港政改循序漸進,自己選舉產生當家人、掌門人的部份心愿,這也將是華人民主政治實踐的非常重要一步。我看了這場實況后感覺,香港的一些文明辨論與禮貌回答的優雅與台下三組競選團隊表現以及代表們的言行,包括這場會的組織,結構設計,不比西方成熟選舉的國家差,可以說在公開公平公正與實況轉換的條件下,香港人人可以按秩序與規則主張自己的政見,通過現身說法,讓人民自己去感覺誰最適宜當大家事務的掌門人。
香港人是地道的中國人,與台灣人民一樣,他們成功地實施了政治轉型與民主選舉的實踐。當然,香港全民直選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在五年後的2017年進行,但這次三個公開競選的人,都不是“高大全”類型的人,仨人現狀都有一定的長與短,但都勇敢而為,捨身實踐“大家選我,我為大家”的抱負信念與民主角逐,是難能可貴的;應該說好些地方有我們未來可資借鑒的地方。實踐證明,中華民族對選舉的適應力是超強的,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規則與循序漸進來實現由低到高的民主選舉、民主治理形式。台灣如此,香港也如此。大陸的未來想必也應該如此。所以政治改革與其談虎色變,不如學學兩岸三地,從基本的事務做起,有什麼難的?!那種由權力者與個別學者鼓吹的不能搞民選,一選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說法,除了表明有些人極端害怕人民真正起來選舉后的政治局面有可能不受小集團利益控制外,更多的是小集團利益的前途打算與安排,利益集團的安排與設計長期在他們心理形成的慣性而致。
但“與時俱進”畢竟是時代潮流,國內的政改與民主憲政的實踐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開展起來,並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象香港這次競選公開答問會類似的民主政治實踐,結構與方法,文明與衝突的調配,公民一定可以學習與掌握,變成自己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地區事務的參政工具與實實在在之人生權利。
深圳往南
20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