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劉公島上慟國恥

劉公島上慟國恥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劉公島上提督恨,甲午風雲鐫國殤。壯哉丁公戕祭國,忠乎管帶殉汪疆。東瀛亡我心不死,美帝侵華欲亦強。遙祭英靈銘國恥,呼來勇士踏東洋。”這是我在遊覽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時,目睹中日甲午海戰的影像及遺物,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七律詩。

  劉公島座落在山東威海灣口,它面臨黃海,背靠威海灣,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此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153。5米。

  滿清政府建立的第一支海軍就誕生在這座海島之上。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大東溝發生,北洋艦隊先後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五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1895年1月20日,日本陸軍從成山頭登陸,直搗威海城,使這座海島成了甲午戰爭的主戰場。在劉公島保衛戰中,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幾經膠着,但終因我軍無有後援,寡不敵眾,水軍提督丁汝昌、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在悲憤中自殺。所余戰艦在投降派牛昶昞、程壁光等人的蠱惑下降下戰旗,共計陸軍官兵2040人,海軍官兵3084人,向日投降。至此,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滿清政府以“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海島、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為主要內容。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煙波飄渺,歲月流逝。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時至今日,它已成了著名的旅遊觀光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島上有江澤民同志題寫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牌坊;有北洋水師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舊址;有甲午海戰期間北洋水師鐵碼頭和古炮台;有紀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師忠魂碑;有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甲午海戰壯烈場面的甲午海戰館;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大量珍貴文物,諸如打撈的水師巨型艦炮等。

  傳說,日本原本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別枝。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后,為了萬世長久,派徐福帶領童男童女各五百,從蓬萊入海去尋覓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徐福尋葯不到,只好在四島安家建國。就是這個所謂同根同種的大和民族,自打明嘉靖年間以來,始終乾著侵我領海、搔我邊民的勾當。特別是明治維新后,國力大增,逐漸成為了我國的宿敵。先後發動了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佔領我大半中國長達八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不思悔改,大搞軍國復活主義,妄圖重溫大東亞帝國夢。時至今日,還在覬覦我國的釣魚島等領土。並與美國相互勾結,在黃海大搞軍演,其目的就是繼續與中國為敵,達到鯨吞中國,稱霸東亞的戰略構想。因此,我們必須遵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教訓,不忘國恥,牢記宿仇,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