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以奇險峻著稱於世,它雄踞關中東部,扼大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整座山嶽猶如一方劈削而成的擎天巨柱,頗具有奇大美之象。
華山與魯之泰山,湘之衡山,晉之恆山,豫之嵩山合稱五嶽,因華山位於西方,故又稱,“西嶽”、“華岳”。不到華山枉入秦,古往今來,這裡遊人不絕,盛名不衰,對華山的盛名我仰慕已久,千禧之年,有幸赴奔三秦,並登臨華山,了卻深藏在內心的那樁心愿。
華山在陝西省華陰市境內,秦、晉、豫(指陝西、山西、河南三省)黃河金三角交匯處,北緯34°29′,東徑110°05′,西距西安120公里,東臨洛陽300餘公里,北瞰黃、渭,南倚秦嶺。有關華山最早的記載見於《書經·禹貢篇》。《周禮》、《山海經》中也載有“華山”、“太華山”之名。華山稱為西嶽與東嶽秦山齊名,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五嶽制度始於漢武帝,至漢宣帝正式確定五嶽后,華山才最後定為西嶽。自漢光武帝遷都洛陽至今,近2000年華山一直稱為西嶽,可謂歷史悠久。
華山得名緣由,諸說各異,東漢班固所著《白虎通·巡狩》中說:“西嶽為華,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成熟可得獲也”。每年金秋季節,紅葉滿山,流金溢彩,美不勝收,因“獲”與“華”同,故稱華山。
從玉泉院南谷入山,過五里關、石門、莎羅坪、毛女洞、十八盤等,行約十公里,到青柯坪,穀道逶迤曲折,兩旁盡為天然石壁,道旁有一溪流,蜿蜒穿插,淙淙有聲。青柯坪在雲門內,與峪口,三峰口同稱華山三麓。穀道至此己盡,面前便是登山之石階,坪上有東、西道院和群仙觀等廟宇,道院後有梅花洞,洞內有禹王塑像。坪東有一巨石,名曰:“回頭石”,處在華山第一險道千幢之下。仰視萬刃高山,面對一線般險道,讓人望而生畏,不敢攀登。仔細數,千尺幢有370多級石階,磴道異常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千尺幢上去,便是百尺幢,一尺一千仞。回顧岩巒,皆立離萬丈,非常險峻,
“石作蓮花雲作台”。登華山無論是遠眺還是近視觀賞,它都是蓮花的形象。從華陰城南望,三峰之外的千萬峰,皆若蓮花狀。從華山的主體形象觀望,整個山體是一根粗狀的蓮莖,東西“二峰為葉”,而南峰“以為花”。史料有載,華山是一塊碩大無朋的花崗岩體所構成的。大約在一億兩千萬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第二期的時候,一股中等規模的岩漿浸入華陰市南側地殼下3公里深處,冷固凝結成這一花崗岩板塊。以後山體經過不斷的變化,便形成如今的天下奇險第一山。
不到華山“不識廬山真面目”。登上華山才真正認識華山。近看華山懸崖峭壁,奇險無比;遠望石峰林立,氣象森羅;峰頂有雲杉,冷杉等珍貴森木。身臨其境,使人如臨仙境一般。
華山風景名勝棋布,不僅有帝堯時期的華封遺址,始建於春秋時期號稱“五嶽第一廟”的西嶽廟和戰國魏長城遺址;而且有西漢京師糧倉遺址,北魏楊氏先瑩古墓群遺址,以及大型仰韶文華遺址“泉護”與“橫陣”遺址。山上山下自然景緻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華夏文華獨特的神奇與魅力。
山是緣,歸也是緣。從華山下來,在渭南城停息,到了夜晚,卧榻神遊,那些險道危岩、流泉飛瀑、雲陣松濤、宮觀洞天……紛沓而至,一一浮現於腦際。看了,想了,便有了這篇華山漫記。
田中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