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丹霞山遊記

丹霞山遊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丹霞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它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廣東省仁化縣境內,距韶關市45公里,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這裡曾經是湖泊,後來,地殼抬升,湖水流走,湖底露出,經流水切割,逐漸形成寶塔狀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等自然奇觀,方圓28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低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鬱,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丹霞山正是以其雄、險、奇、秀、幽五大特色和獨到的人文景觀而名聞天下,吸引着無數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2006年春節,我們有幸遊覽了丹霞山。我們從東莞出發,在悠揚的長笛音樂聲中憑窗遠眺,遠山近樹像全景大屏幕般一路展開:公路兩旁,聳立着兩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在晨風的吹拂下,滿樹的葉子婆娑起舞、盡情地舞動着一路蔥蘢的綠色;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帶着丹霞地貌特有的形狀和顏色,不時地牽動着我們的視線,時不時地,能讓你驚喜地看到路邊忽然冒出一叢兩叢粉紅或白色的木棉花兒,不久,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頓時,天地間的景與物便籠罩在一片金光里了。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的丹霞山。小車剛拐進大門,抬頭便望見大門上方雕刻着的兩個金色大字——丹霞,在其左下方赫然寫着“中國紅石公園”六個紅色醒目大字。再往前開,卻見遊人如織,小車如梭,密密匝匝地把整個入口圍個水泄不通。我們的小車費了好大的周折和靜靜地等待之後,才緩緩駛入丹霞山大門。

  陽元山探奇

  大約十分鐘后,我們到了一個幽靜的山谷地帶,一看路標,知道這裡就是陽元山了。我們一行四人行過一座石橋,跟隨着如潮的人流,一齊朝陽元山景區走去。我們為避嘈雜,便選了左邊的石階小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把陽元山緊緊地環住,旁邊的大樹對着河水照鏡子,向人們展現出了自己的無限嫵媚。

  我們走在林間小路上,微風時不時愛憐地撫摸着我們的臉龐。在崎嶇的山路上,看到蹲在路邊叫賣的大人與小孩,他們在地攤子上擺滿了丹霞山的地圖和照片,旁邊還有一些漂亮的小果子,看着許多遊客都在爭先恐後地購買,我們也買來嘗之,味極甘甜。從遊客們口中得知,那種果子叫做百果香。

  一路上優哉優哉,緩步前行。途中有一匯元池,水清見底,倒映青山,也是一處美妙景緻。繼續穿林踏石而行,雨卻下得大了些,卻正和了東坡居士的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行至半山腰時,猛一抬頭,一塊天然奇石便直撲眼底,我知道,這便是天下第一奇石——陽元石了。陽元山遊覽區與長老峰遊覽區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陽元石而得名,而眼前這塊奇石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奇石”的陽元石,民間俗稱為祖石、求子石,也叫男人石。它身高為28米,直徑7米,由於風化作用,30萬年以前即從石牆上分離出來,形成了今天的形態。因其形態逼真,有詩讚曰:“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我們都被眼前這塊天然奇石所吸引,口中無不發出嘖嘖的讚歎之聲,無不驚嘆於大自然竟然會有這般鬼斧神工的傑作。

  路上又有一向上的岔路,是去拜陽台的,顧名思義,是個參拜觀賞陽元石的去處。它其實就是一處平地,正好對着那個“陽元石”,地上用石頭排起八卦的樣子,取名拜陽台。據說,拜拜陽元石,欲男得男,欲女得女。

  幾道蜿蜒起伏,到了一個向上的鐵梯之下。它是陽元山的南坡,它上部分傾斜,石階鑿於崖縫間,大部分路段坡度皆為九十度,十分險要,摧人膽顫,是景內最險要的的登山路段。有詩形容曰:“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我們略作修整,向上攀去,台階很窄,上面有時還會布滿青苔,很滑。原以為只有一小段的險路,誰想愈向上攀,卻愈覺得石階難行,高低深淺,參差不齊,道路愈窄,而且必要手扶鐵欄,方能攀登。攀到一半,已完全是靠着石壁挪動,此時眼前已沒有樹木遮擋,才能看出此路原來緊貼石壁向上,依着石壁蜿蜒鑿石成路,最窄處,僅可容一人之身。立於棧道,向上仰視,壁立萬仞,俯視腳下,千尺深淵,對面綠林莽莽,山花燦爛,遠望奇石怪峰,雲霧蒸騰,心驚之餘,又不免醉心於懸崖勝景。如果不看遠處,還真就不知道我們爬了有多高。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道路修的曲徑通幽,周圍不是峭壁,就是山谷,要不就是茂密的植被,裡面什麼也看不到,就這麼局促在一個小空間里,但是一拐彎,就是另一番天地,讓人覺得很有走下去的慾望。

