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遊記隨筆>春遊虎丘山

春遊虎丘山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一

  三月十日,朋友在飯店安排了一頓午餐邀我和女兒同去,一則餞別,一則聊作我昨晚請他們共進晚餐的回請。我因着下午要同女兒游虎丘,晚上還要趕八點鐘的火車,所以午餐吃的倒是很匆忙。朋友儘管深覺不稱意也沒甚勉強,便相約下次再來蘇州一定要喝個痛快。

  二

  去虎丘走的是山塘街。山塘街是蘇州的一條老街,蘇州自古有句口頭禪“七里山塘到虎丘”,而且我很早就聽過一句什麼“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還知道有人曾考證過“山塘街上原有青石雕刻的七隻石狸,分別落在七座橋堍,其形態各異,風格古樸,因此人們又稱為‘七狸山塘’”。

  我之所以走山塘街其實並不是要去考證什麼或者要得出什麼結論,只是懷了一種心情:既是要到“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一游,就需到“蘇州好,載酒卷梢船,几上博山香篆鈿,筵前水盤五侯鮮,穩坐到山前” 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的山塘街一走;另一個原因是女兒要去順路瞻仰明朝末年“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姑蘇烈士的埋骨之處“五人墓”。更何況這“七里山塘”曾被曹雪芹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虎丘巡行的必經之途呢!

  “杏花煙雨江南”可能當得上天下第一勝景,我來的真可謂恰逢其時。啊,三月的江南,三月的姑蘇,三月的山塘,我吹拂了你來自柳梢的繁庶古風,氤氳了你散自水底的盎然古韻了!山塘街緊傍山塘河,通過一座座石橋與另一側的街道連接。河裡遊船畫舫往來穿梭,畫舫上滿載着花花綠綠夾雜着為數甚多的金髮碧眼,他們不停地指點着江山激揚着文字,興緻高的很呢。

  山塘街上百年老店觸目皆是,千年古迹隨處可見,我深深感覺她的每一脈流水、每一塊磚石、每一層台階甚至每一片樹葉都在時時刻刻的向遊人描繪着小街醇厚質樸的市井民風、展示着小街祖祖輩輩的古道熱情、述說著小街當年曾經的興盛繁華、記載着人間天堂的厚重文化和歷史。

  三

  女兒歡的像只小山雀,前奔后突,左蹦右跳,高唱低吟,腿沒一刻在閑着,嘴巴也沒一刻在閉着,臉上更是滿灑明媚的陽光。我卻如釋重負的直想流淚:我的這次蘇州之行全是為了她啊——

  女兒今年剛滿十六歲,這個年齡的女孩兒應是左右在父母身邊盡享春陽、春風、春雨的嬌艷小花,但是她卻過早的長成了經歷秋風、秋雨甚至秋霜吹打的小樹了。女兒因為中考成績很不錯被蘇州的一所四星級高中招為全免生,當時全家為此高興的同時我的父母和兄長也提出了他們的顧慮,尤其是把女兒拉扯大的母親堅持認為女兒年齡小、沒離開過家、性兒小、愛哭……隻身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蘇州上高中未必是好事。但我和妻子在與女兒進行充分溝通之後,從辦學條件、成才環境、人文歷史、鍛煉孩子的能力等方面說服了老人家,最終取得了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女兒便於年前暑後背上行囊開始了蘇州的求學之旅。

  女兒確實了不起,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韌很快就適應了蘇州的水土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一個學期的短暫時光更使女兒在各個方面都經受了鍛煉和考驗,女兒的性格改變了許多許多:開朗、自信、樂觀、積極向上已經成為她性格中的主流成分。我和妻不止一次的為女兒的改變而歡欣鼓舞。

