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多利亞商場的門口,一個衣衫襤褸,表情凄苦的殘疾人趴在地上,額頭前放着一隻碗,妻放上兩元錢,看見乞討者她總是這樣。沒想到,馬上就有三個乞討者圍了上來,一個伸出髒兮兮的手,一個遞上一個瓷缸子,一個拉住了妻的手提包,妻受了驚嚇一般叫一聲:“幹什麼?”逃出了包圍。這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一幕。強制收容改為“自願受助”以來,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並未減少,反而更多。 假如有人告訴你,在乞討人員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職業乞討者時,你會不會吃驚?假如有人告訴你,有的乞討人員的殘疾是假的或手術所為時,你會不會吃驚?假如有人告訴你,幾年的乞討就可以使他們有車有房時,你會不會吃驚?假如有人告訴你,很多乞討人員的收入高於絕大多數農民工時,你會不會吃驚?假如有人告訴你,給乞討者的錢可能他要交給背後的黑道人員時,你會不會吃驚?當知道這些都是真的時候,你再向乞討者施捨時會不會猶豫?
——職業乞討拷問着人們的愛心。
如何面對職業乞討者?
有研究者說,乞討者的情況是複雜的。——有的是出於無奈,為生活所迫,沒有生計來源。其中以老人居多,沒有子女養老或者是子女不孝,在原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沿街乞討,風餐露宿,居無定所。——有的是求助,親人患重病,無力支付醫藥費,向社會求助。——有的當成職業,其中很多人具備勞動能力,之所以乞討是因為這個職業一天討到的錢,可以趕上普通人從事體力勞動幾天的收入,一旦從事乞討就很難收手,於是就成了職業乞討者。——極少數還有違法的,聚集成團伙、幫派,劃地分界,強討強要,甚至組織、欺騙、脅迫、利用未成年人、殘疾人乞討。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乞討者就是乞討者,當他們把手伸向你時,就決定了他弱者的地位,他們乞求同情、憐憫、幫助。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有了面對職業乞討時處理的基本原則——尊重和同情。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處境。
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對街頭的乞討者施捨,因為我認為救助街頭乞討者是政府管理的責任,又搞不清楚誰是職業乞討者。我的捐款主要是突發災害后政府的號召、民間慈善組織、專項救助活動、身邊需要救助的人、對親戚朋友困難的救助……當我對一項專項救助活動捐款時,發起人對我發來如下信息:“捐款要量力而行,照顧好自己,不給家人和社會添麻煩是最大的慈善。”我認為他說的對。
面對職業乞討,給有給的道理,不給有不給的理由。但慈悲之心是不可缺的,憐憫之心是不可缺的,同情之心是不可缺的。面對職業乞討,施捨不施捨是你的自由。但施恩圖報的的想法是不應該有的;居高臨下的姿態是不應該有的;冷眼相向的目光是不應該有的;四處炫耀的舉動是不應該有的。施捨是人性的光輝,施捨是愛心的流淌,施捨是本質的再現,不要玷污了施捨的純潔和神聖。
施捨不施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施捨人人都能做到——但施捨不圖報未必都能做到;施捨的同時尊重被施捨的人未必都能做到;懷一顆平常心施捨未必都能做到;認識到施捨的同時也在接受施捨未必都能做到。這是施捨的不同境界。
施捨的同時要感恩,因為上蒼給了你施捨的能力,更因為接受施捨的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