  一番辛苦,攀過這條棧道,已是汗水全身半濕,恰在棧道口處,遇一賣水的中年人,於是趁機休息,與他攀談起來。據他講,此山的勝景,原來就以此棧道為最佳,行走棧道,流雲過崖,它的險和美,都足以動人心魄。

  在陽元山頂有一亭,名“嘉遁亭”,臨崖而立,心曠神怡。看介紹,是取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成名,佳者,好也,遁者,迴轉行也。意思是說此處賞景,是絕佳之地,不過遊人不可過分留戀,應是見好就收,凡事不要太過,方才合乎天理。我們不免就此亭名而行其意,稍賞風景,便向另一面下山之路而去。

  下山路上,也有遊人對面而來,看來他們與我們的路線相反,是要自雲崖棧道而下山了。不久,一塊巨石立於眼前,石旁的路徑還有城牆留存,這裡就是細美寨了。據史料記載,細美寨建於明代,後來清代一富紳為避戰亂,舉家移居於此,重又開路建牆,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穿過一道小小的寨門,眼前的景色不禁又讓人神情一振。原來出入寨子的道路,完全在石山的石脊上開鑿出來,寬不過1米多,上下通長百米左右,絕似我們陝西華山的千尺幢。立於上端下望,下端盡頭,又有一塊巨石,似是這山寨的門樓,再向前又是茫茫青山,似巨龍般延向遠方,不見首尾,我們恰似站在這綠色巨龍的脊背之上。不僅雄心大動: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古人云,“飛鳥迴翔不敢度”,下了九九天梯,一路便是直直的向下石階。到得山下,站在玄機台回頭一望,剛剛登過的山,原來是整個的一塊巨型大石,這邊的石壁,寸草不生,平整如壁,色澤略紅,像是一道遠古的大幕,正向遊人展示歲月的滄桑。

  長老峰觀雄

  從陽元山景區下來,已是下午六點多了,正是晚餐時間,我們打算在一家農家公寓里住宿下來。從隔壁農家菜館吃飯出來回房休息,遇見房東很盛情,聽說我們一行來自東莞,特意拿出自產橘子讓我們吃,還泡上一壺熱茶送來房間,還真讓我們感動不已呢!

  那一晚,我們睡得真香。

  休息一夜,今日的行程,我們便朝丹霞山主山——長老峰遊覽區出發。

  丹霞山主山,由長老峰,海螺峰和寶珠峰三個連體山峰組成,分上、中、下三個景觀層。下層為錦石岩景層,有錦石岩石窟寺,夢覺觀、通天岩,百長峽和最典型的赤壁丹崖景觀。中層為別傳寺、福音峽、雙池碧荷以及鴛鴦樹等景點。上至頂層有十幾處景點,是登高遠望,縱纜丹霞秀色,晨觀日處、昏賞晚霞的大好去處。

  我們那天是經紅岩索道站乘坐纜車上的寶珠峰,到丹霞山觀日出,一般說來,夏末和秋冬季節來最為適宜。如果是前一天下午雨過天晴,第二天薄霧繚繞,那正是觀日出難得的好天氣。黎明時分,人站在鴕石上,遙望旭日東升,如金輪火球,旋起旋落,忽沉忽浮,歷經兩三次后才緩緩升起,似有水珠落下來的痕迹,在群峰的簇擁、襯托下,真是“壯觀無殊泰岱,奇美不讓黃山”啊!?

  登上山頂,整個人好像剛從水裡爬上來一般――渾身衣衫被汗水浸透。此時,吹着山風觀看無敵山景,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情畫意,疲勞頓消!方圓百里的丹霞全貌盡收眼底,眼前一片綠色的海,巍然聳立在綠海里的奇峰異石,構成了一道道生動奇異的自然景觀。“玉女攔江”、“赤柱擎天”、“群象過海”、“老君品茶”、“僧人送客”、“童子拜觀音”等惟妙惟肖的大自然傑作,彷彿正在向遊人訴說著一段段動人的傳奇故事。蠟燭峰、僧帽峰、茶壺峰、猴頭峰、娃娃石、望夫石、駝石、饅頭石等奇峰異石形態逼真,它們一一呈現眼前,讓你看不夠,賞不盡。最為逼真的要數玉女攔江石了,只見一位橫卧着的少女,枕着江流,鼻樑俊俏,胸部微挺,酥臂輕柔,玉腿舒展,形象神奇逼真,造型維妙維肖,甚至於頸部間的翡翠玉墜也能看見,堪稱世間一絕,讓人嘆為觀止!