  但女兒還是遇到了挫折:第二學期開學就要分科,女兒在寒假期間就一直擔心自己期末考試化學考分不太拔尖而會被分在並不喜歡的物生班,央我給班主任打了許多次電話探探風聲,後來幾乎為此寢食不安。我更是為女兒的寢食不安而憂心如焚,一方面安慰女兒極有希望能如願進入物化班,一方面從接受物生班的角度做女兒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調動所有的社會人際關係與校方溝通。最終,女兒還是給校方几乎硬性的分進了物生班。我清楚的記得女兒到校后給我打電話時早已泣不成聲,並且在女兒斷續哽咽衝動幾近氣急敗壞的述說里聽出了難以抗拒的悲憤、委屈、痛苦和絕望,我直覺到一種不祥——女兒的稚嫩雙肩能否擎的起如此突兀的大山?但我在電話里能做的只有安慰女兒。此後的每一天我都保持和女兒的電話聯繫,一為安慰,更為分擔化解女兒的壓力。女兒的情緒日漸平復,我卻在電話里再也聽不到往日歡快悅耳“爸爸”的叫聲,聽到的只是日漸沉重的呼吸與嘆息——我的那個開朗、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女兒哪裡去啦?到蘇州去,到蘇州去!到蘇州去尋回我那個已近迷失自我的女兒!

  我連夜坐上了開往蘇州的列車。一早見到我,女兒的臉上帶着笑,但那笑在她的臉上一閃即逝,眉梢眼角驟然籠上了陰雲,等她問我到學校幹什麼來了時眼睛里已經噙滿淚水。我騙女兒說出差恰巧路過順路看看並趁便找她的新班主任聊聊天……

  四

  “爸爸,五人墓到啦。”女兒在叫我。

  “五人墓”背北面南,依山臨水。作為旅遊景點,它規模不算大,院落不算深,建築算不上軒昂,氣勢也說不上恢弘。無論是外觀還是內景,它都很難給人帶來視覺上的強烈衝擊。它黑瓦粉牆的素淡院落和屋宇讓人初見之下只是覺得尋常,尋常如普通百姓家。然作為一座布衣平民的墳墓,它卻絕對稱得上是鴻篇巨製——整座墓呈長方形:東西長16. 87米,南北寬6米,高1.35米。它是明末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沈揚、馬傑五義士的合葬墓,五人墓冢,一字橫列,正面鑲嵌着五人名碑。“五人墓”近旁是著名的工人領袖葛賢墓,墓碑上刻有“有吳葛賢之墓”六個紅色隸字。

  “五人墓”內埋葬的是五位平民布衣,“五人墓”的建造者是蘇州全城的父老百姓, “五人墓”當年的守墓者是手工業工人領袖葛賢,“五人墓”碑的捐建者是當時蘇州的名流賢達,《五人墓碑記》的撰寫人是文學名家、復社領袖張溥——是什麼原因令死者享得如此隆遇和榮光?

  是“千古義風”!時事給五位義烈一次青史留名的機會, 當正義和邪惡拼力撞擊、光明與黑暗殊死肉搏的時候,五位義烈憑藉驅邪除惡的填膺悲憤和慷慨赴義的一腔正氣為保護群眾,挺身投案,引頸就戮,從容赴死,用浩氣和碧血一掃千年姑蘇的婉秀風、一洗七里山塘的脂粉氣,真乃大烈、大義、大勇、大英雄,堪稱俠之大者!

  “五人墓”是一部正史,它用正直的史家直筆彰表正義、弘揚正氣、鞭撻姦邪小人、歌頌正人君子。

  離開“五人墓”,女兒五次三番感慨:“古人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想不到小橋流水的蘇州也……”

  “蘇州人並不文弱。”我對女兒說,“吳越大地的傳統其實是尚武的——兵聖孫武就成名於此。蘇州自古有王霸之氣——闔閭、夫差就曾秉此氣笑傲諸侯。”

