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橄欖壩

橄欖壩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那個魂牽夢縈的彩雲之南啊!一個如詩如畫般美麗的地方。而那個使人神奇遐想的橄欖壩又是西雙版納最美的地方。

  那天是在潑水節的前一天下午,陽光灼熱,我們來到橄欖壩園區遊覽。

  當我們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我馬上就深深地感到我們來到一個天然的巨大的熱帶花園。一幅穠麗的熱帶風光,濃蔭匝地,繁花似錦的景象。巨大的橡樹林,椰樹林,柚子林,棕櫚林,木瓜樹映在蘭天白雲中,整潔乾淨的水泥路在樹林中延伸,路牌佇立在路口,座座精緻的傣家竹樓在林中隱現。

  來不及定位哪個美景最好看,我貪婪地慕望着那些未成看過的景物,不停地拍照。

  橄欖壩是瀾滄江畔一個美麗的"綠寶石",一個自然純樸的傣家民居村落。在那一片沁人清香的熱帶雨林之下,環境幽雅,林木蒼翠,鳥語花香,使人感到自然界和人居是可以那樣和諧相處,完美無遐。我們行走在精心培植的公園林蔭路上,在濃密的葉隙中間,才能偶而看到烈日的點點金光.兩旁樹桿之下,別樣的傣家竹樓開闢為餐館,茶樓和旅館,裝飾古樸典雅。店主悠閑躺椅喝茶,等待中午遊人光顧.原來竹樓並非竹子做成,而是全木穿抖而成,一般兩層建築,因為多雨,建築上偏重房頂寛大,注重房頂建設,屋脊上又建有屋檐,層層迭迭,那種多折式房檐,十分好看。獨立一棟,四周花草樹木遮映,像花園別墅,自然本色;庭院寛大,木梯直上二樓,二樓就是主人居室.底樓空曠,停放了許多農具,小轎車,摩托車,小貨車。邊疆政策好,邊民很富裕。天高氣熱,大男人在地上鋪席曲身酣睡,小人和老人,婦女在涼處逗樂休閑。男人們除了節日,平素就穿漢裝,只有女人們保持着筒裙和髮式。

  原來傣民族民風民俗十分濃厚,每一個村寨都建有一,二個佛堂,他們叫"喊薩裝房",八角亭,寨門,有特色的水井,還有從小修行的小沙彌,整個村子都信奉佛教。

  透過密林間隙瀾滄江背倚江岸,她溫婉地靜靜流淌。岸上那些美麗而精緻的傣家竹樓不是聚成一片,而是稀疏地分散在一片林海中。竹樓四角綠籬相間,栽有香蕉林作竿牆,籬笆上“夜來香”散開着黃色小花,蔭蘢噴香。幾乎所有民居房前屋后繁花鋪地,果樹掛果,花團綿簇;庭院綠化除外,看到綠色蔭中的枯色,乾涸的座座水塘,荷花的殘枝敗葉。如果不是近6個月的乾旱,那橄欖壩的景色更是綠上加蔭,綠葉滴翠,景色更加神奇迷人。天人合一,給人寧靜祥和的感覺。

  購物廣場上,林蔭道上遊人如織,人群中時時閃動着衣着艷麗的傣家“小卜哨”__小姑娘歡快的身影,身着筒裙的傣家婦女婀娜多姿,叫賣着時鮮水果和服裝、珠寶手飾,她們那曲線形身腰,束髮的頭式,艷麗的衣色,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濃蔭遮天的林中小路,數不清的沒有看過的奇花異卉,到處散發出幽香;村寨里響徹着一片鳥鳴蟬叫聲。

  往密林走去,(杴)葉林和菩提林巨人似的身姿在它的蔭蔽下佛寺的高大金塔和廟頂在閃躍着曜眼的金光。建築特點是注重房頂,房檐層疊全身披着金片。我們來到了金碧輝煌“曼廳春”廟寺。虔誠脫鞋,禮拜佛主。寺內木柱林立,布幡飄下,神龕莊嚴菩薩微笑,供品豐富,禮拜三巡,和尚敲鐘致誠,宗教氣氛濃厚。傣民族的小孩有從小到寺院修行的風俗,寺院中行走着許多小和尚。黢黑的膚色加上藏紅色的袈裟又是一個與其他地區寺廟不同的景色。

  遊人們呼喚着擁向潑水節廣場,我也尋聲而去,穿過枝葉挺拔的椰子樹和檳榔樹,看到綠叢蓋地芒果樹叢。被顆實壓彎的柚子樹用枝丫敲打着竹樓的房檐,密密地生長在枝丫間的波蘿散發出醉人的濃香。

  潑水廣場一個圓型的水池,深不過膝。水池裡站滿了人群,穿着民族服飾的小夥子和姑娘,還有眾多的遊人參與其中。遊人們圍坐在長椅上,笑聲郎郎,人聲喧嘩。當哨聲響起,歡聲雷動,這時水聲嘩然,水氣衝天,五色的面盆搖曳,追逐潑水於身。飄亮的姑娘聚集在一起,追逐着小夥子,其樂融融。陽光照射水幕,映出了七彩光環。我們一行人也看得幸災樂禍,嘻笑顏開。由於乾旱,減少了潑水時間。

  暮色蒼茫,熱帶雨林又是一番景色,晚霞染紅了天邊,雲南這塊紅土地上絢麗的大好河山,真讓我流聯忘返,我想留下來住宿,了解更多的傣家風貌,無賴集體規勸同回。心想只有下次單獨遊玩,以近閒情逸緻。

  老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