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回憶總讓人溫馨,有些記憶總能把我帶回童年。睹物思景,在我的腦海里瞬間閃過一幅幅年畫,把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童真的年代,帶回了那個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
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都要到集上蹲在年畫攤前,精心挑選幾幅自己喜歡的年畫,把自己的心愿和期盼都寄托在這些年畫上。張貼在屋內黃泥抹的牆上,屋內洋溢着喜慶的節日氣氛。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幅“一個小男孩樂哈哈的騎着一條大紅鯉魚”、還有“農民伯伯站在金燦燦的糧食前露出一幅憨厚的笑臉”、當然還少不了一些“福”、“壽”字之類的,幾乎每家牆上都掛着“毛主度”等偉人的像。大多家庭牆上都掛着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像眶,眶里鑲嵌着“全家福”照片,或家人的照片,或親屬的照片。那時大多是黑白的,定格着幾代人的音容笑貌,寄託着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去走戚訪友進入屋內,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年畫。我都要凝視半天,放飛想象的翅膀,聆聽那山水畫中的泉水叮咚聲,陶醉在鳥語花香間,看那瀑布的奔放,遙望月宮中的嫦娥姐姐;尤其是有些連環畫,更引人入勝,也就是在這時,我對“岳飛傳”、“西廂記”中的人物和情節有了更深地了解,被他們的英雄事迹和愛情故事感動着;烙着時代痕迹的紅色年畫,給我留下了抹之不去的記憶,沙家浜中的阿慶嫂、紅燈記中的鐵梅、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龍等一幕幕英雄形象呈現在眼前,他們的事迹在鞭策着我、激勵着我。
之後(大約在70年代末),掛歷走進了普通百姓的家庭,也就是從這時起了解了紅樓夢中人物的特點,她們的形象和性格鐫刻在記憶深處,我好象也走進了賈府,。再之後,文藝百花齊放,一些明星的肖像走進了掛歷,走進了我們的視野,認識了劉曉慶、姜文等。
隨着改革開放,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精神文化生活日趨豐富,電視、手機、電腦、照相機,數碼電子產品、高清影像……使我們目不暇接,沖斥着我們的眼球,豐富着我們的視覺,年畫也已漸漸走出了我們的視線。
每當那熟悉的一幅幅年畫俘現在眼前,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把我帶入那個純真的年代,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蕩漾着幸福的漣漪。彷彿又置身於那個小山村,彷彿又與兒時的夥伴嬉戲着……
年畫,那暖暖的記憶 標籤:青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