  五

  到了虎丘山,女兒好像對什麼都非常感興趣,每到一處必先細細讀了說明文字,然後前後左右繞上至少一周,看夠了還要摸一摸或者嗅一嗅,再之後拍照留影。就這麼一路盤桓,等到了雲岩寺塔下已是半下午,其時天有點兒陰,因在山頂風也頗覺的冷。女兒自小體質偏弱,又有受風咳嗽的慣例,我就很擔心女兒的身體,想速速的玩了下山。可女兒偏不,圍着素有“東方第一斜塔”之稱的千年古塔轉了又轉,看了還看,拍個照再拍個照,樂此不疲。看見她如此高的興緻我怎能過分違了她的意掃了她的興?況且,我為何千里迢迢的到蘇州而來?我為何一路風塵帶她到虎丘而來?我不就是為尋回那個已近迷失自我的女兒而來的嗎?現在,我的女兒既然好像已將壓抑在心頭的悲憤、委屈、痛苦等陰霾掃走,重新迎來了快樂、開闊、理性的陽光,作為父親日前既然沒能分擔女兒的痛苦,現在為什麼不與女兒多享些快樂呢?

  雲岩寺後有挺大一片茶園,女兒說:“爸爸,我去採茶。”我笑說道:“這裡的茶可是任意採的嗎?”女兒也笑了,很天真的說:“爸爸看我像個採茶女嗎?”我就說:“像不像還真得經過實踐檢驗一下再說。”女兒說:“您準備給我多拍幾個照,我要欣賞。”

  女兒飛進了茶園,煞有介事的,東一下西一下的做着採茶的動作,我就想笑:這孩子,長這麼大還沒見她如此這般任意揮灑過。

  “採茶”結束,女兒迫不及待的要求欣賞剛剛勞動的情景“記錄”,我就打開相機一張一張的翻給她看,女兒一邊看一邊做着精短的點評,小嘴裡吐出的頻率最高的一句話是:“哇塞——我就是這番形象?爸爸,我怎麼越看越不像您的女兒了哦?”“不像你了?哦,孩子,爸爸也有同感。說說看,怎麼不像了?”女兒嘴角略現詭秘的笑意,撒嬌似的說道:“我長大了嘛,女大十八變嘛——爸爸,看看我是不是變好看啦!”女兒說著的時候偏了偏腦袋做了個造型。“好看好看——我女兒是長大了。”我語帶雙關的說,“不再是我那個愛哭鼻子的毛丫頭嘍!”

  我突然激動起來,萬千感慨驟然湧上心頭:“孩子,知道爸爸來蘇州的真正意圖嗎?”“當然知道。”女兒十分肯定地說,“擔心我沉淪了,迷失了,對吧?”“哦?”我愕然。這丫頭當真看透我的心事了?“說准了吧。爸爸。”女兒鬼精靈的又是一笑,不無得意的說,“常言道:知父莫如女。不信可不行!”“我的女兒果真先知先覺——這是心電感應吧。”我用欣賞和讚許的目光望着女兒,心裡一種說不出的輕鬆、舒暢,“既然如此先知先覺,你認為爸爸的擔心是必要呢還是多餘呢 ”“既必要也多餘。”女兒很認真很認真的說。

  知女莫如父,我知道女兒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的,正像女兒所說,她已經長大了,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承受挫折、分解挫折、消化挫折、戰勝挫折的能力。儘管說驟起的風雨使她猶豫過、鬱悶過、彷徨過、消沉過、萎靡過,可喜的是堅強、睿智、理性的女兒並沒有沉淪、迷失自我,而是很快就找回了方向、找回了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的擔心確實沒有必要。但作為父親我堅持認為我的擔心並不多餘。

  我仰天長吁,恰見密密的枝葉間正舞動着無數片金燦燦的陽光。我說:“有個好消息,現在可以告訴你了。這兩天,我與你們學校的有關領導、老師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他們已經答應你進入物化班學習的要求——”“不必了,爸爸。”女兒語氣很堅決。“怎麼?你不是很討厭生物的嗎?”“放心吧,爸爸。我相信,沒有什麼我做不好的。”女兒擲地有聲。

  我一直陰沉着的心瞬間晴朗了。

  六

  和女兒分別是在傍晚的時候,火車站門口。女兒登上公交車回望我一眼,她的眼睛里隱約閃着淚光。不過,女兒的淚光里沒有絲毫的脆弱、軟弱、怯弱,有的只是堅毅、堅強、堅忍。

  2008.3