  僧帽峰恰似一頂濟公和尚的帽子,傳說這是“阿丹”,玉女攔江靜卧於錦江河畔,傳說她是“阿霞”。相傳阿丹是山裡的樵夫,阿霞是天宮的仙女,有一天仙女下凡來到此地,但見這裡群峰擁翠,鳥語花香,覺得此景美過天宮,駐足不返,正當她欣賞美景時刻,巧遇阿丹,兩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後來結為夫妻,過着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由於阿霞是仙女,時間久了被王母娘娘發現她私自下凡,違反天規,並命天兵天將將她捉拿回庭,從此兩人分離,天上一天,人間三年,阿丹一籌莫展,遂削髮為僧,阿霞也為了重返人間與阿丹團聚,能長相斯守,偷偷的拿了王母娘娘的法寶火葫蘆,離開天庭回到丹霞,見阿丹已削髮為僧,便傷心痛哭,阿丹見到阿霞如夢初醒,夫妻相見,百感交集,這時王母娘娘的的天兵到了,阿霞為抵抗追兵拿出了葫蘆,拔開蓋子,神火噴出,把丹霞燒成火紅一片,這時王母娘娘拿出水葫蘆對付神火,只見法水從天而降,猛衝過來,阿霞見事危急,便挺身阻擋法水,叫阿丹趕緊離開險地,待阿丹急忙跑到高處時,回頭一看,但見阿霞已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滔滔江水,她已化作石山,阿丹見狀悲痛欲絕,結果也化作成了現在的僧帽峰,永久相伴了。好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啊,聽着導小姐的講解,我們無不為之動容,長嘆啊!真可謂:“思凡玉女卧江關,夏四秋風撫鬟顏。一覺遂成千載夢,長留芳願譽人寰。”

  游完上層景區,一行人繼續往下走,忽見一巨壁上刻着“紅塵不到”四個幾米高的大字,無須問,佛家凈土就在眼前也。這時,我們已經來到了中層景區。中層景觀主要有別傳寺。別傳禪寺位於丹霞山長老峰景區半山腰,始建於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恢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如今暮鼓晨鐘,梵音高揚,祥雲繚繞,禪風流播。丹霞山與別傳寺交相輝映,古人謂:“風過竹林猶見寺,雲生錦水更藏山。”別傳寺是丹霞山唯一的佛寺大廟,其規模之大,可以與南華寺和飛來寺相媲美。

  歷經滄桑的別傳寺,它背靠長老峰,面對雲海,前後相連,左右對稱,集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三聖殿、觀音堂等建築渾然一體,紅牆黃瓦,斗拱飛檐,一派莊嚴古樸的景象。在大雄寶殿外廊,分別懸挂着木魚、馨、與兩側鐘樓的鐘、鼓樓的鼓皆為佛家樂器。值得一提的是,別傳寺鐘內的鐘,生鐵鑄成,重一千餘斤,鑄於清代康熙元年,是當年詹歸和尚開闢丹霞別傳寺時的法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敲之聲音洪亮,可達數十裡外。

  別傳寺的大雄寶殿是依岩洞之勢開鑿而成,是這裡最大的一個洞穴了。想想這半山絕壁,青燈古佛,絕無人世塵囂,真讓人不禁想終老於此,看煙雲散盡,得此生逍遙。立於殿內,憑欄遠眺,正是眼前萬里江山,山潑黛,水挼蘭,翠相挽,江轉峰迴,故故招人,權留此間。

  從別傳寺出來沒走多久,便有一條叉道口,只見路標上寫着“錦石岩”三個字。於是沿着小路依然前行,不一會兒,在小徑通幽處,只見一座寺廟依山而建,紅牆黑瓦,飛櫞化棟,別有洞天,這便是錦石岩了。錦石岩景觀層,主要景緻包括數十個色澤艷麗、奇形怪狀的巨岩、巨壁和巨洞,其中,最大的錦石岩就好像一座宮殿的大廳,雄偉壯觀。游完此層,就可以初步領略到丹霞地貌的獨特風格,也就是“赤壁丹岩”和“沉積多層”的特徵。

  錦石岩頂接海螺涯,下臨錦江,由千聖岩、祖師岩、伏虎岩和龍王岩四岩組成“宛若殿堂,深邃需洞”,因岩內石壁五色間錯,四時變態,故名“錦石岩”。據《仁化縣誌》記載,殘唐五代時期,即有佛教居士法雲來游,為丹霞的奇洞妙景所感染,遂發出“半生都在夢裡過,今日終始覺清虛”的感嘆,遂將該洞取名為“夢覺關”。走進洞內,裡邊更是別有一番洞天,只見洞內眾佛像羅列,香煙迷漫,遊人絡繹不絕。觀音殿前,一些善男信女正對她虔誠地頂禮膜拜,口中念念有詞,也許在祈求觀音菩薩保佑自己或家人平安無事吧。

  在接近內緣的頂部及北側洞壁,有一寬約一米左右並橫過整個后側洞壁的小型蜂窩狀洞穴帶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狀如磷甲,時隱時現,宛如一條巨龍穿插纏繞於岩洞中。此帶被稱為“龍磷片石”,據說這些龍磷片石的表面皆為藍藻類所蓋,可隨氣溫、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春季為嫩綠色,夏季為深綠色,秋季為黃綠色,冬季為黃褐色,四時更易,十分罕見,所以又被稱為“變色龍”,它是錦石岩內的一大景觀。如今正值春節,我們所看到的龍磷片石就只能是黃褐色的了。

  在錦石岩區內還有一大景觀,那就是錦岩飛瀑,它高近200米,集中山頂海螺峰東北坡及寶珠峰西南坡的水流,從錦石岩右側的涯頂飄灑而下,宛如天馬揚尾,氣勢非凡,甚為奇麗。有詩讚曰:“紫府秢秢峭壁開,凌虛直上九成台,枯松曉沐靈湫雨,飛瀑霄騰絕澗雷”。

  從錦石岩出來,我們沿着山道又向上繼續爬行,一條叉路把我們帶到了一線天景區。只見懸崖絕壁間,兩山並立,懸崖相依,兩山相距不過數尺,遠遠觀看,只見藍天一線自峽中露出,真乃一線天也!更讓人驚奇的是,右邊一石,形如草鞋,據傳為濟公所遺,仔細看來,還真有些相象呢。

  翔龍湖覓幽

  從長老峰遊覽區下來,我們沿着階梯往山上攀緣,去往翔龍湖遊覽區,之所以去翔龍湖,最主要的是那裡有天下第一奇景——陰元石。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天下竟然會如此奇特之事。無獨有偶,在丹霞地貌風景中,已經有一塊被稱為天下第一奇石的陽元石,已是奇妙之極了,可偏偏還有一塊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景的陰元石,你能說這不是大自然特別恩賜給丹霞山的瑰寶?更是一種天然的巧合嗎?都說陰陽不分,有陽必有陰,有陰必有陽,而丹霞山的陽元石與陰元石,更是應證了這一點。

  被稱為天下第一女陰的奇景的陰元石,該石隱藏於深山幽谷之中。1998年才被發現。石高10.3米,寬4.8米。其形狀、比例、顏色簡直是一具擴大了的女陰解剖模型,人們把這塊造型、比例、顏色都相當配稱的景點示為“母親石”、“生命之門”,示為少女的柔情、芳心。面對陰元石,撕下虛偽的面具,撥開羞澀的面紗,我們感嘆它的逼真,感嘆它的淵源,感嘆天公的鬼斧神工。

  從陰元石繞過去,一路走下來,所見山高谷深,山崖圍閉,狀基城廊,谷中林木蔥鬱,清泉長流,行於林間小道,便會產生一種超脫,隱逸之情,是修身養性,怡然自樂的風水寶地。古人云,“古嶙峋跨石台,幽然盤徑絕塵埃,一溪水色浸台徑,四面濤聲入玉杯”。

  終於買到票,上了船,行於錦江之上,微風拂過,波光磷磷,百般景物堪圖畫,讓人不禁神思蕩漾,真想融身於此青山碧水間,消此一生!錦江就象玉帶穿行於峰林其中,沿江赤壁倒懸,翠竹夾岸,樹木婆娑,近石倒映,遠山逶迤,田園錦秀,構成一幅丹山碧水的立體畫卷。難怪古人有詩曰:“一水浮青壁,千峰競翠微”。

  看着沐浴在夕陽下美麗的田園風光,任思緒飄向遙遠的山巒,心情格外舒暢!只見車窗外秀美的西江水被夕陽染紅,泛起層層漣漪;西江岸邊起伏的群山,在晚霞的輝映下分外妖嬈;山頂飄着縷縷艷麗的彩霞,如夢如幻如歌如詩……一幅精美絕倫的風景畫久久地吸引着我的目光、牽動着我的思緒。難忘的丹霞山之行,就這樣在我腦海里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作者簡介:

  龐鋒,男,1971年生。陝西禮泉人, 現居廣東。作家,資深媒體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從事過期刊編輯、首席記者、報紙評論員等職業。迄今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0餘篇,137萬字,作品曾多次在國內獲獎、評介,散文、詩歌入選30多個版本。



丹霞山遊記 標籤:格列佛遊記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